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九旬老兵口述的這些事兒,希望你聽聽

致敬!九旬老兵口述的這些事兒,希望你聽聽

72年前的今天,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了帷幕。

明天(9月3日)就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紀念日。央廣網探訪了三位參加抗戰的中國駐印軍士兵,了解他們的抗戰故事和戰後生活。

戳視頻

聽九旬老兵口述抗日戰爭那些事兒

黃耀武:勝利必然是我們的

88歲的黃耀武,躺在病床上,鼻孔里插著導管,談吐卻鏗鏘有力。時隔70餘年,回憶起那段抗戰歷史,他依舊激情澎湃。

1943年11月27日,印度蘭姆伽,步兵們在演練實彈射擊

這要從他那逃亡的童年說起。在日軍的炮轟之下,黃耀武一家從上海一路南逃到廣州、香港,期間父母不堪折磨,先後離世,兄弟幾個成了孤兒。

左上黃樹開 右下黃耀武

當時年僅15歲的黃耀武家破人亡,對日軍的暴行更是恨之入骨。懷著家國讎恨,年幼的他謊報年齡,上陣殺敵。1944年6月,他被編入中國遠征軍,離開故土,前往印度抗戰。

印度藍姆迦,中國士兵練習重機槍射擊

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當時作為輕機槍手的他,已經頗有經驗,一聽敵方的槍聲,就能判斷出對方的射擊水平。他印象最深的是擊敗號稱「森林之王」的日軍十八師團。

那次他所在的排離敵軍只有三四百米,「戰鬥一打響,我們就向敵軍的火力點進行炮擊」,一鼓作氣之下,日軍的氣焰完全被打下去了。「勝利必然是我們的。」黃耀武自信地說。

黃耀武老人和他的妻子

抗戰勝利後,他被一段愛情留在了瀋陽,住在一個37平米的小房子里,過著平淡的生活。後來,在妻子的勸說下,他將自己的抗戰故事,寫成《1944—1948我的戰爭》一書。「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黃耀武老人將自己的遠征經歷著成了書

柯愈哲:忘不了,卻從未提起

柯愈哲就是在學生訓練營訓練那會兒結識黃耀武的。

如今97歲的他,還記得1938那一年,自己還只是個學生。他不顧家人反對,懷著為國殺敵的理想,偷偷跑到延安從軍,卻在半路上被國民黨軍隊截住,送到「西北青年勞動營」,後又輾轉到甘肅清水縣和天水繼續讀書。

1944年上半年,當以為自己的夢想真的不可能實現時,柯愈哲突然在報紙上看到了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的口號,「一下子熱血沸騰了」。當年8月14日,他和戰友一起被送往印度參加抗戰。這是他一生都忘不了的日子。

三名中國士兵頭戴防蚊罩,穿越中緬印戰區的一片叢林

成為步兵的柯愈哲,經過三個月匍匐等多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後,第一次走上戰場,殺敵取勝。

柯愈哲老人珍藏的紀念章

在印度的深山老林中,他每天行軍的時長至少五六個小時,很多地方積水,鞋裡總是灌滿水。這讓柯愈哲患上了嚴重的腳氣,「各種毒蟲也很多,被螞蟥咬了千萬不能拽,要把它們拍下來。」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離開了部隊,在東北師範大學攻讀歷史專業,成了一名教師。

柯愈哲老人珍藏了許多和遠征軍有關的「記憶」

在三十餘載的教書生涯里,柯愈哲從未和人講過自己的抗戰經歷,一切就像從未曾發生過。直到在大連一中教書時,學校領導從材料中了解到他曾是遠征軍,在一次會議上告訴人們:「柯老是抗日的!是英雄!」隱忍多年的柯愈哲激動得顫抖。他為自己的抗戰經歷得到肯定而欣慰。

曾德發:活著最好

而同樣被編入新六軍22師的曾德發,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平平淡淡地過完餘生。

抗戰老兵曾德發

95歲的他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面色紅潤,有著一口整潔的好牙,大口吃飯,大嘴吸煙。走起路來很是穩健,無需任何攙扶的物件,著急的時候,甚至還會在坑坑窪窪的地面小跑起來。有時他甚至跑到地里,不是彎著腰插秧,就是幫人拔花生。

清晨醒來,曾德發就自個兒做飯,吃完看會電視,接著到村裡逛一逛。女兒說他「心態好,才能活到這麼老」,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認為他「沒有任何訴求,知足常樂」。但只有親身見證過戰亂和生死的曾德發,才明白「什麼都不重要,活著就好」。

抗戰老兵曾德發

這種感覺是從1943年的寒冬開始的。那會兒南方冰冷刺骨,中國大地戰火紛飛,抗日戰爭正在進行。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21歲的曾德發,代父從軍。先是被安排到青年團進行作戰訓練,五六個月後,他和遠征軍一起,被送到印度抗日,後被編入新六軍第22師第66團。

那會兒他們駐紮在山林里,氣候濕熱,到處都潛伏著毒蟲蛇。士兵們經常戴著頭罩,半夜在黑暗中悄悄訓練,兩個鐘頭下來,汗流浹背,「壓根就沒有什麼休息不休息的」。

抗戰老兵曾德發住所

時隔七十餘年,他還記得第一次「打鬼子」的情形。那是某天的破曉,一日軍小隊悄然前來,偷襲中國遠征軍,打死了好幾個抗日士兵。訓練許久的曾德發,開始端起槍,跟著戰友一起沖向入侵者,消滅了這個100多人的日軍小隊。

「當時並不害怕。那種情況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根本由不得你,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把敵人趕走。也沒有想家,都說古人征戰幾人回,那會兒從沒想過能活著回來。」95歲的曾德發坐在家裡老舊的木椅上,流著淚對央廣網記者說。

抗戰老兵曾德發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德發四處漂泊,而後複員回鄉。到家的那一天,面對離家八年、生死未卜的兒子,父母哭得不像樣,嘴裡只有一句話:「回來就好。」

他跟村裡人一樣,參加生產隊,耕地務農,勤勤懇懇,後來結婚生子,兩兒一女,一天天長大。為了養活一家子,曾德發經常忙完地里的活,就一個人跑到山頂挖竹筍,再挑出去賣,腿腳總被割傷,「辛苦得很,沒享過一天清福」。

儘管家徒四壁、食不果腹,但比起戰亂的年代,他對這種和平的日子,已經十分滿足。

這些年,女兒出嫁,大兒子也成家立業,妻子去世,留給他的,只有那間昏暗的老屋子,和一個精神狀態不好、到了花甲之年仍需要他照顧的次子。家裡經常揭不開鍋,總是開水煮著青菜,就是有油,他也捨不得放。

抗戰老兵曾德發住所

直到2015年,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找到他時,曾德發才激動不已。情緒一直波動不大的他,那天哭了。「真的從來沒想過他們會來,都七十多年了,誰會記得這個。」曾德發說,他從未如此開心過。

他開心的,不只是有人對其施以援手,生活有了改善,還有一種久違的、被尊重的感覺。一旦有志願者上門慰問,曾德發總是忙著倒水,招呼客人,嘴裡老是來回重複著「很榮幸」、「很感謝」、「沒辦法報答」這幾句話。

「我們來這兒,不是幫助您,而是報答您的。」當志願者提及他在戰爭中的付出,曾德發總顯得很謙卑:「我只是抗戰中的一顆螺絲釘而已。」志願者的前來,是他「這些年最開心的一件事」。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平平淡淡地過完剩下的日子,「活著最好」。

對話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秘書長羅亞君

央廣網:目前該公益組織找到的抗戰老兵有多少?

羅亞君: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是2013年成立的,但在2009年就已經有關愛抗戰老兵網了。截至於目前,我們找到並建立檔案的抗戰老兵有6400多位。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平均年齡為95歲,年紀最高的113歲。八年間,已經有不少老人陸續離世。

央廣網:你們是怎麼找到這些老兵的?

羅亞君:尋找老兵依賴於分布在全國的志願者,他們會在當地尋找老兵,有的甚至進行「掃村。目前網上註冊的志願者有4萬多名,活躍的也有1000多人。

找到人後,我們就會根據志願者記錄的老兵口述內容,經由歷史專家、軍事愛好者和學者組成的審核組進行審查、核實,確認無疑後就會給沒有檔案的老兵們建檔,再根據他們的需求,制定救助方案、實施救助。

央廣網: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給他們提供了哪些幫助?

羅亞君:我們找到的老兵,有三分之一非常貧困。他們像曾德發爺爺一樣,生活艱難。我們通過「抗戰老兵助養行動」這個項目,每個月為貧困的抗戰老兵發放500元的生活救助金,直到他們離世。

部分老兵有些迫切想要實現的願望,例如醫療救助、房屋修繕、重返戰場、回到老家等,我們會通過「老兵心愿」項目,盡量幫他們實現願望,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央廣網:這些公益基金的來源有哪些呢?目前能夠滿足老兵們的需求嗎?

羅亞君:關愛老兵的公益基金的善款,80%來自網路公益平台的眾籌,20%是企業捐助和個人的大額捐款,目前的籌款能維持基本救助項目的開展。

但我們希望更多人能關注抗戰歷史,關愛抗戰老兵,去了解七十年前的那場戰爭,也關注戰爭中倖存的抗戰老兵,了解他們的犧牲、付出與現狀,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識來路,知歸途。

圖片來源關愛抗戰老兵網

大家都在看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記者:陳銳海、張佳琪、王晶

本期編輯:荊詩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網 的精彩文章:

巧奪天工之作!看朱日和聯訓基地某保障團作品展
二十年農民成就「中國畢加索」之路
今日掘金,速來
華為·共贏「城市產業生態圈」
美軍首個F-35中隊即將部署,其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TAG: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