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培林:推動我國民生建設邁上新台階

李培林:推動我國民生建設邁上新台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當前我國民生建設面臨各種新的挑戰,需要我們準確把握今後一個時期民生建設的重大原則,制定民生建設切實可行的舉措,推動我國民生建設再上新台階,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五年來民生建設的偉大成就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大力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民生建設,近五年來成就斐然。

第一,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近5年來,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年均增長速度不僅遠超過物價增長水平,也超過人均GDP的增長水平,保持了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增長基本同步,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很少出現過的良好局面。2016年,我國居民家庭消費的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已經降到30.1%,按國際標準達到寬裕水平。住房和汽車消費進入千家萬戶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增長,通訊、旅遊、休閑、健身、終身教育等新興消費方興未艾。城鄉和區域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以基尼係數衡量的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約3億人。當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任務依然艱巨。

第二,就業形勢基本穩定,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水平提高。在世界各國,就業狀況都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政績的關鍵指標。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轉型升級壓力加大,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去產能任務繁重,相當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採取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妥善處理去產能企業的職工安置工作,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在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一些發達國家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我國在經濟增長下行的時候還能保持就業穩定,實在是來之不易。與此同時,我國不斷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法規,數以億計的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和勞動權益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儘管客觀上這對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比較優勢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這無論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來看,還是從社會進步來看,都是早晚必須跨越的門檻。

第三,科教興國成就顯著,我國正在形成新人口紅利。隨著經濟的增長,我國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特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我國儘管在民生建設上各方面都急需投入,但只有教育是用法律形式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達到當年GDP的4%,這在我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大幅放緩的情況下,實屬不易。目前,我國在全面實行城鄉9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同時,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制度優化,加強對農村困難家庭子女教育資助,基本解決了進城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實現跨越性發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適齡青年上大學的比率)目前已達到40%左右,城鎮則達到60%左右。在以勞動力總量和比例為標誌的人口紅利逐步減弱的情況下,以勞動力素質(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平均技能)為標誌的新人口紅利正在形成,這為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

第四,社會福利水平穩步提高,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宏大社會保障安全網。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系是一個國家居民生活的安全網。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過去長期以來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人口比例較低。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國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近5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8.9億人;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7.5億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77萬人。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支柱,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為框架,以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為輔助,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宏大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第五,極端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將全部消除。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數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近5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大扶貧減貧力度,提出到2020年全部消除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我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4335萬人,比上年減少1240萬人。在2017—2020年的4年中,我國將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這是一場舉世矚目的宏大減貧工程,任務非常艱巨,也面臨著種種困難。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現階段繼續推進民生建設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

近5年來民生建設的重大成就,標誌著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跨越了一大步。現階段繼續大力推進民生建設,需要我們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則。

第一,民生建設是最大的政治。世界各國社會制度的競爭和比拼,國家和社會的人心向背,都決定了民生建設的政治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國家綜合實力的持續提高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生建設就是最大的政治,這是一個重大原則。

第二,民生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經濟發展是民生建設的基礎,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經濟搞不上去民生能夠持續改善的。但經濟增長是遵循周期波動規律的,而福利和民生期望則通常是剛性增長的。因此,必須遵循民生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原則,要防止空頭福利承諾誤國,更要防止民粹福利主義綁架民意。

第三,民生建設的投入要多方開源。經濟發展要靠搞活企業和市場,要降低稅負,而降低稅負則會減少財政收入,民生建設如果過度依賴財政則會成為無源之水。因此,民生建設必須堅持開源節流的原則,一方面要突破利益的藩籬,大量減少不必要行政支出,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另一方面廣泛開源,動員和激勵各種社會力量推進民生建設。

第四,民生建設的機制要考慮長遠。民生建設要注重長期的制度和機制建設。我國是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構建一種什麼樣的民生建設制度對未來影響巨大。而且制度一旦建立,就會產生「制度依賴」,要改變就很困難。要堅持適度普惠的原則,小步快走、逐步提高;要堅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原則,優先扶助最需要社會扶助的人群;要堅持社會政策托底的原則,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

第五,民生建設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民生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儘管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均經濟產出水平、人均資源水平、人均生活和福利水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收入差距、減少和消除貧困(包括相對貧困)等,都不能期望一蹴而就,都不能空喊不切實際的目標,必須長期堅持、久久為功。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李培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論壇 的精彩文章:

「大師」引發社會動蕩折射印度深層矛盾
補短與避短,哪個才是振興東北的良方?
江時學:中國在「金磚國家」中的作用

TAG: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