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慎終追遠,祭祖積福——中元祭祖方法淺談

慎終追遠,祭祖積福——中元祭祖方法淺談

文/解人頤

道經中的中元節

每年七月十五是道教重要的節日——中元節。據道教經典記載,這一天,地官要拿出眾生的簿籍,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畫赦罪免刑。經文曰:「於是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與獄囚地獄,受苦眾生。除罪簿、滅惡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結證、未結證,已發覺、未發覺,逢赦除之。」故每逢七月中元節前後,太乙救苦天尊廣開宏恩,大赦地獄;地官赦罪解愆,鬼門大開而進行慈悲普施,廣度鬼魂。此日為祭祀祖先,拔度孤魂,進行孝道的重要節日。

中元節(資料圖)

祭祀的意義

而在民間此時人們也利用中元節的機會為自己的已故先人燒紙祭祀,誦經超度。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中元節『廟普』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祖的傳統在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禮記·祭統》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古人把祭祀作為諸禮俗中的首重。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時節含義,七月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祖先品嘗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規》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僅是侍奉雙親於生前,身後更是持孝道不變,時時處處先祖宗、先父母,後子孫,知恩、報恩。

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資料圖)

按照中國的傳統城市格局,城市以北普遍都有有一個厲壇,「厲」指厲鬼。以往人們有一種信念,認為人死之後(尤其是男性)總是在族譜當中,那麼他們的子嗣會來祭祀他們。但是問題是有一些人是「橫死」的,也就是出意外而死,比如說在戰亂當中,或者是遭受意外事故客死他鄉。人們不清楚他的後人是誰,這些鬼魂沒法獲得正常的祭祀,就會變成孤魂野鬼,甚至是厲鬼,來擾亂人間的秩序。所以說,除了各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之外,需要有一個公共的儀式來祭祀和安撫那些孤魂野鬼和厲鬼。而對於那些無主無祀的孤魂,依照道教傳統也都會在中元節這一天,替他們施食賑濟,使他們能夠得到飽滿,從而不會作亂興非。

祭祖的方法

祭祀祖先要心存敬意。孔子在《倫語·八佾》第十二章中提到:「祭如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裡,必須恭恭敬敬。這恭敬則包括行為和談吐兩方面:第一,行為存敬。行為端正,在祭祀祖先時言行舉止都不可隨意放肆,要恭敬謹慎。 第二,出言存敬。出言存敬非常重要,因為人的心意靠言語來傳達,在祭祖時切不可玩笑嘻哈, 也不要大吼小叫,不要說一些與祭祖無關的言語,對於祖先要帶有稱呼,不可直呼尊長名諱!

恭敬祭祀(資料圖)

當我們調整好了心態,接下來就要進行一些實際的操作。中元節祭祖一般大家都會準備紙錢錫箔等燒化給祖先享用。紙錢錫箔的樣式各地不同,大家只要遵照自己當地的風俗即可,但是為了確保祖先能夠切實的收到我們的心意與紙錢,則需要做一個紅色或黃色的紙袋,將準備的紙錢裝入封好,這也就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封包,或稱為包袱。包袱上要寫上先人的名諱以及燒化的日期等,各地也有不同的寫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雖有簡繁的不同,其實核心要素是一樣的。

頤叔在這裡為大家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寫法,供大家參:

包袱示例(圖源:解人頤)

在正中根據先人的不同稱呼寫上名諱,如先祖父某某某,右邊則寫上七月哪一日燒化的日期,左邊則是後代子孫的名字,如陽上孫某某某。按照先人與自己關係的不同加以靈活變通,這樣一個簡單的包袱就寫完了。

而在燒化紙錢之前,可以先點三支清香,恭敬的拿在手裡,然後虔誠地默默或小聲呼喊自己的祖先前來收納錢財與自己的心意,三次呼請完畢之後,則可以將清香與紙錢一起燒化。紙錢燒完之後,應該要讓它自己熄滅,千萬不要用水澆滅,以免衝撞先人,反惹罪咎。如此,一個簡單的祭祖儀式就完成了。

傳承中華傳統

繼承傳統(資料圖)

中元節有著很深厚的內涵,它的內涵也是別的節日不能代替的。在中元節里普度孤魂體現了人們的憐憫心和博愛心,祭祀祖先是知恩念恩感恩的體現,而整個節日中更體現了對生死的敬畏。

在中元節即將來臨之際,謹以此小文,希望對大家中元祭祖有所幫助,也希望這一傳統不要輕易的散失了!

(編輯:玄朴)

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有這些狀況,說明你身上陰氣重!
90年前珍貴道教傳戒照片
由「虛病」談道門修鍊
五嶽與道教的關係
什麼是「和光通塵」?道教講「和光同塵」有什麼意義?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