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要當皇帝 孫中山要當總統 從他們出生那天時就已決定
在清末民初的政壇上,袁世凱和孫中山無疑是最閃亮的「雙子星」。他們既是合作者,兩人一道齊心協力,推翻了腐朽的滿清政府;他們又是對手,孫中山想民主共和,而袁世凱想當皇帝搞專制,兩人由此走上敵對,並影響了中國此後數十年的命運。然而這種敵對狀態,是他們一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的。
1859年,鴉片戰爭前夕,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河南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源泉,自夏朝開始,歷代王朝就在河南定都,殷墟、洛陽、開封...在河南隨便找一個城市,都有可能當過首都。由於靠政治中心近,河南出過的名人也不計其數。
袁世凱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君權意識濃重的地方。從小,他吃著傳統的小麥麵食,作為舊封建官僚家庭的一員,爺爺、叔伯都是滿清高級官員,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和官場哲學。要這樣一個從血液到思想時都充斥「帝制」元素的人接受民主共和,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因此當掌握大局以後,他就和孫中山撕破臉皮。他並不想當大總統,他更希望當那個他從小就刻在他腦子裡的至尊無上的「皇帝」,雖然只是妥協過後「君主立憲制」的皇帝。
我們再來看下孫中山。孫中山出生於廣東香山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里。廣東,又稱百越,在中國古代就是蠻夷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才被納入中國版圖。但相較於中原地區的輝煌,廣東一直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
直到清朝開始,十三行的設立,讓廣東成了溝通世界的窗口,新思想、新文化,通過廣東湧進了中華大地,推動了中國的新陳代謝。鴉片戰爭以後,廣東更成了海防的重中之重,英國人、法國人從這裡打進來,硬生生把中國拉入了世界大家庭中。
在這樣一個遠離中原腹地和政治中心的地方出生,孫中山對於滿清皇朝並沒有多少情感上的歸屬。他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聽村口一位參加過太平軍的農民講洪秀全的故事。他嚮往著成為洪秀全那樣一個英雄式人物,推翻清王朝,重塑漢人王朝的輝煌。
再後來,孫中山在哥哥孫眉的資助下去了美國,又去了日本,學習了西方資本主義的那一套東西。再比較時下疲軟腐敗的清政府,孫中山成了一個憤青,他剪掉自己的辮子,變成了一個激進的革命者。他希望能夠將中國改造成英美日那樣一個強盛的國家。
地域條件和家庭情況,決定了他們以後的人生軌跡。孫中山成為一個革命者,推動歷史前進,而袁世凱則成為保守者,捍衛王朝昔日的餘暉。
從這延伸出去,我們不難理解,昔日人才濟濟的河南為何在近代星光黯淡,相反不毛之地的廣東到了近代卻顯得星光煜煜。
點擊展開全文
※大躍進時期 錢學森為什麼要寫文章證明「畝產萬斤」是可行的?
※洪秀全死後 老婆帶兒子改嫁他人 死前立下一條家規後人遵守至今
※袁世凱一時大意放走此人 半年後他起兵復仇 逼得袁家父子決裂
※皇帝被權臣毒死 死後冤魂不散 一千五百年後墓穴里仍然傳出怪聲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TAG:涯讀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