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訪青雲譜
八大山人
——訪青雲譜
從小就聽說有個會畫畫的和尚「八大山人」,他在署款時,將這四個字的雅號簽成「哭之」、「笑之」,甚以為奇。他的字畫真跡,我一直想見而未能如願。這次到了南昌,有機會去看八大山人隱居過的青雲譜,去看他在那裡陳列著的部分字畫,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青雲譜在南昌城南十四五里地定山橋附近。這是一個看一眼就使人喜愛的清靜之所。農郊野外,一灣鏡平的池水,托出一個古色古香寺廟祠堂式樣建築的院落,將那白壁青瓦古木修篁倒映其中。微風拂過,波粼粼,影顫顫,明明亮亮,陰陰暗暗,清晰里隱現著朦朧,朦朧里又露著清晰。本來就十分恬靜、清寂的境界,經過池水這麼一浴一染,就更添了一些秀麗和清幽。身臨其境,如入一幅古畫之中。
院里有挺拔、遒勁顯得十分自尊的白果樹,有清逸莊重而呈淡漠之態的老桂樹,還有心已腐葉猶青的苦櫧樹。這就是那個瘋和尚曾經住過多年的地方。看到這些古樹,不禁使人產生一種孤傲、冷寂和頑強的感覺。似乎看到那個表面沉靜而內心憤激的僧人,懷著滿腔的家仇國恨,邁著時重時輕的步子,在樹前走來走去。
八大山人乃江西人,俗姓朱氏,名耷,字雪個,以及有驢、個山等字型大小,明王室後裔。十九歲明亡,剃度為僧三十餘年,後又參禪修道,寄情書畫。嘗持《八大覺經》,因號八大山人。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書法有晉唐風格,畫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尤妙絕山水、花鳥竹石,筆情縱恣,不泥成法,而蒼勁渾樸,翛然無俗韻。他極嗜飲酒,往往喝醉,醉後興緻大發,淋漓揮墨,畫好送人。
是的,八大山人該是與這些樹木一般,時而枝寧葉靜,對著日月凝思,長久默默無言;時而枝搖葉晃,臨著暴風撕打,仰天俯地呼叫;時而枝冷葉落,對著冥雲陰靄,泣雨哭露……他,這個明寧王朱權的九世孫子,曾經啞過,瘋過,狂過。面對清朝天下,哭之,笑之,怒之,悲之,高歌之際有低吟,大嘯之
中有唏噓。
早聞朱耷畫鳥,皆單足而立,瞪目向天,以暗示他與清王朝「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今看他畫的幾隻鳥兒果然如此。鳥的外貌,其實並不好看,或腫背,或臃胸,或鼓著肚子,似乎滿身皰瘤渾身脹氣。而鳥的眼圈畫的特別大,並將又黑又圓的眼珠兒點在上方。一個個白眼朝天,像是看透了一切,藐視一切。其形態頗為滑稽可笑,而神情又使人感到孤傲、凄滄。
而他畫的山水,簡略、疏淡,顯得清寒荒率,給人的感覺是一些怪異的殘山剩水。我也曾見到過一些怪異的寫意畫,但那種怪異有的是筆趣,有的是墨味,有的是賣巧,有的是弄拙,有的是出奇,有的是標新。八大山人的怪異卻不同,其中隱約深藏著他極端的憎惡憤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緒。一筆一划不是無動於衷的,也不是故意為標新立異而造作的。
朱耷常於酩酊之態借酒作畫,攤開畫紙,隨心潑灑墨水,任意渲染塗抹。將他內心情感的風雨雷電,凝聚於筆端,排奡奔肆,傾泄於畫面。那複雜的性格,正如他畫的那些畸形詭異的鳥獸,荒疏野僻的花木山水,若顛若狂,如怒如恨,傲岸而冷峭。一切在他的筆下都人格化了,個性化了,就連他信手寫來的草書,一點一線也都彷彿躍動著癲狂的勁兒。可見他鬱悶之深,苦痛之極。觀之令人怵目,思之令人感嘆。再看他的落款,的確也甚奇了──以前我曾琢磨多次不知其然──原來他將「八大」與「山人」四字分別連綴成兩字,似「哭之」又似「笑之」。我揣摩,那種將單足而立及其白眼朝天的鳥,解釋為「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也許是人們的附會,但這個簽名卻真的使人感到作者有所寄意,正如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緒一樣。
看罷八大山人倖存的部分真跡,我久久沉思:這個朱耷,啞也好,瘋也好,狂也好,總使人感到他有著一雙清醒的眼睛。他的報國理想不可能實現,不得已遁入空門,過著青燈黃卷,晨鐘暮鼓的僧侶生活,「靜幾明窗,焚香掩卷。會心處,欣然獨笑……」他題在扇面的這段文字,是他內心的寫照。性格扭曲,孤傲狂狷,也是一種反抗的形式。那似哭之又似笑之的署款,實際上是對眼前現實「哭笑不得」的嘲弄。作為一個身處逆境,隱居於深林幽寺的畫家,他並未規避現實,將自己的筆墨消遣於閑山野水的逸趣之中,或將自己緊緊地封閉於藝術的象牙塔里。大畫家石濤說過: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八大山人敢於面對現實,不屈服於清朝的淫威,將自己的情感滲透在自己的作品裡,自然帶有極其強烈的個性和氣度。他的畫「活」起來了,成為不朽的藝術珍品。
我思索著,凝視著,幽靜的庭院似乎幽而不靜。一陣風穿過竹林,發出「沙沙」之聲。看到那身影搖曳著直指蒼穹的竹,我彷彿看到八大山人那瘋狂的模樣,聽到他沙啞的呼叫……
以上圖片選自互聯網
管用和
1937年出生於湖北省孝感縣。在漢陽縣當過中小學教員,縣文化館幹部,縣劇團創作員20餘年。以後在武漢文聯工作,直至退休。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文集、畫集34種。美術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學館、北京、廣州、福州、株洲、武漢、澳門等地參展,被舉辦方收藏。在武漢市、孝感市舉辦過個人畫展。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TAG:管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