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付「極品」同事的六個黃金法則

對付「極品」同事的六個黃金法則


圖片來源:Elwood Smith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記者 Robert Sutton


 


對很多人而言,每天去上班本來就挺不容易了。如果必須和辦公室里的某個「極品」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這種體驗就簡直無法忍受。


 


無數研究已經證明,言行粗魯、出言不遜、目中無人的人會給他人造成多種傷害——包括焦慮、沮喪、失眠和心臟問題。同時,必須應付令人生厭的老闆、同事和客戶的員工通常工作產出更少、更缺乏創造力,決策能力也更差。

 


惡劣的行為還具有傳染性。Trevor Foulk和他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前同事們發現,一次和粗魯之人接觸的經歷(例如收到來自客戶的侮辱性郵件)會將目標對象轉化為「載體」,然後傳染給他人。正如這些研究者所說,粗魯言行「像感冒一樣」傳播開來。(Trevor Foulk博士目前是馬里蘭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


 


和職場欺凌行為鬥爭的風險很大。這個過程令人鬱悶,曠日持久,而且即便你有信心獲得勝利,這些「極品」可能比你想像得更「強大」。一家大型企業的新任人力資源主管曾經向我誇下海口,說自己很快要開除公司最仗勢欺人的幾位高管。她告訴我CEO站在她這邊,授命她幹掉這幫人。但她錯了。這幫「極品」跑到CEO那裡,說服CEO應該先把她趕走——幾周之後她就被掃地出門。


 

同時,對人們來說,離開是非之地可能同樣困難。有些人留下來是因為工作如此充實,萬般忍耐似乎都是值得的。對其他人而言,天下烏鴉一般黑:一旦離開,他們只能選擇工資更少或者氛圍更糟糕的地方。對還有一些人而言,突然或過早離職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害。


 


所以,作為員工我們應該怎麼做?實際上,應對的方法很多。當「極品」給大家帶來折磨的時候,有一些方法能幫助減少攻擊、減輕痛苦。這些年來,我和遭遇職場粗魯、無禮以及背後捅刀子等行為的人士所進行了數千次的郵件及對話交流,基於學術研究的結果以及上述交流經驗,以下是我總結出的幾個應對技巧:




- 1 -


保持距離

 


有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和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保持距離,限制被這些「有毒分子」欺壓的頻率、時間和強度。



 


哪怕是多隔幾英尺也有所幫助,因為隨著距離的拉大,溝通迅速減少。上世紀70年代麻省理工大學管理學教授Thomas Allen的一項研究發現,和座位相隔20米的同事相比,人們與座位距離僅為2米的同事定期聊天的概率高出三倍。


 


最新的調查進一步說明了和「極品」走得太近的危險。2013年至2015年期間,時任Cornerstone OnDemand公司首席分析官的Michael Housman和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助理教授Dylan Minor追蹤了一家科技公司的2,000名員工,發現職場「有毒」行為具有「傳染性」。他們得出結論,如果一位「有毒」員工坐在你附近,你表現出「有毒」行為的概率會上升1.5倍。他們還發現,和坐得更遠、眼不見為凈的同事相比,座位距離「有毒」員工8米以內的人離職的概率高出一倍。


 




圖片來源:iStockphoto/Getty Images




- 2 -


放慢節奏



放慢互動的節奏是另一個有用的技巧。很多沒事找茬的人愛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當他們的攻擊目標做出看得見的回應——流淚、憤怒、跪舔、誠懇地道歉或者情急之下回一封長郵件等等——在他們扭曲的心靈里,快感中樞瞬間激活。 



 


不要給他們這種快感。相反,儘可能減少對「極品」的回應,並且回應的節奏要盡量放慢。回應時,盡量保持冷靜和沉著。這樣一來,對方的行為會得到負強化(譯者註:基於心理學中的強化理論)。這種方法能降低被欺壓的頻率,並且當對方仗勢欺人時,有助於你進行預判、控制局面。


 

這項技巧是我從一名博士生身上學到的。她的導師性格暴戾,非常情緒化。一開始,導師給她發郵件進行人身攻擊或者凌晨兩點打電話罵她,她都迅速做出了回應。這種做法令導師得寸進尺,因為他即刻得到了自己渴望的強化(reinforcement)。後來,她學會了放慢回應速度,一開始是過幾個小時再回應,然後是過幾天,有時候過幾個禮拜才反應。久而久之,雖然導師仍對她無端指責,但比以前好多了。這名學生現在已經是一所知名大學的終身教授——她相信,如果不是用了這項技巧,她不可能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或者說不可能完成Ph.D學習。






圖片來源:Zohar Lazar




- 3 -

 


預警系統



很多時候,當職場「極品」開始招惹是非(最好避開他們)、或者即將「發起攻擊」時,人們會發布預警信號。現實生活中的情形有時候和電影《假結婚》(The Proposal)中的一個場景有些類似。這部電影於2009年上映,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飾演紐約一家出版社的總編,性格苛刻冷酷。當她走進辦公室時,她的助理馬上給同事們發郵件,寫道「女巫坐上掃帚了」( THE WITCH IS ON HER BROOM) 」。一瞬間,閑聊的人馬上安靜下來、吃東西的人馬上收起零食,所有人匆匆返回座位,每個人都儼然一副忙碌工作的神情。 



 


- 4 -


轉換自己的視角



另一種生存法則是換一種角度看待「極品」行為,多一些積極,少一些負面態度。這一戰略和認知行為治療專家的做法有些類似,這些專家幫助病人將困難和憂慮解讀為不那麼令人懊惱、甚至是好的事情。我已經觀察到的一些轉換角度的方法包括:告訴自己不能怪你(「她就是個垃圾,垃圾人做垃圾事」)、降低事情的嚴重性(「這只是件小事」)、關注好的方面(「確實,我老闆就是個極品,但她也教了我很多」),以及把眼界放高(米歇爾·奧巴馬說過:「他人往低處淪陷,我們往高處前行」)。



 


幻象時間旅行是另一個簡單有效的角度轉換技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Emma Bruehlman-Senecal和該校心理學教授Ozlem Ayduk就人們如何挺過艱難時刻,如考試成績糟糕或一段長期關係走向終結等進行了研究。當人們站在遙遠的未來(而非不久的將來)看待自己當前的困境時,他們當前的焦慮、氣憤、憂傷和愧疚感會下降。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同樣,職場欺凌的受害人可以告訴自己「這也會過去」,幻想已經是幾個小時、幾天甚至是幾年之後,痛苦會消失。美國空軍學院(U.S. Air Force Academy)的一位學員就是這樣度過自己入學後慘遭欺凌的第一年。他寫信告訴我,當高年級學生喝斥自己時,他想像著自己幾年之後駕駛飛機的情景。相對實現成為一名飛行員的夢想而言,短期的折磨何足掛齒。而他的夢想也最終如願。


 


保護性地轉換角度也能通過情感脫離來實現——通過能讓自己變得冷漠、不理會或者在情緒上遠離「垃圾」的方法定義你的困境。當我認識的一位大學行政工作人員碰到非常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的同事時,他假裝自己是一名醫生,專門診斷令人匪夷所思、罕見、極端的垃圾性格病例。他告訴自己找到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病例實屬幸運,這樣一來他就不會覺得難受或者受傷。


 


- 5 -


化敵為友



最後一種方法可能是所有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把折磨自己的人變成朋友。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在其經典專著《影響力》(Influence)中寫道,奉承、微笑或者其他表示欣賞的做法(即便並非發自真心)可以俘獲陌生人、批判者和敵人。 



 


另一種成為朋友的方法是讓「極品」幫你的忙。David McRaney在《你現在不那麼蠢了》(You are Now Less Dumb)一書中反覆強調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the Benjamin Franklin effect)。富蘭克林年輕時不甘於平庸,想擺脫未接受正規教育帶來的劣勢,但一個家庭富庶的同齡人發表了一篇演講,對他的行為和動機進行了攻擊。 


 


富蘭克林非常惱怒,但卻沒有回擊。相反,他給那位抨擊者寫了一封信,要從他的書庫中借一本「難得一見的、有趣的書」。那個人把書送了過來,不久後富蘭克林還書的時候寫了一篇溫暖人心的感謝信。用富蘭克林自己的話來說,那個人「自此之後為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這份友誼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McRaney先生解釋道,他「把敵人轉化成了朋友」,因為,正如多項實驗結果所表明的,「我們都喜歡覺得自己很友善的人,不喜歡覺得自己不友善的人」。


 


- 6 -


照照鏡子



最後一點,可能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點:如果你就是所謂的職場極品,向自己或他人承認這一點都很不容易。我們人類總是傾向於矢口否認和掩耳盜鈴。所以,我們必須看清楚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我們需要找到了解自己並且不會掩蓋真相的人,接受他們的直言不諱。 



 


根據《美國職場欺凌調查》 (U.S. Workplace Bullying Survey),近一半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曾經被欺凌或者目睹職場欺凌行為,但只有不到1%的人承認自己就是那個作惡的人。


 


也就是說,許多職場混蛋不願承認自己的罪行。而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Robert Sutton博士是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他的新作《如何應對無視你的人》(How to Deal With People Who Treat You Like Dirt)將於9月份出版。本文內容以該書為基礎。





你可能還關注:


為什麼在中國,許多女性對薪酬歧視不以為然?


如何搞定你嚴苛的上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成人重溫兒童讀物竟如此有趣
工作時聽音樂會讓你更專註嗎?
價值5千萬美元的迪拜皇室海濱大宅|環域居
寶寶駕到,日本收納女王的整理魔法迎來大考
國人反韓,讓這座江蘇城市很受傷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