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人蔘
人蔘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黃芪 | 第 63 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蔘PanaxginsengC.A.Mey.的乾燥根和根莖。
產地:
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主為栽培品。
別名:
黃參、血參、人銜、 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面還丹。
採收加工:
多於秋季採挖,洗凈;栽培的俗稱「園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園參除去支根,晒乾或烘乾,稱「生曬參」,如不除去支根晒乾或烘乾,剛稱「全鬚生曬參」;林下參多加工成全月鬚生曬參。
近來研究用真空冷凍乾燥法加工人蔘,可防止有效成分總皂苷的損失,提高產品質量,其產品稱「凍干參」或「活性參」。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溫。歸牌、肺經。
功效: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證:
(1)氣虛欲脫證。
(2)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
(3)肺氣虛弱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4)熱病津傷的口渴,消渴證。
(5)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大補元氣可用15~30g,文火另煎,與煎好的藥液合對,或頻頻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野生人蔘功效最佳,多用於挽救虛脫;生曬人蔘性較平和,適用於氣陰不足者;紅參藥性偏溫,多用於氣陽兩虛者。
使用注意:
為保證人蔘的補氣藥效,服用人蔘時不宜飲茶水和吃白蘿蔔。 因屬補虛之品,邪實而正不虛者忌服。 反藜蘆,畏五靈脂,惡萊菔子、皂莢,均忌同用。
藥理:
本品有興奮與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學習記憶、抗休克、強心、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調節糖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以及使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等作用。
植物人蔘
草本植物
性狀鑒別
藥材
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的鬚根,鬚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出。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圓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長1~6cm。表面灰黃色,具縱皺紋,上部或中下部有環紋。支根多為2~3條,鬚根少而細長,清晰不亂,有較明顯的疣狀突起。根莖細長,少數粗短,中上部具有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莖痕。不定根較細 ,多下垂。
飲片
呈圓形或類圓形薄片。外表皮灰黃色。切面淡黃白色或類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體輕,質脆。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中藥故事
從前,在東北山村,有一對兄弟,於冬天帶上弓箭、皮衣和乾糧,上山去打獵。上山的第二天,狂風大作、雪花紛飛,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山路全被大雪覆蓋,迷了路的兄弟倆無法出山。
他們找了棵空心大樹藏身,為了節約糧食,又挖些草根充饑。偶然發現有一種大拇指粗的草根,形狀像人的胳膊和腿,放到嘴裡一嘗,甜津津的,吃了這東西,他們感到渾身更有勁了,有時吃多了還會流鼻血。因此,他們每天就只吃一點兒。
直到第二年開春,兄弟倆才滿載著獵物下山回家。
村裡的人以為他倆早死了,見他們又白又胖地回來,都奇怪地問他們:「吃了什麼好東西,長得這麼結實?」兄弟倆拿出草根給大家瞧,大伙兒都說這東西長得像人的身體,這形如「人身」的根被後人稱為人蔘。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1
END
1
點擊展開全文
※韭菜和它一起做,連續吃上5天,身體壯如牛,效果堪比人蔘靈芝!中醫推薦
※分享今幸人蔘皂苷RH2膠囊的用藥情況
※直腸癌康復希望今幸人蔘皂苷rh2膠囊
※人蔘皂苷Rh2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
※漫話撫順人蔘中
TAG: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