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得越細,毒得越深

愛得越細,毒得越深

最近接觸了好幾個抑鬱的孩子,都以前都是在學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都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都變得生無可戀,對父母和周圍的世界沒有一絲感恩和留戀。他們的父母砸鍋賣鐵無時無刻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孩子卻依舊我行我素,令父母頭疼不已。

我時常在想,這些小孩子,就算不跟我們那個時代對比,跟現在他們同齡的大多數孩子對比,他們的家庭件和得到的關愛都是非常富足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現在對生活充滿厭倦,對父母充滿了抱怨甚至是憎恨。

有一個孩子16歲,每次說到父母的時候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我又沒有讓他們生我下來」,「他們生我下來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以後我也不會管他們」,「我為什麼要給他們養老?」,「人活著有啥意思?」這個是他時常念叨的話。雖然如此,他對零食的喜愛卻超乎了常人的喜愛。有一次聊天中,我問他,零食對你意味著什麼?他說,意味著他什麼的三分之二。他解釋說,從小以來,他吃的零食只有糖。因為媽媽總是擔心這個添加劑,那個不衛生,這個致癌什麼什麼的,限制他只能吃水果和糖。開始,我並不以為然,以為只是孩子在撒謊,抱怨父母。指導後面一次和他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發現,他的媽媽的確很可能存在這個問題。他媽媽一直在跟我們強調,他孩子這個過敏那個過敏,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這個要注意那個要注意,說實話,搞得我都要崩潰了。

父母想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環境固然是好的,可是當想為孩子創建一個烏托邦確是不現實的。我可以想像,這個孩子以前的時候,對周圍的一切都是好奇和感興趣的,可是父母的種種關愛和控制,導致孩子只能羨慕別的孩子吃著各種各樣的零食,玩著各種新奇的玩具。然而由於父母的焦慮和控制,漸漸地,羨慕變成了失望,失望變成了絕望,絕望變成了對父母的怨恨,變成了孩子如今的模樣。

現在的孩子被家人視為掌中寶,心頭肉。面對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負面消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地接受。為孩子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過猶不及。吃個東西怕有害健康,玩個東西又怕受傷,在家裡必須幾點起來,幾點睡覺,按照書本上的條條框框和自以為是的想法,用愛的名義去管理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鬧,探索自己面對的新奇世界,什麼都想嘗試一下。殊不知,大人過於細緻的管理和關心和孩子的天性相違背,當孩子的正常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被壓抑的時候,發展出抑鬱,叛逆,煩躁等心理狀態都是必然的了。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孩子的發展應該順其自然,父母保障其安全邊界,樹立基本原則,適當引導孩子的成長。當把孩子當做一個機器的時候,當過於細緻管理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天性被扼殺了,他失去了他的生命中應該有的色彩,那麼家長的一切美好的構想都將破滅,甚至孩子的一生也都隨之毀滅。

往期文章精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癮厭學叛逆早戀 的精彩文章:

TAG:網癮厭學叛逆早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