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千年古剎南普陀:四座舍利塔

千年古剎南普陀:四座舍利塔

GIF/53K

在摩崖石刻的一側可以看到幾座舍利塔,分別是轉逢和尚、太虛大師、會泉法師以及妙湛老和尚等幾位高僧的舍利塔。他們是在南普陀寺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影響的人物。說舍利塔不妨先說說舍利。舍利,梵語中意為「屍骨」,指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燼。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佛牙、佛指舍利等。又因為這種骨灰往往色白如球狀,或成其它顏色的結晶體,故又稱「舍利珠(子)」。佛家的高僧經長期修持,於圓寂火化後往往在他們的骨灰中發現「舍利」。這些舍利被視為高僧大德修行有成就的表現。佛教認為,只有虔誠奉佛,悟道得法的高僧大德才會在圓寂火化後自然結晶成舍利,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圓寂火化後在骨灰中發現的舍利有幾個特點:

一、顏色、大小不一;

二、形狀多樣,以圓為主;

三、數量不一,少則幾顆、十幾顆,也有多到幾十、幾百顆甚至更多;

四、質地堅硬,能閃閃發光。

曾有人對舍利進行研究,認為舍利是人體內的「結石」,是因為出家人常年茹素,常吃豆製品等,因鈣制沉澱,積聚而產生的。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這些高僧活著時,體內不管任何部位都不可能長有這麼多黃豆、綠豆般大小質地堅硬的舍利。如果有,不但沒有絲毫好處,相反的一定會釀成病痛,非進行手術治療不可。例如膽結石或腎結石,只要有一顆,就會使患者疼痛不已,要是有幾顆、十幾顆,那就更不堪設想,更不用說幾十、幾百顆了。但這些高僧活著時並沒有發生病痛而去醫院進行X光透視或CT掃描的情況,不然就完全可以通過醫學診斷他們體內這時有沒有舍利。既然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高僧們活著時體內是不可能有這麼多舍利,為什麼他們圓寂火化後卻能從骨灰中找到這種舍利呢?這是因為,他們活著時經長期修行,融合身心小我與宇宙大我,能自然而然地吸收宇宙中高能量的物質以增強體質。這些高能量物質滲透到身體的各種組織中,他們修持的時間越長,這些宇宙中高能量的物質在他們體內蘊含得就越多。所以舍利雖然是一種物質,但它不是一般的物質,不能以單一的物質去看待,它是高僧們無量戒、定、慧香熏馥的結晶。

這些舍利塔供奉的高僧,他們圓寂後均有數量不等的舍利燒出來,所以四眾弟子建塔供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南普陀寺幾位高僧的事迹。

轉逢和尚,南安四都人。生於清光緒五年(1879)。他的胞兄釋轉初先出家,轉逢12歲即隨兄學道,18歲正式剃度出家。出家以後曾經跟隨許多高僧學禪,遍參江南各寺,又朝禮山西五台山文珠道場,對於叢林生活規制都十分精熟。清末民初,廈門南普陀寺寺宇殘破,荒涼滿目,令人凄慘不禁,亟需大德高僧領導恢復。民國九年(1920)南普陀寺監院率寺中代表專程北上,邀請轉逢和尚歸任南普陀寺住持。轉逢任住持後,首先募資修建大雄寶殿,數年後竣工落成,香火鼎盛,僧眾日增。南普陀寺原為子孫制寺院,歷代住持都是南山喝雲一派傳承。轉逢和尚為了振興南普陀寺,便召集全寺大眾商議,參照天童寺選賢制度,決定將南普陀寺由子孫制度改變為十方叢林選賢制度。不久,轉逢應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弘法。

1952年夏曆五月廿二日,轉逢無病念佛圓寂,世壽73歲,戒臘51年,火化後得舍利子甚多。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許多弟子乞求請去供養,其中色澤晶瑩,體積如豆子般大的舍利由他的徒孫廣凈法師以銀塔供奉,又於1957年春帶回廈門南普陀寺建塔永留紀念。1975年廣洽法師特地由新加坡攜其靈骨回國,分作兩份,一份安奉於廈門南普陀寺紀念塔內,一份則安奉於蘇州靈岩山寺。

會泉法師,名明性,別號印月,自署華滿,晚年自稱蓮生道人,福建省同安縣人。法師出生於同治十三年,自幼失學,靠自學來認字。更不幸的是,他7歲喪父,13歲喪母,益發使少年的會泉法師感到身世飄零,人生如夢,因此萌發了出家之念。於19歲那一年,依廈門虎溪岩寺溫善和尚剃度出家。第二年,到漳州龍溪南山的崇福寺,禮佛乘和尚受具足戒,並依佛乘和尚學律,期間不時到南普陀寺向喜參和尚請益,學業日益長進。他從21歲開始,出外參訪諸方尊宿。曾參訪過印光大師、諦閑法師、幻人老法師、月霞法師等,如此在全國各地參訪了8年之久,學問和修行因此大有長進,28歲回到廈門南普陀寺。法師在南普陀寺期間,襄助喜參和尚弘法傳戒。1912年,應台灣佛教人士邀請,乘船到了台灣,與佛教界人士見面,並在基隆的靈泉寺講《金剛經》。由台灣回到閩南,不久,接任泉州承天寺住持。

1924年,南普陀寺的住持轉逢和尚將南普陀寺原來的子孫制,改為十方叢林的選賢制,並依照新訂的規約,推選會泉法師為十方叢林的住持。會泉法師當選南普陀寺首任住持後,即計劃與興辦僧教育,培育佛門弘法人才。在轉逢法師的支持下,創辦了「閩南佛學院」,會泉任首任院長。1933年,會泉法師在萬石蓮寺開辦了一所「佛學研究社」,台灣及潮、汕各地來求學的學僧有60多人。他64歲的時候,再應南普陀寺僧眾的推舉,二度出任南普陀寺住持,這時已接近抗日戰爭的邊緣。日軍特務以他在地方上素為社會人士所欽敬,所以百般威脅,逼他出任偽職,會泉法師大義凜然,不為敵寇所利誘。乘隙登輪赴香港,轉往新加坡,住龍山寺,後住光明山普覺寺。在新加坡受其感化而皈依佛教的人士甚多。

1942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會泉法師在檳城舍報西歸,世壽七十,僧臘五十有一。法師臨終前囑咐其弟子宏船和尚:「待山河歸還時,將遺骨送回祖國,葬埋在祖國的大地里。」大師愛國之熱忱,足以勉生者而啟來哲。1963年,會泉大師的遺願終於實現,他的舍利塔建在南普陀寺右後的五老峰麓。

太虛大師是近代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自幼家貧多病,啟蒙識字後,才氣漸露。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後依寧波天童寺寄禪(敬安)受具足戒。不久,寄禪和尚介紹大師去永豐寺從歧昌禪師學經。在此後兩年中,大師先後從歧昌禪師受學《法華》、《楞嚴》等經,並閱讀《指月錄》、《高僧傳》等書。歧昌禪師能詩善文,太虛也跟從他學習詩文,受益匪淺。期間大師還從諦閑法師等名德研習天台教觀,並與近代另一著名高僧圓瑛大師,在天童寺結為同參,互研經教。1909年,大師赴南京入金陵刻經處的祇洹精舍,從楊仁山居士學佛,雖然時間僅半年,進益卻頗多。同學者有梅光羲、歐陽漸等居士,僧人仁山、智光、開悟等。

青年時代的太虛大師,思想十分活躍。1907年經同學華山、棲雲等介紹,大師得讀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章太炎、鄒容等人的著述,深受激勵,嚮往革命。他當時還讀了不少空想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如托爾斯泰、巴枯寧、蒲魯東、克魯泡特金的書,甚至還讀了馬克思的著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目睹國內時局的艱難,大師對自己此前的思想發生了懷疑,從而進行了一番反思,覺得不能再如此荒棄光陰了。於是,他在這一年的10月,謝絕俗緣,於普陀山錫麟禪院閉關自修。印光大師親自為他封關,並題其關房曰「遁無悶廬」。在三年的閉關期間,大師悉心研習各宗著述,尤其致力於研習唯識系的經論。

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在創辦僧伽佛學院,培養僧才;組織居士正信會,團結各界信眾;出版書報雜誌,宣傳佛教文化;在這些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於佛教改革的理念和主張,至今還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基於對於佛教根本精神的認識,太虛大師指出,近代佛教應當朝著建設「人生佛教」的方向發展。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因此,他提出了「人成即佛成」的口號,以鼓勵僧眾和信眾從現實人生出發,由修善自身做起。否則,人格尚虧,菩薩的地位便不能企及,更談不上成就佛果了。太虛大師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說明了人生佛教的這一思想特徵,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太虛大師學識廣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見解。大師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順法師等彙編成《太虛大師全書》,流通於世。太虛大師生前創辦和主持的佛學院有很多所,現在唯有閩南佛學院在已故妙湛老法師的宏深願力之下,得以復辦。

太虛大師是閩南佛學院第二任院長,他上任後,著力整頓教務,加強師資力量,使閩院成為我國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在太虛接辦的六年中,閩南佛學院日新月異,太虛大師將閩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教育的實驗園地,使閩院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它以「造就佛教住持僧寶、弘法利生」為宗旨,學制上,發揚「教研並重、佛學世學兼授」的傳統,同時有重視思想自由、學風純正、知識全面的特點。閩南佛學院學僧接受新知識較一般佛學院為多,太虛大師任院長時開設的課程除了佛學外,兼授英、日文以及中外史學、哲學等。與廈門大學僅一牆之隔的閩南佛學院長期以來與廈門大學的佛學研究人員關係密切。兩校之間的互動早在1930年就開始了。曾在閩南佛學院講課的著名佛學專家虞愚教授(畢業於武昌佛學院第二期,原名虞德元)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他為學界與教界聯手進行學術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由虞愚的居中聯絡,閩南佛學院有關文史哲學課程,多請廈大教授兼任,閩院的芝峰法師也到廈大講授《成唯識論》。學院有時還邀請一些學術界的知名人士來院作學術專題演講,以拓展學僧的知識視野。1934年春,為了整頓閩院學風,改進教學,弘一大師應太虛之邀前來閩院,同時創辦了佛教養正院,培養學生的僧格、僧德。如今的閩院,教育設施,教學素質,及學院規模方面,重現了往昔的輝煌,成為一所研究佛教教理的佛教高等學府。

妙湛和尚是宗教政策落實後南普陀寺首任住持,閩南佛學院復辦後第一任院長。妙湛和尚出生於1910年11月,俗名褚永康,遼寧丹東人。早年就讀於師範學校,後來從事於教育工作,曾任丹東市第一小學校長。日寇侵華時,東北被偽滿政權統治,因他在教育界頗有聲望,且富愛國情操,與抗日救國會有關聯而遭逮捕,備受折磨。1938年,他於獄中經難友指點,默持觀音聖號,不久便獲得釋放,因而深感持觀音名號的不可思議,於是決志學佛。1939年於鳳城雙泉寺依進修老和尚出家,後來至揚州高旻寺參學於來果禪師座下,頗有省發。1957年,妙湛和尚卓錫廈門南普陀寺。時至「文革」,鐘鼓日稀,僧徒星散,但他梵行高潔,處危不驚,守志護法,因而寺院建築、文物賴以保存。1979年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得以恢復,妙湛和尚擔任住持,矢志重興道場,數年間修復了南普陀寺及廈門多所寺院。1984年,他還力排阻難,恢復閩南佛學院及佛教養正院,培養僧才,使慧炬有繼。後來又開拓了萬石蓮寺及紫竹林寺為閩院尼眾修學處,廣納四方學子達數百人。

妙湛和尚一生戒行精嚴、悲願宏深,長年為寺院修建、人才培養、扶貧濟困、希望工程等弘法利生事業日夜操勞。1995年12月,86歲的妙湛老和尚因病溘然西逝,彌留之際不忘利生事業,留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遺言。他一生特別注重發揚佛教人溺己溺、濟世救困的精神,大力發揚利生事業。生前創辦了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捐資助教、施醫施藥、賑災助孤、扶貧濟困,受到教內、教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和廣泛讚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場放下和提起的考試
本源法師講解《佛說阿彌陀經》第4集
9月10日教師節,讓我們為自己人生路上的所有老師祈福、放生吧!
今晚19:30聽本源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4,全程直播,快來關注吧!
愛發脾氣如何治療?這位老和尚出狠招讓人驚訝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