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產業迷城 錯失大陸市場讓人惋惜
文/在前線 老涼
台灣手機廠商一直處於圍城之中,無法自拔。而之於整個台灣科技業,依然處於迷城之中。
我認為,台灣手機集體敗退有著台灣經濟不利的背景,更有產業轉換不利,以及手機廠商自身不利等綜合因素所致。
一、台灣科技產業成於PC,敗於PC。
說台灣手機,應該放在更大的環境中來看,而不僅僅限於手機本身。台灣的科技業發展到現在幾十年,曾經台灣是全球PC中心,但是隨著聯想等大陸品牌的興起,台灣在PC產業的地位驟降。
曾經宏碁、華碩、微星等都是從主機板代工興起,再到做自己品牌,再到PC生產,做自己品牌。當時的PC創新基本就是看台灣,當時的CES影響力都沒有Computex影響力大。
每年1月份參加拉斯維加斯CES大展的朋友會注意到,在拉斯維加斯機場行李通道,都會看到另一場CES——Computex的廣告,但是捫心而論,Computex的影響力早不如以前,甚至還不如在上海舉辦的亞洲CES。
為什麼?
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找到了台灣手機、台灣PC、台灣科技產業不行的原因。PC是台灣科技產業的最大抱負和包袱。
二、台灣廠商走不出作坊模式。
台灣科技廠商都是從OEM/ODM做起,曾經華碩說,某一款蘋果電腦換一下Logo就是華碩。其實很多台灣廠商就是這麼走上了巔峰。
但是時移世易,OEM/ODM加自我品牌,逐漸失去了客戶的寵愛,客戶不希望你一方面說愛我,另外又去自己招搖。
一面是自家品牌,一面是幫人打工,糾結著糾結著,PC市場翻天覆地。聯想人家自己有工廠,大陸這個時候的珠三角、長三角的生產製造業奮然崛起了。
後來宏碁在與聯想爭奪歐洲市場的運動中全面落敗,自此之後宏碁一蹶不振。
在我看來,台灣企業有著先進的洞察,但是他們很懼怕去挑戰新事物,或者說他們總是在試探,而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去干一把。
甚至,他們不敢承擔責任。
記得好似2010年左右,我去台北參加Computex,看到宏碁的展台,我驚了!我看到一個從手機到PC再到企業級解決方案的「巨無霸」!
但是,我從未在台北之外的地方看到過、聽到過宏碁方面對外push這樣的戰略、解決方案!
我還清晰記得,在幾年前的某次展會上我看到了富士康的各種展示,從智能製造到新零售等等無所不包,但是,我們現在能夠感受到的富士康,還是「血汗工廠」。
三、手機是PC的影子。
台灣手機,曾經是神話一般。但,神話已經走遠。台灣手機不行,其實也是台灣科技業的縮影。
HTC的G1震驚世界,從此Android陣營興起,但是HTC經過幾年的掙扎,終成炮灰,讓人唏噓不已。
宏碁手機也曾經讓人期待不已,尤其是BenQ當年併購了西門子手機,要知道西門子當年可是和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愛立信等堪稱功能機時代的王者之一。但是宏碁/明基手機業務的發展最終自滅。
華碩手機做得晚,不過相對上面兩個品牌,它還是打出了差異化,比如超長待機、拍照等。
但是台灣手機的不行,終究原因還是這些業者的PC思維有關,HTC並不是一家PC廠商,宏碁和華碩的PC業務如今還排在前十,其實可以去數一數一共剩幾個廠商……
PC思維是台灣手機永遠的痛,沒有走出PC的那種糾結:高不成低不就。高有蘋果、三星,「低」有大陸來的小米機等新興勢力。
PC代工,曾經是台灣科技產業的發跡地。而後來自己做PC、做手機,都受益於PC,但是最終也受制於PC。
「自古以來」,台灣品牌都是以打造好產品為立命之本。經常去台灣的朋友會知道,當你走進一家鳳梨酥店,你吃飽了再出來都沒人說你——台灣興的是體驗,好的產品會說話。
但是,這些優良傳統並沒有完全體現在手機產品上。HTC曾經是旗艦機的代名詞。蝴蝶曾經讓沉寂的HTC震驚世界,但是後來人事更迭,加上管理不力以及戰略貿然調整到VR,讓一代機王從此走向隕落。實在可嘆、可惜。
相比之下蘋果與三星以及大陸的廠商,台灣手機已經丟失了原有的設計感、高配置等特色,在這個金魚時代,人們早已忘記了那些台灣曾經的王者。
四、錯失大陸市場
這一點至關重要。
總覺得,台灣科技產業與大陸市場有著一層不薄不厚的隔膜。它自己不捅破,將無法復甦。
我們在超市,可以看到幾乎台灣出產的各種水果,但是台灣的科技產品卻無從覓跡。
這裡面可能有不可說的因素,但是單從經濟發展和科技產業對接而言,台灣顯得太怯懦了。大陸市場近在咫尺,如此大的市場,PC、手機、汽車電子等紅利吸引著全球科技巨頭削尖了腦袋往中國市場扎。
但是高傲而猶豫的台灣廠商們,在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驅使下,任由時光飛走。
點擊展開全文
TAG:在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