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也有過唐人街!快收好這張我們的「記憶地圖」
在海外數代之後,華人後裔會是什麼樣子,他們都做些什麼,又對什麼事物感興趣?
如果上溯到100年前,那時出海的華人們,能夠想像四代乃至五代之後,他們的曾孫玄孫輩,到了2017年的時候,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嗎?
八九月間的奧克蘭,隔著碧綠海水,遠眺天空塔的北岸Devonport街區綠樹成蔭,寧靜悠閑,人們說,這片地區以前很少有華人。
今天,這裡一條幽靜的街道上,正在舉辦一場被命名為「金山」的展覽。
黃婉雯——這位策展人,是移民紐西蘭的第五代華人,英文名為Margaux。雖然不會說中文,但談起自己的外婆時,她使用了普通話辭彙,親昵地稱呼為「外婆婆」。
第四代與第五代移民:父母與孩子們在一起(2013年,前排左起:策展人Margaux、Jackson、母親Dot;後排左起:Thomas、James、父親Des)
兩張文件,將她祖輩中來到紐西蘭的第一人和第二人,也重新帶回到我們的眼前。當然,那是在很久遠以前的一個特殊時期。
她的家族來自中國廣東的新會。這裡與恩平、台山和開平一起,舊時被稱為「四邑」,現在已經是廣東著名的僑鄉——那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向海外走出了大量華人的傳奇般的一片土地。
以下一段就是她的敘述。
一個移民至今5代的家族
我家祖輩曾是生活在廣東新會的貧苦農家。我母親的曾祖父Wong Sing Fao,是我家來到紐西蘭的第一代人。
他留下了一張人頭稅的繳納文件(Poll Tax Certificate),顯示他來到紐西蘭的那一天,是1907年7月8日,距今已有110年了。當時他28歲,交納了100鎊的人頭稅。後來,他在奧克蘭以種植蔬菜為生。
第一代移民,Wong Sing Fao的人頭稅文件,正反面
他的女婿Ng Wing,即我母親的祖父,是我家族來到紐西蘭的第二代人——他在中國廣東老家出生,之後在20歲時來到奧克蘭。他的人頭稅繳納文件顯示,1920年3月23日他來到紐西蘭,距今也有97年了。他同樣在奧克蘭以種菜為生。
第二代移民,Ng Wing的人頭稅文件,正反面
很可惜的是,家人們不曾見過他們姓名的中文文字,只有根據發音而來的英文拼寫。
到第三代人的時候,我母親的父親也在中國出生,然後來到紐西蘭。
我們家族後來開始經營蔬菜水果店。
這次展覽中也有我家長輩們在奧克蘭種地和開店經營的相片。他們往返於紐西蘭與中國之間,並於50年代開始在紐西蘭永久定居下來。
我的母親,第四代人,在紐西蘭本地出生。她長大後,成為一名財會人員(Accountant)。而我父親,也是紐西蘭出生的華人。
至於我,第五代,自然也在本地出生和長大。我畢業於奧克蘭大學,取得了藝術史與市場兩個專業的大學學位。目前,我在北岸一家受政府基金支持的非營利性藝術館工作。這次的展覽,就是由我負責組織策劃的。
作為本地出生的第二代,我不會說中文,也不曾到過中國,但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去看看。我的母親還能說家鄉的四邑話,而我外婆更是至今還在閱讀中文《先驅報》。感謝你們的採訪,等這期報道刊登後,我希望也拿給外婆看一看,她一定會很欣慰的。
奧克蘭:曾有一條唐人街
上述敘述,可能也是紐西蘭眾多華人老移民中比較典型的家族史。
時光流逝,代際更迭,從祖輩到後代,既有出生地的變化,也有職業的變化、日常語言的變化……可以說,這當中折射了許許多多數代根植於紐西蘭的老移民經歷的縮影。
本次展覽共有約70件照片、文件和物品,上述這個家族的寶貴文件只是其中之一二。
來自不同年齡群的紐西蘭華人及其家庭提供了許多展品,包括反映當年華人移民耕作、經商、節慶等勞動與生活真實情景的相片以及有關物品用具等。黃婉雯和館方表示,真誠感謝這些為留住紐西蘭華人記憶而做出貢獻的熱心華人朋友們。
《金山》紀念展的所在場館,是北岸藝術館Depot Artspace。
展覽現場
在採訪過程中,館內幾位紐西蘭本地的西方工作人員先後提供了細緻而熱情的介紹與幫助,包括建議舉辦這一展覽的創意負責人Linda Blincko女士,媒體推廣協調人Anusha Bhana女士,以及藝術館經理Lynn Lawton先生——他能說流利而標準的普通話,曾經遊歷台灣,並有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陸守仁。
他們對多元文化與不同族裔的尊重、愛護以及平等平常之心,是給記者帶來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一部分。
他們表示,之所以舉辦這場《金山》紀念展,是為了紀念1900年代以來移民紐西蘭的華人,也是為了發掘和保存其中豐富的歷史資料,頌揚華人參與紐西蘭國家建設並做出積極貢獻,以及與各族裔共同塑造和形成紐西蘭今天寶貴而獨特的多元文化風貌。
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們說: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值得我們去推動。
在展廳中,有一幅供觀眾們使用的「記憶地圖」,歡迎所有到訪者幫助館方整理記憶,留下每個人所知的奧克蘭華人印跡,比如餐廳、農田、便利店、洗衣店等等——它們當中,有些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有些仍在營業。
請幫助留下奧克蘭華人的足跡
1920年代,在奧克蘭Grey』s Avenue曾有一條唐人街(Chinatown),今天我們很多華人可能並不一定知道。
根據1917年官方登記信息,也就是整整100年前,奧克蘭有175位華人以農業種植為生。其中一些華人農田位於Newmarket的Khyber Pass Road,Mt Roskill的Frost Rad與Carr Road,以及Epsom的Ranfurly Road,Manukau Road等地區,如果有人每天經過這些街道,能否想像得出自己的腳下,當年是誰在勞作?
如果沒有人去整理,去記錄,所有的記憶,都是會消失的——因此能否保存下來,取決於今天的你我。可以說,每一位參展並留言的觀眾,都是歷史的共同記錄人。
華人人頭稅
地圖上,一根根圓頭細針的彩色圖釘,顯示出華人們的足跡所在。根據現有的資料調查,奧克蘭華人活動過去較為集中於市中心,後來則日漸發展擴大,現在以東區和北岸為代表。並且,現代的主要特徵是分布較廣,全市各區均有跡可尋。記憶地圖的總體情況顯示,其中華人足跡相對密集的地區,主要是中區Dominion Road、東區Pakuranga、南區Mangere,以及北岸Northcote、Takapuna和Belmont。
展覽中的「記憶地圖」,Gum Sarn Map
從收集展品到完成策劃,這次展覽投入了將近一年時間,有四名人員圍繞開展有關工作,其中三人為藝術館工作人員,另一人則是策展人黃婉雯的母親,她志願參與其中,提供幫助。
而黃婉雯本人則表示,在收集展品的漫長過程中,她打出許多電話並拜訪各方人士,聽取人們的經歷和故事,研究各類材料。在這當中,對於紐西蘭華人、對於自己族裔的傳統,她不斷得到新的發現和認知,整個工作過程中令她覺得非常受益。
她希望大家都能來看一看展覽,加深了解紐西蘭華人的歷史和他們為紐西蘭所做的貢獻。
策展人Margaux在藝術館Depot Artspace門前
本次展覽,得到了紐西蘭華人人頭稅遺產基金會(Chinese Poll TaxHeritage Trust)和奧克蘭市議會Devonport-Takapuna地區議會提供的資金支持。
作為一個強調開放、寬容精神的各族裔多元文化共存的移民國家,紐西蘭沒有迴避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種族歧視問題。2002年,紐西蘭時任總理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在中國農曆新年慶祝宴會上,代表紐西蘭政府向由於「人頭稅」遭受歧視的華人作出正式道歉,2004年,她再次宣布由紐西蘭政府撥出500萬紐幣,成立「華人人頭稅遺產信託委員會」(Chinese Poll Tax Heritage Trust),資助紐西蘭華人歷史研究,保護華人文化和語言,提高公眾對少數民族多元化認識。
也許是題外話
展覽以「金山」為名。
「金山」二字,象徵著富足美好的遠方,但也包含著種種的悲情。因為太多催人淚下的華人故事發生在這個名詞之下。
始於19世紀中期世界淘金熱,延至20世紀初,成千上萬的華人離開當時貧瘠不堪、時局混亂的祖國,前往南洋、美、加、澳、紐以及拉美等海外之地,從事淘金等艱苦繁重的勞力工作,希望從異鄉獲得在家鄉無法賺得的報酬。
展覽現場
最初是美國的金礦,吸引一批批華人漂洋過海,期待某天帶著海外財富榮歸故里,鄉人們也紛紛傳說著那些去了「金山」的人們的消息,嚮往能夠一同前去發掘屬於自己的運氣。
之後當澳洲墨爾本發現金礦的消息再次傳來,成為又一波吸引力的所在,「新金山」之名出現,美國三藩市從此被稱為「舊金山」。
即使金礦熱潮褪去,海外落地之後的其它機會,包括鐵路修建、農業種植、經營洗衣店或餐館等等,繼續吸引著人們不斷出洋。
金子已經淘完,但「金山」仍然象徵著遠方的希望與生機,這個名詞和它背後的深意,也註定永遠都不會從歷史中消失。
——儘管,不少在外勞作的華人,最終既無力返回故里也不能取得當地移民資格,只是流落異國,客死他鄉,然而,在老家無路可投的人們,卻仍然繼續相互接引著前往海外,在各種艱難困苦的勞作中掙扎和忍耐,只為尋求生機。那便是時代,那便是潮流。
金山,傳說中的金山,——到底它是深藏機會的富礦,還是冷酷堅硬的懸崖?
應當說,今天的移民是幸運的,因為舉世人文環境、平等意識、文明程度,已經與100年前、甚至只是20年前,都已經大大不同。——這也是時代,這也是潮流。
唯一,我們仍應記住歷史的創傷,只為絕不重複那些悲劇!
展覽現場
備註:
1,人頭稅:18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為控制華人移民數量而制定人頭稅。1850、60及70年代,澳大利亞也制定人頭稅排擠華人。1881年紐西蘭政府亦仿照出台人頭稅制度,規定每10噸重的貨物只可聘請一名華工,入境需交納10紐西蘭鎊的人頭稅;1896年升級規定每200噸重的貨物只可聘請一名華工,人頭稅增加到100紐西蘭鎊;而其他族裔入境均無需繳交此稅;該制度實施至1934年由海關宣布豁免,再經10年後正式撤銷。
2,當年如果在紐西蘭淘金,收穫有幾何?舉例:1871年曾有一位番禺華工在紐西蘭辛苦勞作5年,在1876年返回中國時共賺得100紐西蘭鎊。
「金山」紀念展
展館:The Depot Artspace
地址:北岸,28 Clarence St,Devonport,Auckland
日期:8月19日至9月6日
時間:周一12 – 5pm,周二至六10am – 5pm,周日及公眾假期11am – 3pm(9月6日下午3.30本紀念展結束)
詳細信息,請以官網為準:http://depotartspace.co.nz/event/gum-sarn/
(本文照片來自供圖)
※一周的工作結束了,以下是我們的工作成果……
※紐西蘭的一條道路上,一夜之間出現五百多雙「空鞋子」……
※吃貨注意了,紐西蘭政府因為你而制定了國家級戰略!
※這個中國人是誰?為什麼今天全世界都紀念他?
※嗨翻天!Vodafone發$300入網紅包福利,更有機會贏取$1,000手機兌換券!
TAG:紐西蘭中文先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