國內最大配件商品勝起訴蘋果,MFi認證是對用戶的保護還是綁架?
如果消費者購買了一輛汽車,卻被汽車廠商告知,以後要更換輪胎或其他汽車配備件只能購買該廠家生產或授權生產的,而那些自主研發生產同樣品質、尺寸輪胎的廠商的則涉嫌違法,這個汽車廠商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
由於類似的原理,8月28日,蘋果MFi認證遭到國內最大的數碼配件商廣東品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訴。品勝認為,蘋果公司的MFi強制認證限制了蘋果產品及配件組件市場的公平競爭,因此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壟斷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1元。目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受理該案。
剝開蘋果MFi認證的實質
「品勝起訴蘋果MFi認證涉嫌壟斷「的事件被媒體報道後,也成為街頭巷尾談論的熱門話題。但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MFi及其實質。
MFi(Made for iPhone/iPod/iPad)認證是蘋果公司對其授權配件廠商生產的外置配件的一種標識使用許可。未經 MFi 認證的產品,會因為蘋果對 iOS 的升級而跳出 「此線纜或配件尚未經過認證」的提示,導致無法使用。
那麼蘋果設置MFi認證的目的何在?這要從蘋果設置MFi認證的收益說起。
針對申請MFi的單款產品,蘋果會有兩次認證,分別是AGS和 OTA認證,費用分別大約為550美元和1500美元。此外,通過MFi認證的每一款產品都需要向蘋果指定元器件貿易商——安富利採購晶元,每顆成本約2.1美元。除了認證收費,通過MFi認證的廠商每售出一個授權配件,蘋果還會收取20%左右的分成。
這些費用成為MFi認證配件價格高的直接原因。以數據線為例,加上原材料、認證等各方面投入,單條的成本比未經過MFi認證的數據線要至少高出約15元人民幣。
據此,品勝認為MFi強制認證對產品的安全性並無任何提升,反而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這個很容易理解。兩個產品在質量差不多的前提下,消費者肯定會選擇價格便宜的。當然,如果便宜的都被消滅掉了,那麼消費者也只有選貴的了——這大概也是最近蘋果開始對亞馬遜、天貓等電商平台全面投訴、清理無MFi認證產品的原因。
品勝申請MFi為何遭遇蘋果的「特殊對待」?
蘋果官方公布的MFi授權名單顯示,截至2017年4月,共有934家企業獲得了MFi授權,其中來自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蘋果MFi授權廠商大大小小總有共約700餘家,恰恰沒有品勝。
這也是品勝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品勝表示,曾多次向蘋果申請MFi認證,但始終未獲得認證,且未被告知任何緣由,直接導致自己在市場競爭中長期處於不公平的地位。不僅如此,蘋果還向眾多電商平台投訴品勝的旗艦店及授權經銷商的網店,導致品勝商品被迫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過蘋果MFi認證的廠商中,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技術實力,不少都在品勝之下,有的甚至遠遠不及品勝。有業內人士據此分析認為,品勝作為國內數碼3C配件領域的領頭羊,僅數據線年銷量就達數千萬根,這讓蘋果產生了忌憚。如果讓品勝通過MFi授權,就將大幅減少其他MFi授權企業的產品銷量,及申請MFi認證的企業數量,直接減少蘋果認證費用這一塊收入來源。
因此,蘋果完全將品勝當作了競爭對手進行打壓。換個說法,如果品勝的蘋果數據線不能銷售了,這個巨大的銷量必然分散到第三方MFi授權廠商那裡,甚至蘋果商店。消費者不得不選擇更貴的商品,要知道蘋果商店的數據線可是賣到149元之貴!
顯然,這無論是對品勝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消費者到底需要不需要MFi認證?
如果說MFi認證已經成為了蘋果收入的一大來源,那麼,對消費者來說,MFi認證是否有必要?
以數據線來說,按照蘋果和MFi授權廠商的宣傳,MFi認證數據線可以保護蘋果設備充電的安全性。但專業人士表示,數據線與手機安全並沒有直接關係,充電器和手機才是安全充電的關鍵。
至於蘋果官方MFi認證「不彈窗「之說,不少網友反應,出現過無法識別的情況。可以說,正是蘋果的MFi認證增加了數據線的不穩定性,造成用戶體驗較差。
另外,數據線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它只是一個傳輸數據信息的通道。舉個簡單的例子,安卓手機的數據線不需要認證,也照樣傳輸數據,質量同樣很好。蘋果的MFi認證,就像在通道上建了個收費站,個中的所謂「專利「只是為了方便收錢。同樣用料做工的數據線,沒有進行MFi認證並不會影響其質量。況且,根據消費者的反饋,蘋果原裝數據線接頭處也極易損壞,性價比並不高。
如此說來,蘋果的MFi認證,到底是對用戶的保護還是綁架,似乎已經一目了然了。
此次品勝起訴蘋果還有一個看點,就是「索賠1元「。對此,品勝表示:公司實際經濟損失當然遠不止1元,但是,我們從保護消費者選擇權、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角度出發,僅提出象徵性的賠償主張。
目前,該事件經過網路的發酵已經引發行業和網友大量關注,不少網友呼籲蘋果官方站出來回應:到底為什麼不讓品勝通過MFi認證?MFi認證產品比未經認證產品更安全可靠有什麼依據?
點擊展開全文
TAG:驅動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