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政以德,自然群星環繞——《論語》第5天

為政以德,自然群星環繞——《論語》第5天

真正的幸福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貧困的時候沒有諂媚之色,富有的時候也不驕橫跋扈。「告諸往而知來者」:知道過去就知道現在和未來了。

能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怎麼樣呢?其實,能達到這個境界真的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孔子卻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還有更高的境界。貧而無諂,是對外的,對外不諂媚,而更高的境界是對內的,儘管貧困卻依然很快樂;富而無驕,是被動的,對別人不傷害,而更高的境界是不僅不傷害還給予。

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之後,馬上就理解了:「《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一代大儒王陽明先生曾建議他的學生不要把功夫用在自我感覺良好和對比學習前後的收穫上。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更多的糾葛中,應該把精力放在放大善端,不斷糾正自己的小心思、小心眼上。

能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自然也是好的,但還不是在根本上下力。「貧而樂,富而好禮」,放大自己的光明本性,這才是最根本的。

孔子聽到子貢這句話之後,就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我們之間可以來談《詩》了。《詩》有什麼?「告諸往而知來者」。「告諸往而知來者」太重要了,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能否正確的幸福。我們經常強調要背誦經典,但背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夠將經典與生活中出現的情況對應,知道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幸運和災禍、貧和富都不是衡量是否有道的標準,也不能成為自己是否幸福生活的依據和支撐。換句話說,幸運與富裕不能等價於幸福,而災禍與貧困也無法相同於痛苦。所以,關鍵並不是去追求富裕,而是追求幸福,具備幸福的能力。「貧而樂,富而好禮」,最低也得「貧而無諂,富而無驕」,這才是在追求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不平凡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從這一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不平凡。很多人都會擔憂別人不懂自己,擔心別人看不清自己的優點。但孔子就不會。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一個修養高的人,可以在自己的靈魂中見證良知的榮耀,坦然地面對他人的懷疑。

孔子並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因為他可以在自己的靈魂中見證良知的榮耀。不過孔子也有他自己的憂患。就是患不知人,擔心不了解別人。患不知人,自己優秀還胸懷凡人,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

《學而》這一篇告訴了我們做人的大經、大綱、大法、信念、務本、自省、真正的學習,最後胸懷凡人。那麼到第二章就更重要了。

第二章《為政》,廣義的為政包含做人做事,狹義的為政就是指社會的管理系統、決策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政治,或者當政者。

為政以德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為政以德,為政最重要的是領導者本人要有德。北辰,北斗星。共,拱衛,環繞。

我們的學校教育經常強調德育。做好德育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什麼?就是讓從事教育的老師有德。生命是最有影響力的,尤其是領導者本人的生命。有德的領導就會像北斗星一樣,只要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做自己該做的事,群星自然就會環繞。那麼怎麼能夠成為那樣有德的人呢?

觸及靈魂的詩教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上面講領導要有德,下面就講《詩》三百,是要領導們去讀詩嗎?在我們今天看來,讀詩大概只是非常閑的人才會幹的事情。但在古代,詩是教化之方。孔子曾說「溫柔敦厚,詩教也。」孔子的施教體系,就以《詩》為先。

為什麼詩教這麼重要?首先我們要知道詩是怎麼來的。詩是我們對於生活本身的興發感動,情動於中,故形於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的本質是直接而深刻的生命體悟。只有有了這些生命體悟,生命才能是活潑潑的、靈動的,否則就會是麻木冷漠的。《詩》是可以觸動人們靈魂,讓人們保持對人性的敏感。如果心裡常裝著詩,就可以讓我們永遠保持純凈、唯美的情感,健全的心智和奔放的想像力。詩,如春風化雨搬柔軟、溫暖,滋養我們的心田,讓心地純正,思緒無邪。真正觸及靈魂的熏化太重要了,才是為政的最高境界。

向上仰望,不切斷和我們祖先的聯繫。

向下紮根,不切斷和一方水土的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學習帶來真正的魅力——《論語》第2期第3天

TAG: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