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了給孩子立規矩,她逼哭了自己,換了你會怎麼辦?

為了給孩子立規矩,她逼哭了自己,換了你會怎麼辦?

10個媽媽里一定有10個給自己的孩子立過規矩。按照我們之前說的,爸爸媽媽只需言行一致就能立起規則,可是現實生活中常常還是會有「立不起來」的情況,問題出在哪裡呢?

樂樂媽這天知道三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又尿褲子了。她很重視,回家後仔細地詢問,孩子說:「老師說,吃飯和做操的時候不能去尿尿。」樂樂媽很生氣,憑什麼吃飯和做操的時候不能去尿尿,幼兒園老師管得太寬了吧。於是,樂樂媽給老師打了電話。

老師回答說:「吃飯和做操的時候不建議孩子去尿尿,但是非要尿尿的時候舉手告訴老師就行了。」放下電話,樂樂媽更生氣了。她沖著孩子吼道:「你想尿尿,為什麼不舉手告訴老師?」

當她求助好友們怎麼解決孩子尿褲子這件事時,有一位媽媽說:「三歲的孩子就是愛尿褲子的時候,有啥好擔心的?要是我,就給他帶八九條褲子,看他能尿濕幾條。」這時,另一個媽媽問:「你是不允許孩子尿褲子嗎?」樂樂媽回答:「不是。」

「那你是覺得他不敢問老師,不敢舉手,這個讓你受不了嗎?」樂樂媽愣了一下,隨即點頭。「你是受不了孩子的『不敢』,還是你需要面對的是你自己的害怕和恐懼?」聽到這句話,她突然流下了眼淚。

她試著回憶童年的經歷,看到了兒時埋下的恐懼和掙扎。小的時候,她被養在親戚家。她幾乎不敢提任何要求,回想起來,那幅畫面依舊讓她心酸: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躺在床上,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淚,不敢發出聲音。晚上想起來上廁所,她會儘力憋住,生怕吵到別人。

她終於明白:「我這樣疼惜孩子,只是想疼惜那個小時候的我!我下意識地認為孩子是因為害怕不敢舉手,實際上他根本不是這樣。其實我不需要將自己當年的情況套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尿褲子是生命成長的一個過程,每個孩子都有尿褲子的時候,這不屬於立規則的範圍。立規則是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並讓孩子逐漸熟悉世間事物的關係和邏輯。

所以,想尿尿的時候可以舉手,這可以成為一個規則,我們可以介紹給孩子,並讓孩子逐漸掌握這個規則,僅此而已。

樂樂媽那些多餘的情緒、想法和感受,都和這件事本身無關,只和媽媽的成長經歷有關。立規則是個試金石,立不起來的時候,通常那裡有個「台」。

幸運的是,察覺就是療愈的開始。樂樂媽的「台」是對自己的恐懼、害怕感到羞恥,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恐懼和害怕。這個台的築就,是因為她小時候寄人籬下,一次次孤獨地面對自己的恐懼,為了生存,又一次次否定自己的恐懼。當她能夠看著自己的恐懼,和它們共處而不帶任何譴責和評判時,她就可以「拆台」了。

樂樂媽梳理清楚這些情緒的原因,將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劃清了界限。她拋開了那些憤怒,只是溫柔地提醒孩子:「想尿尿的時候可以舉手告訴老師。」同時,她開始直面自己的恐懼和害怕。她對自己說:「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我有了自己的家,我是自己家的主人!我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了!」

後來,有次再見面,好友問她:「最近孩子還尿褲子嗎?」她愣了一下,想了想說:「哎呀,我都忘了這事了。好像樂樂最近也沒怎麼尿褲子了。」接著她又接了句:「三歲的孩子正是尿褲子的時候,尿了就洗唄,沒啥大不了的。」

你看,心裡清亮了,人看問題的心境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我們說育兒先育己。有時候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順手就療愈了童年的自己。每一個為了孩子認真學習的媽媽,都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你會收穫一個為你感到自豪的孩子。

看完文章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