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化妝品中的「偽科學」,你有信過嗎?

化妝品中的「偽科學」,你有信過嗎?

導讀

化妝品中的「偽科學」,你有信過嗎?今天來說一說化妝品的那些事~

經常會有人來問我,用某某方法試驗化妝品好壞可信嗎?這些方法一般來自美容雜誌、網路達人、某些商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看起來頭頭是道,卻完全經不起推敲,又常常在短時間內迅速風靡起來。所以,直腸子的我覺得有必要來說一說這些「偽科學」啦!

火燒洗面奶,試好壞

把洗面奶放入勺內,用火燒,如果濺油,燒後有雜質,就不是好的洗面奶,如果越燒越像牛奶一樣,說明是好的洗面奶。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勺清水裡加入一滴食用油,用火燒,你會發現水沸騰後不久也有油濺出來,但這裡明顯沒有什麼不好的成分。

其實洗面奶主要成分是水,如果洗面奶中含有輕質的油脂,那麼在加熱到一定程度出現油水分層後,油滴聚集在水面上持續吸熱,達到沸點之後就會蹦出。而輕質的油脂可以是礦物油也可以是植物油,所以並不能以此說明好壞。

另外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菜炒焦了會有黑糊,幾塊錢一大罐的白湯火鍋底料加到水裡怎麼燒都像牛奶一樣。

其實火燒洗面奶如果出現黑色雜質,只不過是物質碳化反應產生了碳而已,比如有機物在高溫情況下脫水產生的碳。而糖、蛋白質都屬於有機物,另外植物提取物成分複雜也常常含有有機物,所以燒後有黑色物質未必是壞事。

然,越燒越像牛奶不過是不溶於水的物質在高溫下仍然在水中均勻分散而已。

用力搖化妝水,搖完之後看泡泡的形態

a.泡泡很少,說明營養成分少。

b.泡泡多但是大,說明含有水楊酸。水楊酸潔膚的效果較好,但刺激性大易過敏。

c.泡泡很多很細,而且很快就消失了,說明含酒精。

d.泡泡細膩豐富,有厚厚的一層,而且經久不消,那就是好的水。

首先我們想一想,把洗潔精加一點到水裡搖一搖會不會有泡泡呢?

所以,化妝水搖晃之後是否有泡泡,取決於化妝水中有沒有起泡成分。而營養成分和起泡成分是2個概念沒有必然聯繫。實際上,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界面活性劑還挺容易起泡的。

你可以動手試一試,維生素C的水溶液就不易起泡,加一點洗面奶或者乳液到水裡搖一搖泡泡就挺多的。同理泡泡的大小、形態,穩定性只是起泡成分的結構不同不能說明好或壞。

另外泡沫消失的快與慢除起泡劑本身的特性之外,還有可能受到消泡成分的影響,消泡成分通過破壞氣泡膜彈性等方式導致氣泡破滅,從而加速氣泡消失。

乙醇也就是酒精,用在化妝品中確實有消泡作用,但她並不是唯一的消泡劑,其實很多醇類物質都有消泡功能,天然油脂也有消泡功能。

火燒乳液面霜,看殘留和煙霧辨好壞

用火燒,燒完清澈無煙就是好的化妝品,燒時有黑煙,燒完殘留變黑就是加了鉛汞等不好的成分。

又是一個火燒試驗。關於燒完殘留的問題,在第一節中已經說過,是碳化反應的表現,在此不再贅述。

那黑煙又是什麼鬼?你見過燒桔梗嗎?那濃濃的黑煙明明是分外刺眼的。如果沒見過,各位小夥伴現在可以剪下一根自己的頭髮或指甲燒一燒看看,也會有黑煙的,難道咱們的頭髮指甲也中了鉛汞的毒么?

其實燃燒時的黑煙是燃料未充分燃燒的表現。實際上很多有機物、植物提取物在燃燒時都會有燃燒不完全產生黑煙的情況,並不能說明這就是加了鉛汞了。

另外十九在此溫馨提示大家,化妝品是用來塗抹的不是用來燒的,各位好奇寶寶在燃燒各種大牌小牌時請一定遠離兒童,玩火有風險,好奇需謹慎。

銀戒指分辨彩妝中的重金屬

在購買彩妝時,將彩妝樣品抹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後用銀戒指在上面磨擦,邊磨邊觀察顏色變化,變黑說明彩妝中含鉛,黑色越深,含鉛量越大。

我猜想這個測試方法,一定是一個愛看古裝劇的大媽或大叔想出來的,因為「銀針試毒」是古裝劇中常見的情節。

不過,大家有興趣可以做這樣一個試驗,把純銀的戒指啊筷子啊插在雞蛋黃里,你會發現銀居然也變黑了。難道這是毒雞蛋?其實這是銀和雞蛋中的硫元素髮生了反應產生了黑色的硫化銀。

那麼「銀針試毒」又是怎麼回事呢?古代的毒藥大多為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古代生產技術落後,在合成砒霜時,難免會有硫化物存在,銀實際上是和砒霜中的硫化物發生了反應,換成足夠純的砒霜,銀是不會變黑的。而鉛和銀實際上並不會發生反應。

用驗鈔機或紫外線燈識別熒光劑

用驗鈔機或者紫外線燈照射化妝品,如果出現熒光則是加了熒光劑,會致癌,會產生依賴。

上一條是愛看古裝劇的大媽大叔想出來的,這一條我猜是不愛看美劇的憤青腦補出來的。美劇經常會有的情節,探員拿著紫外線燈照射床單,看看上面是否有精斑。

沒錯!精液會有熒光反應。實際上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質都有熒光反應,比如植物的黃酮類物質,大部分維生素等等。

紫外線下的熒光反應,實際上是某物質在受到紫外線照射後,產生能量躍遷,從而產生一種比紫外線波長更長的光,被我們看到了而已。產生這種現象並不一定就是加了令人聞風喪膽的熒光劑。況且依賴和熒光劑也沒有半毛錢關係,會產生依賴的是糖皮質激素(詳見我在美麗修行上發的歷史分享)。

到底熒光劑的危害有多大?目前科學界尚無定論,但鑒於熒光劑在造紙、紡織、洗滌產品中已有悠久歷史,目前中並未發現致癌或致畸。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她只算是潛在的致癌物。雖然能避就避絕對沒錯,但危害確實只算輕量級選手。

水分散試驗,看沉澱,看分散狀態識別粉底乳液

把你平時所用的粉底或者乳液取適量放入水中,然後觀察其反應。一般都三種情況會發生:粘在杯邊,飄在水面上,沉在杯底。這三種情況即說明了其所含的成分。粘在杯邊的是動物油。飄在水面上的是礦物油。沉在杯底的是重金屬,鉛,汞等。

用一杯水試驗乳液面霜的說法,在我從事化妝品配方的十年間已經變換了無數個版本,現在的最新版本如上,但依舊萬變不離其宗,統統不靠譜。

我們先來分解一下乳霜的基本結構:油相+水相+乳化劑。一個乳液滴到水裡攪拌攪拌有2種狀態,一種是散開(水在外層,水包油結構),一種是不散開(油在外層,油包水結構)。這兩種結構沒有好壞之分,而粘邊上,飄上來,沉下去全部指的是不散開的情況,也就是油包水的結構。

這時油脂在外層,任何油脂在浮力的作用下都會趨於粘在杯壁,這可不是動物油的專利。另外飄在水面或者沉在水底,只能說明物質本身是比水重(比水的密度大),或者比水輕(比水的密度小)。

這是乳化劑和油脂的綜合結果,既有比水輕的各類油脂,也有比水重的乳化劑。所以飄起來的有可能含植物油,沉下去的或許是二氧化鈦。

紙張試保濕產品,試出礦物油

保濕的產品,很多都是礦物油製成的,你把他們塗到紙上,過一會把多餘的擦掉,如果保濕的話紙就會起皺的,如果是礦物油所制的話你就會發現那是透明的!

上一條說了油包水和水包油的結構問題。其實就是水在外層還是油在外層的區別,無所謂好壞。

拿一張白紙,分別往紙上滴一滴水,滴一滴植物油,你會發現,滴了水的那邊紙張會起皺,滴了植物油的那邊是透明的。

所以到底是起皺還是透明,只是在試到底是水包油還是油包水而已,並且油包水的結構也未必全部是礦物油,任何油脂都可以做到這點。

面膜怎麼撕的問題

面膜不能從上往下撕,否則會讓皮膚鬆弛衰老。

需要撕掉的面膜有2種,一種是成膜後需要撕拉的面膜,一種是片狀的帶精華液的面膜。

先說前者,可謂是傷害毛孔的典範,目前已經逐漸淡出了化妝品界的舞台,偶見餘黨。對於這種面膜,因為有強烈的粘附性,所以在撕掉的時候無論從上下左右開始撕都一定會傷到毛孔的,相反,因為人面部的汗毛是從上往下長的,所以從上往下順著毛髮方向撕對毛孔的傷害還小一些。

再說片狀面膜,說必須從下往上撕的人認為,要逆著毛髮來撕可以減少精華液殘留,從而減少毛孔堵塞的概率。那麼,如果精華液本身是容易堵塞毛孔的,其實不洗掉的話,怎麼撕都差不多,因為殘留在臉上是會小範圍擴散流動的。

所以關鍵不在於怎麼撕,而在於精華液的配方是不是易於堵塞,需要不需要及時清洗。

看包裝,看證號,可以分辨葯妝或效果更好的化妝品

化妝品包裝上有十字架圖形,說明受到了醫學認可,功效更好,是葯妝。「衛妝准字」是指普通化妝品,「食葯妝准字」是指葯妝產品,所以「食葯妝准字」的產品比「衛妝准字」的效果好。

這條在微商中貌似很普遍。不可否認,某些國家確實有葯妝一說。

但是在中國,只要是在中國生產的化妝品,是沒有葯妝的說法的,不論你的效果多好,食葯監也是命令禁止化妝品宣稱醫療用途,既包含語音的明示也包含圖形的暗示,所以十字架的標誌不表示是葯妝,反而涉嫌虛假宣傳。

另外「衛妝准字」和「食葯妝准字」都是指化妝品加工工廠的文號,和產品效果沒有聯繫。而且原先的「衛妝准字」現在都在陸續更換為「食葯妝准字」。

這是因為化妝品監管部門由國家衛計委(原衛生部)更改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葯監),從而引起了產品監督責任的轉移和文號形式的變更。「衛妝准字」是老文號,「食葯妝准字」是新文號。目前正值換證期,全國各地換證速度不一,所以才會有2種文號並存的局面。

總之,化妝品的成分複雜,並不能通過一些簡單的試驗就能鑒別優劣。另外也可以多關注一些新聞法規,用科學武裝自己,用常識豐富自己,這樣就不容易被「偽科學」誤導啦。

來源 | 美麗修行 編輯 | 化學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日本化妝品購物攻略2017日本購物血拚清單
不含任何防腐劑的化妝品,一個真實的謊言!
「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那你想要什麼?」
探索化妝品零售的020變革之道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