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當你看到食物中充滿脂肪,是不是覺得這是個很「骯髒」的字眼。第一反應就是吃了這個又要發胖幾斤?然後就是發胖後各種不好的想像?的確,肥胖讓人心力憔悴,但飲食中的「脂肪」並非罪魁禍首。

近期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兩篇文章,不僅給「脂肪」正了名,還質疑了蔬菜和水果是不是吃「越多越好」。有意思的是,這兩篇文章都是來自於同一大型研究。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這項叫PURE (Per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的大型研究包含了來自18個包括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北美、歐洲、南美、中東、南亞、中國、東南亞以及非洲的613個社區)的超過135335人,平均年齡在35歲到70歲之間,入組時間為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並對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進行了平均七年以上的的隨訪記錄。

結果發現,脂肪攝入最多的人群——脂肪攝入占飲食總熱量的35%,在研究期間的死亡率比吃脂肪較少的人(脂肪攝入佔總熱量的10%)低23%。而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基本相當,甚至吃脂肪多的人群中風幾率還更小。

而更令人意外的結果是,碳水化合物攝入最多的人群——佔總熱量的77%,比吃碳水化合物少的人(佔總熱量的46%)死亡率高28%。

據悉,這兩大驚人結果不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還在近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巴塞羅那會議上被公布。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營養學T.H. Chan學院Eric Rimm博士表示,這些研究結果指出,人類的生物在全球範圍內是非常相似的;無論住在哪裡,吃高加工的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健康的。

研究一: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來自五大洲18個國家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關聯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在7.4年的中位隨訪時間內,研究人員共統計到了5796例死亡和4784例心血管疾病。結果顯示: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營養素估計百分比能量與總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N=135335)

根據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腰臀比、吸煙、體力活動、糖尿病、城市或鄉村位置、中心、地理區域和能量攝入等因素進行調整。

主要心血管疾病風險=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中風+心力衰竭

1. 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和更高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攝入最少)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等級5的HR(hazard ratio,風險比)=1.28(95%置信區間1.12–1.46),趨勢p=0.0001。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和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率風險的關聯不顯著。

2. 無論是總脂肪、還是任一類型脂肪(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的攝入,都和更低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攝入量為第5等級的HR分別為:總脂肪HR=0.77(0.67–0.87),趨勢p<0.0001;飽和脂肪,HR=0.86(0.76–0.99),趨勢p=0.0088;單不飽和脂肪,HR=0.81(0.71–0.92),趨勢p<0.0001;多不飽和脂肪,HR=0.80(0.71–0.89),趨勢p<0.0001。

3. 更高的飽和脂肪攝入和更低的卒中發生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的飽和脂肪攝入,等級5的HR=0.79(0.64–0.98),趨勢p=0.0498。總脂肪、飽和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攝入和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率的關聯不顯著。

4. 總蛋白攝入與總死亡率(HR=0.88,95%置信區間0.77-1.00;趨勢p=0.0030)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HR=0.85,95%置信區間0.73-1.99;趨勢p=0.0022)的風險負相關。動物蛋白攝入與更低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但植物蛋白和總死亡率風險間未發現顯著相關。

5.與最低脂肪攝入組(10.6%)相比,最高攝入組(35.3%)全因死亡風險、中風和非心血管死亡風險都更低,下降程度從18-30%不等;而且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這項上,脂肪攝入量與它並不存在明顯相關。同樣的結論還可以推到飽和脂肪酸上,攝入量較高(10-13%)的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也均未受到影響,全因死亡風險和中風風險也下降了。

這說明:飲食當中的脂肪的攝入和各種脂肪亞型的攝入都與較低的總體死亡率有關係。總脂肪和各種脂肪亞類實際上與較低的死亡率相關聯。這些脂肪並不會導致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的發生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反,飽和脂肪酸反而會降低中風的危險性。

因此考慮到這種情況,全球的膳食指南或需做出相應的修改。

研究二:Fruit, vegetable, and legum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s in 18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18個國家的水果、蔬菜和豆類攝入量以及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

兩篇《柳葉刀》論文:顛覆你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傳統看法,或需修改《膳食指南》

這項研究調整了年齡、性別、研究中心的模型中,更高的水果、蔬菜、豆類總攝入量與主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總死亡率之間呈負相關。

在調整了其他潛在的飲食和非飲食混雜因素後,效應明顯削弱:主要心血管疾病的HR為0.90(0.74–1.10), 趨勢p=0.1301;心肌梗死HR為0.99(0.74–1.31),趨勢p=0.2033;卒中HR為0.92(0.67–1.25),趨勢p=0·7092;心血管死亡率HR為0.73(0.53–1.02),趨勢p=0.0568;非心血管死亡率HR為0.84(0.68–1.04),趨勢p=0.0038;總死亡率HR為0.81(0.68–0.96), 趨勢p<0.0001。

相比參照組,每天攝入3-4份水果、蔬菜、豆類(相當於375-500g/d)的總死亡率HR最低(0.78,95%置信區間0.69–0.88),超過這個量,HR沒有出現進一步的顯著降低。

單獨來看,水果攝入與更低的心血管、非心血管和總的死亡率風險相關,豆類攝入與非心血管死亡和總死亡率呈負相關(完全調整模型中)。生蔬菜攝入與更低的總死亡率風險有強相關,而經過烹飪的蔬菜,效應會有所削弱。即飲食當中攝入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較高的總體死亡率

這說明:攝入更多的水果、蔬菜、豆類,與更低的非心血管死亡率和總死亡率風險有相關性。每天攝入3-4份(相當於375-500g/天),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非心血管死亡率及總死亡率。

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Tufts Friedman School of 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院長Dariush Mozaffarian說:「減少澱粉和糖,從植物中增加更多的脂肪和食物,尤其是有活性的水果和種子,值得我們去實踐」。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美國批准CAR-T療法上市,千億美元級市場引發爭奪戰
圓桌討論: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會前會圓桌討論:醫療技術的跨境創新及投資交易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