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敦刻爾克》講故事方式很有諾蘭特色,本片堪稱殘酷的藝術

《敦刻爾克》講故事方式很有諾蘭特色,本片堪稱殘酷的藝術

個人評分:9.0

打破常規,沒有死規矩,這就是諾蘭的拍攝風格。《敦刻爾克》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並不是將歷史中的某一場著名戰役作為故事藍本,也不是虛構了一場不曾存在的戰爭,而是將歷史中的一次戰略性撤軍通過獨特的表現方式搬上熒幕。非線性敘述,分時空的故事線,這就是諾蘭最擅長的表述手法,也是其名譽當代影壇的拿手好戲,無論是《記憶碎片》、《盜夢空間》,還是這部《敦刻爾克》,無一不展示出了諾蘭極高的執導水平。

作為諾蘭一人獨立成片的《敦刻爾克》,在故事的敘述上,以非線性的方式分成了海陸空三個不同的時空視角,不同視角演繹不同的故事。陸地上四十萬人的狼狽大撤退,海上的緊急救援與天上的敵我空軍之間的較量,構成了一幅再真實不過的現代戰爭場面。《敦刻爾克》的背景雖然植立於二戰時期,但影片中卻從未出現過希特勒軍隊的鏡頭畫面,反倒是配樂取代了德軍的恐怖,為影片營造氣氛和製造懸念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諾蘭以往的作品當中,非線性敘述最突出的就是《盜夢空間》,一部片子分出五個時空,並且還是互相摺疊,互相關聯的,這一點與《敦刻爾克》是大同小異。《敦刻爾克》分出的三個時空分別是一周、一天和一個小時,並且互相串在一起,缺一不可,也就是說諾蘭擅長玩非線性並非分出來的故事都能獨立存在,實則還是一個整體,只不過是切換敘述者的角度而已。一周包裹著一天,一天包裹著一小時,這就是《敦刻爾克》基本時間結構。

除了帶有諾蘭特色主義典型的非線性故事之外,《敦刻爾克》中四分之三的畫幅採用了IMax攝像機,70mm的膠片極限的還原了人物和景象的色彩,甚至片中人物鼻子上的黑頭都能清晰的數出來。不僅有是極高的色彩渲染,還有著份額極少的台詞,在台詞稀少的情況下,直接使得電影的鏡頭畫面和配樂成為主要角色,配樂負責主要敘事,畫面為輔為故事創造積極的表達效果,不得不說,諾蘭這一次是真真切切的拍了一部商業巨片。

對比同為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血戰鋼鋸嶺》來說,除了有著較大的分級差距之外,二者都在畫面,拍攝以及表現等方面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血戰鋼鋸嶺》是個「直男「,《敦刻爾克》可不是,前者一條線講到底,後者分線性的結果是觀眾在影片中的時空里來回穿梭,很容易造成思維混淆。畢竟最直白的時空跳躍理念就是:兩個在電影中相距不遠的地點,這邊是白天,鏡頭一轉另一邊就是黑天,《敦刻爾克》在結尾處就有這麼一幕。

並不是講非線性敘述不好,而是其存在著詬病和局限性,容易使得電影在複雜的基礎上變得更加複雜。《盜夢空間》還好,它的非線性是影片本身就需要的,而《敦刻爾克》則是刻意為之。在諾蘭拍完batman三部曲之後,似乎更加擅長營造感情共鳴了,當影片中的三條時空線最終交集在一起時,即平民英雄主義表達的最終點,影片正式進入情感宣洩的大高潮。《敦刻爾克》開門見山的將觀眾帶入緊張恐怖的氣氛當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吊足了觀眾情緒的前提下做到了一次集體感情宣洩。

在歷史中,敦刻爾克的戰略性撤軍為英軍在數月後的反撲創造了必要條件,而這次四十萬人的撤軍最終撤退人數也達到了三十四萬。英國首相丘吉爾之後發表了一段講話「不要把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戰爭就是災難,雖然耗盡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是為了美好明天的鬥爭,難道不應該被繼續傳承下去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eamers電影評論 的精彩文章:

107分鐘的電影,只有兩秒的停頓——《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大撤退不是希特勒敗著所致,而是聯軍創造的奇蹟
一部優秀的恐怖片,能使觀眾始終地沉浸在對未知的恐懼之中
這段並不被看好的師生戀,也是輸給了現實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