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少妄言,多好話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少妄言,多好話

神奇聖人王陽明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是中國十六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書法家,世人敬仰的心學大師。

《明史》評:「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梁啟超、蔣介石、陶行知、郭沫若、毛澤東等,他們對王守仁均十分敬佩。梁啟超便著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蔣介石崇拜王守仁,敗退台灣時把台灣的草山改為「陽明山」。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因受王守仁 「知行合一 」學說的影響,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也是王守仁的崇拜者,著有《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和《王陽明禮讚》等文。

毛澤東受老師楊昌濟的影響,也很佩服王守仁,「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守仁。

為何稱王守仁為「陽明先生」?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歸,築室四明山,號曰陽明洞。故人們稱他為陽明先生。

陽明「心學」: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學」兩字,至此心學開始有了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心學」 的精髓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遮蔽的心,這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而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善惡的差別。

當惡念抬頭時,人的判斷往往會出現錯誤,也就是「意之動」出現了錯誤,即不能正確地分辨善和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那麼他的「良知」也會出現錯誤,從而「格物」也會誤入歧途。這時就要反求諸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了,才能有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只要格物致知來達到一顆沒有私心物慾的心,心中的理其實也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王陽明的本意是說,作為人心本體的至善是超經驗界的,它不是具體的善的行為。有所為而為的善是手段,無所為而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間具體的善惡。

具體的善行只是無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發用流行。王陽明說人心之無善惡是要人們不要去執著具體的善行而認識本心。

王陽明主要思想體系還包括:"致良知"。

"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守仁的重要倫理觀點之一。是他根據孟子的「良知」觀點加以綜合、發展而創立的學說。(語出《孟子.盡心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其要點包括:

第一,良知即是天理。

第二,良知是心之本體。

第三,對朱熹格物致知說的改造。

心即理

「心即理」很明顯地體現於王守仁的一個論斷:「心外無物」。也正由此語,他被認為是中國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心外無物」一說,與佛家的充滿禪意的一段對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風動邪?幡動邪?」 「非風動,非幡動,心動也。」「心學」與佛家淵源之深可見一斑。

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所謂「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第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第二,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知行合一」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並不容易。在人們的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知而不行」與「行而不知」。有些人有了方向,卻沒有執著的品質;而有些人可能有執著的品質,卻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兩者都難以獲得成功。

所有的智慧都將在終點相逢,所有的智慧,描述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孔子稱之為仁。

子曰:仁者愛人。而《大學》開篇,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個東西,孟子稱之為取義。

義者,宜也,也就是你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該或是不該,其衡量標準,就是仁,就是善。

這個東西,佛家稱之為慈悲。

禪宗則直截了當稱之為善知識。知識的取向就是善,善的本身就是知識。

這個東西,道家稱之為道。

老子著《道德經》,而對這個東西的性質表述,最終成為了品評人類品德的道德,這就是最典型不過的致良知,最典型不過的美

德即知識。

王陽明所做的,就是把孔子的話,把孟子的話,把老子的話,把蘇格拉底的話,把柏拉圖的話,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遍: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凡今天下之論議我者,苟能取以為善,皆是砥礪切磋我也,則在我非警惕修身進德之地矣。」

——王陽明

王陽明的一封書信中曾經寫到:「凡今天下之論議我者,苟能取以為善,皆是砥礪切磋我也,則在我非警惕修身進德之地矣。」

世事紛繁複雜,真真假假,當是非降臨時,我們也不必害怕,人間最大的力量不是槍炮或者拳頭,而是忍,忍最終能將流言在真理面前擊碎。

做人應該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一個真正的忍者,對待惡罵、打擊、毀謗都要有承擔、忍耐的力量。

一個人心地再好,如果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言語謹慎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得多了,話里自然而然便會暴露出來很多問題。詩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

蠢然其容,靈輝內熾。用察為明,古人為忌。學道之士,朴以自報。在生活的談判桌上,「訥者」有時才是最傑出的談判家。

南唐廣陵人徐鉉以學時淵博和通達古今文明於北宋朝廷。有一次,江南派徐鉉來納貢,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員去做陪伴使。宰相趙普不知究竟選誰為好,就去向宋太祖請示。

太祖想了想,令殿前司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太祖御筆一揮,隨便圈了其中一個名字說:「這個人就可以。」

這使在場的所用官員都大吃一驚。趙普也不敢再去請示,就催促那侍者馬上動身。那位侍者得不到任何明確指示,只好莫名其妙地前去執行命令。

一見面,徐鉉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所有人都嘆服他的能言善辯。那位侍者大字不識,當然無言以對,只好頻頻點頭稱是。

徐鉉不知他深淺,更加搜索枯腸喋喋不休地想和他辯論。但是在一起住了好幾天,那個侍者無一言相對。徐鉉口乾舌燥,疲憊不堪,只好閉嘴不說了。

實際上,當時宋廷上有陶毅和竇儀等博覽群書的大儒,說起論辯之才,未必就輸給徐鉉。但宋太祖作為大國之君,接待小國使臣,沒有派他們去爭口舌之長短。因為兩強相爭,誰也不會服誰,反而有失大國體面。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不僅是保住自己不惹禍端的好方法,更是一劑絕妙的做事藥房。當我們面對自己不熟悉的或不擅長的事務之時,不如以沉默之精神以待,反而能更好的達成任務。

如王陽明所說,面對譏謗、無理要做到不發怒不怨恨,而這又需要多麼博大的胸懷。總是對被人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個受歡迎的人,能容天下者,方能為天下人所容。

你想要彩虹,就得寬容雨點,如果雨點滴到身上的那一刻便勃然大怒,又怎麼能在彩虹出現的時候以一份怡然自得的心情去觀賞那美麗的風景呢?

與譏謗相反的是讚美,讚美是一種良好的修養和明智的行為,詩人布萊克曾經說過:「讚美使人輕鬆。」讚美是一種精明、隱秘和巧妙的奉承,它從不同的方面滿足給予讚美和得到讚美的人們。

當我們讚美別人的時候,就是把自己和別人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了。不要吝嗇對他人的時候,你的心情也同樣是愉快的,經常去讚美他人的人往往也容易得到他人的讚美,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尤其是有「我」有「你」再加個「他」,你、我、他之間的紛爭就更多了。想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一要少言,二要多說好話。

版權聲明:文章和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看完了,請留言

覺得不錯,記得給王陽明文化點贊和轉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思考 的精彩文章:

微軟HoloLens宣告停產?價格這個坎始終沒邁過去
Android 8.0發布,10個比較重要的功能更新
《海賊王》876話情報:山治布琳聯手製作蛋糕 眾人奪回尼桑號
海賊王876話鼠繪漢化情報 布林偶然出現
她放蕩好色 擁著殘破的身體卻另畢加索都自嘆不如

TAG:書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