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喝茶喝到沒朋友,這種人應該被鄙視!

喝茶喝到沒朋友,這種人應該被鄙視!

點擊"微茶道"關注我

GIF/4K

歡迎各界人士投稿與商務接洽!

1

蹭茶

蹭茶,應該也算是茶油學習普洱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別人我就不清楚,反正我經常蹭,整理一下心得如下:

1、要拉的下臉,既然是蹭,就是向他人伸手,既然是伸手,臉皮自然得厚一點,這和叫花子討飯有異曲同工之處,試問一個還沒開始蹭就臉紅害羞想逃走的人,如何能蹭得到貨呢?

2、要不卑不亢,這是心理素質層面的東西,雖然是蹭,但是蹭與被蹭應該是平等的,是雙向選擇,不能因為蹭了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品茶,重在交流、重在分享,蹭茶的和分享茶的,在本質上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係。切不可,因為蹭了茶,拿人家的手短、喝人家的嘴短,昧著良心瞎托,這是道德底線問題。

3、要沉得住氣,蹭茶前要有前戲,蹭茶過程中要有態度誠懇,蹭茶後要懂得感恩,要實事求是的交流,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的為蹭而蹭,重在體驗,要懂得享受過程,更要耐得住寂寞。

4、要有良好的心態,蹭茶不行,情義在,切不可因蹭生恨。雖然說別人有權力不派,卻阻止不了你蹭的意願,但是讓你蹭了是人情,不讓你蹭是道理,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蹭,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派,蹭與不蹭,蹭得到與蹭不到,都要積極面對。

5、要懂得示弱,見好就收。不要空談理論,更不能裝B,整天吹得天花亂墜,喝過各種奇貨、屯有萬噸重倉的人,鬼才會派給你呢。

示弱,就是要懂得博同情;見好就收,就是不要嫌棄,哪怕別人派給你的是學費、是低端、是幾克茶樣,也要坦然接受,畢竟別人派給你,已經是對你的一種認可了,如果再要求太多,那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了。

2

收茶

再說收茶。此類話題討論的也很多,就我在清心幾年來所聽到的,概況起來無外乎八個字「量力而行、以口收茶」,這八個字里我認可前半句,後半句不咋認同。

量力而行,必然是對的,俗話說「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切不可「勒緊褲腰帶死充大頭狗」,因為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

窮點沒啥,做屌絲也快樂,最要命的就是窮還瞎攀比。見到別人喝高端、喝硬貨,自己內心就開始失衡了,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就想逆襲了……買茶是會上癮的,有時比煙癮犯了更可怕,我也經常干這樣的事,收了貨後冷靜一想,這有何苦呢,房貸按揭、水電煤氣、娃的奶粉、日常應酬開銷等等這些哪一項不比茶更重要啊。

總之,喝茶喝到影響生活品質、影響家庭和睦,這樣的人不是一個純粹的茶人,是應該被鄙視的。

慢慢的,我戒掉了買茶的癮,好久沒入貨了。大家都知道,在罈子里,我喜歡和狂狂相互調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和狂狂私底下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叫網友更妥),有著很深友誼。但我自知我趕不上他的節奏,他喝硬貨,我喝甲沱,卻各有各的快樂。

之所以我不認同「以口收茶」,因為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悖論。

從字面上看,自己買茶來自己喝,當然是用口喝,不適用腿喝,喝什麼茶就收什麼茶,似乎是對的,是有道理的,但問題就出在「動機」和「標準」上。

以口收茶的動機好理解,就是想收好茶,至少是自己認為的「好茶」,但標準呢?標準是什麼?如果讓一個剛開始接觸普洱的茶油,或者一直以來只喝甲級的茶油去以口收茶,只能收到毛線,收不到茶,更別說是好茶。

因為他們缺乏以口收茶所必須的「口感標準」,而這個口感標準又是如何確立的呢,是通過「不斷的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鞏固」而逐步形成的,是一個積累沉澱的過程。

就如同「槍法是靠子彈喂出來的」一個道理。這個過程沒有完成,就建立不起屬於自己的口感標準,就無法做到以口收茶。

而且,這個口感標準,可以是動態的,是自己是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不斷去修正的。就使得問題變得更為複雜,以口收茶其實缺乏可操作性。

新茶客沒法以口收茶,那老茶客呢?

這個相對好理解了,老茶客根本就不需要以口收茶。因為他們早就確定了自己的口感標準,甚至形成了思維定勢,他們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熱衷的品牌,有自己的渠道,他們的口,僅僅是用來品茶和閑扯用的,而不是用來收茶的。

就我個人的認為,一個普洱新人的成長之路只有一條「多蹭多試多喝,少買」,無論啥茶都自己嘗試一下,多體驗一下,多思考一下自己喜歡喝啥樣的茶,啥牌子的茶,啥嘜號的茶,搞清楚了這些就試著慢慢入點貨,片入後多喝幾次,依然還是很喜歡那就提入,邊喝邊存。

一般情況,不建議件入(有錢的和想以茶養茶的除外),再好的茶天天喝也膩歪,而且茶樹年年都發芽,沒必要一次就搞個夠。

另外值得注意的2個細節:

一是不要過多的去看開湯的茶油如何評價一款茶,那只是他的描述,搞不好他喝茶時剛吃過大蒜,影響了口感;

二是不要過多的去關心所入的茶品價格是漲是跌,漲了茶商也不會給你補點差價,淡定點,喝好自己的茶。

3

喝茶

歸納起來,喝茶無外乎三個層面:

1、通過品飲獲得茶的理化指標:苦、澀、甜、濃、淡、香、色等等,最直觀的去收集茶品的口感特徵。

2、通過品茶去體驗能夠帶來愉悅感的感性指標:水路、喉韻、茶氣、韻味等等,這個層面有點玄,最容易導致誤判,可能需要一定的經驗及天賦吧。我是至今也搞不明白啥是茶氣,啥是喉韻,悲催的屌絲。

3、以茶為載體去領悟或者達到另一種純精神層面的境界,比如古人的「焚香伴茗」、「敬茶禮佛」等,在這個過程中茶僅僅是一個媒介,一個道具而已,參與其中的人真正品的不是茶,而是道。

許多茶友喜歡把茶道與香道相融合,或者一邊喝茶一邊擼珠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方面的精神訴求吧。

對於普通茶客來說,立足第一層面,積極探索第二層面,足矣。第三層面則看個人了。反正我是俗不可耐的,估計到不了那個境界。

最後想說一說「主觀」這個詞。

喝茶其實真的是很主觀的。影響品感評論的因素很多,諸如時間、環境、個人身體狀態等,但是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個人的「主觀意識」。

我有一個同事,非常痴迷紅茶,聊起紅茶來頭頭是道,什麼甜潤啊、香氣襲人啊、滿口生蜜啊,但只要一喝到普洱茶,他本能的就排斥了。

我誘導他喝過很多次普洱茶,得出的評價都出奇的相似「苦澀難喝」,我估計讓這貨去喝88青、水藍印結果也是一樣的。

另外,我接觸過的一位福建籍友人也有類似的情況,他主觀上認為梧州當地的六堡茶很「臟」,每次喝都覺得很難喝,在他的主觀意識里鐵觀音又乾淨又好喝。

當然,這兩個例子有些極端了,但我也經常反思,他們兩人難道就錯了嗎?

顯然,他們也沒有錯,他們有權利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識並據此作出相應的判斷。

再說回喝普洱茶的茶油圈,同樣一款茶,大家圍坐一堆喝起,喝完後有的說不錯,有的說一般,有的說苦澀化得慢了點,有的說茶味很足啊,有的說很香,有的說是不是B貨啊……

其實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依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品評。

而每個人的喝茶經歷、口感傾向、味覺靈敏度、甚至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是不同的,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每個人的主觀意識是不同的,得出的評論結果肯定也截然不同。

如果換成有相似喝茶經歷或者品飲水平的人在一起喝,得出的結果可能就會趨於一致,其評價應該是在一個水準上的。

主觀認定除了有形成思維定勢的特點外,還體現出容易受外因干擾的矛盾性。

舉個例子:我在喝甲級沱茶時(十元內的貨),苦澀不堪,我條件反射的就會認為「尼瑪,低端貨真難喝」;如果我在喝一款高大上時(千元以上的貨),同樣感受到的也是苦澀不堪,我就會失態的喊出「哇塞,這茶老霸氣了,茶味十足,有搞頭啊」。

這就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受到了「價格」這一外因的干擾,而造成了天壤之別的評價。

所以,綜合起來說,喝茶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口感標準和主觀意識去慢慢體會與感受,切不可盲目依據別人開湯時的口感評價去認定和選擇。喝得開心就好,非高端不喝沒錯,一生只愛關甲特也不是罪。

4

存茶是一場持久戰

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偉人寫了一部關於抗戰方針的巨作《論持久戰》,其主旨是針對「亡國論」與「速勝論」兩種不良思潮,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抗戰勝利的戰略。

其實,存茶何嘗又不是一場壯懷激烈的持久戰呢?

經常見老茶客教育我等,存茶要耐得住寂寞,要堅持,要用心去等,去感悟世間的魅力……更有甚者提出了「品老茶就是品味時光的味道」。

回首一下自己幾年來的喝普路,時間的確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剛喝普時,買茶,店小二對我說「多買點,邊喝邊存,過個三五年,就有老茶喝了」,但是聽到這話,感動的,心裡暖烘烘的。結果呢,三五年過去了,茶依然還是苦澀,我老了,茶卻沒老。

生普的轉化,的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算是我所處的「兩廣濕地」,真要體驗出茶的「老陳」,那還真不是三五年就能解決的問題,具體多少,我真不知道,也沒有緣分喝上那神奇般的「老茶」。

我選取了從2004年——2012年的各種不同品牌的茶品進行開湯比較,最後我發現哪怕是2004年的十年陳,也沒有感覺出明顯的「陳味」,僅僅是「陳香初顯」而已。

至於這場持久戰,要持續多久,茶油們各自去體驗吧。我與各位一起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岩茶教室 的精彩文章:

泡茶,懂茶,安靜且高貴的活著
邀你喝杯茶,可好?
岩茶入門,到底要不要從天花板開始
泡茶有講究,泡金駿眉的水溫你控制對了嗎?
忙肺大葉種,生於雪水之中,定有驚人之時

TAG:岩茶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