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飛機座位越來越擠,如何阻止航空公司的這種勢頭?

飛機座位越來越擠,如何阻止航空公司的這種勢頭?

#十分鐘的深度閱讀,洞悉全球經濟新格局#

在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 Inc.)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塞勒姆的設計中心,公司高管有時會招募附近居民從事為期一天的工作:他們只要在飛機座椅上坐八個小時,就能獲得100美元的報酬。

來做這份臨時工作的人,不會看到飲料車或乘務員的身影。成排的座椅都安裝在該公司設計工程大樓的測試區。該公司溫斯頓-塞勒姆廠區的研究開發副總裁亞歷克斯·波齊(Alex Pozzi)說,即使聽不到發動機的轟鳴聲,沒有頭頂的行李架,「他們也像真的坐在飛機上一樣。」

2017年4月,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以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BE航空航天公司(B/E Aerospace),該公司的座椅研究人員多年來總結了有關空中生活的幾條規律。在乘坐飛機的頭兩個小時,大多數人都感覺良好。接近第三個小時的時候,乘客會感覺到身體更加僵硬、舒適度下降。不過到了第四個小時,人們卻會感到後背放鬆,不舒服的程度有所減輕。畢竟,在你置身於高速飛行的密封空間、升至3.5萬英尺(約合10668米)高空時,抗拒也是徒勞無益的。

我們有很多理由討厭坐飛機出行,比如航班延誤、機票費用,還有美國運輸安全局(TSA)工作人員的過度安檢。可是飛機座椅越來越擁擠,加上由此引發的痛苦、幽閉恐懼症和憤怒,可能是乘客反感航空公司最重要的理由。現代飛機座椅能夠在任何特定機型上容納更多的乘客,成為21世紀航空業考慮的核心經濟因素。收窄座椅的寬度,縮小座位之間的腿部空間(座位間距),可以讓國內航班和國際航班採取「高密度客艙布局」。簡單地說,更多的座位意味著創造更多的收入,降低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羅克韋爾柯林斯的研究中心正在測試人類能夠容忍的物理極限

除了空間制約以外,飛機座椅還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航空監管機構要求飛機上乘務員和座位必須達到一定的比例,而航空公司希望降低勞動力成本。然而,這個趨勢顯然是以壓縮乘客佔用的空間為導向。雖然過去經濟艙的座位間距普遍為34到35英寸(約86.3到88.9厘米),不過新的標準只有30到31英寸(約76.2到78.7厘米),而幾家大航空公司在短途航班和中途航班上都採用間隔28英寸(約71.1厘米)的座位布局。不過,這種競相減少座位間距的勢頭可否終結?

……

……

……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深度閱讀365》將為讀者每天更新一篇由編輯精選的商業類深度閱讀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十分鐘的深度報道,幫您觀察世界經濟新格局#。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能直接修改孩子的基因檔案,你會改變哪些?
來自特朗普的承諾——他能讓美國的自行車不再是中國製造嗎?
蘋果多頭氛圍濃厚,分析師們看好市值衝擊9000億美元
Uber新任CEO和他的「首席調停人」危機
電動車市場帶動鋰需求飆升,美國神秘峽谷迎來開採鋰礦熱潮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