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早已失傳的《黃帝外經》,究竟記載著什麼?或許記載中醫的精髓!

早已失傳的《黃帝外經》,究竟記載著什麼?或許記載中醫的精髓!

《漢書·藝文志》記載,醫經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隋書·藝文志》也記載,除了有《黃帝內經》外,還有一本《黃帝外經》。那麼,失傳的《黃帝外經》究竟記載著什麼?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以黃帝與岐伯對話的形式,講述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

由於《黃帝外經》已經失傳,對於內容主要有兩種猜測。第一種猜測,認為《黃帝外經》分為兩大部分,為《祝由科》與《長生卷》,共三十七篇。

《祝由科》講的是起死回生之術,《長生卷》則是包含修仙之法、長生不老之道。「祝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黃帝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黃帝說,祝由是一種古之治病的方法,是通過移精變氣的手段,來達到其去除病痛的目的。

「祝由」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巫術,它以符咒配合草藥來治病。在古代,這種治病方法,主要是治療那種突如其來、即無外因又無內因的怪病。《祝由科》在唐朝時,屬於宮廷御醫,一直到名末清初才在宮廷中消失。

第二種猜測,認為《黃帝內經》闡述了一些中醫的理論,《黃帝外經》闡述了外科手術的理論。

很多人認為,中醫沒有解剖學。其實中國基於醫學的第一次解剖屍體,發生在公元16年,王莽新朝時期。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意思就是,王莽下令太醫、皇家醫藥庫官員,以及手藝巧的屠夫,一起把王孫慶活生生地開膛剖腹,挖出五臟,探究研究五髒的功能和狀態,再用削尖的竹刺刺入血管,了解經脈的終始,據說可以治病。

所以,《黃帝外經》很大可能就記載了中醫外科解剖學。據猜測,神醫華佗就從《黃帝外經》中學會了外科解剖學。

可惜,《黃帝外經》後來失傳了,導致後來中醫很少人懂得外科解剖術,從而人們就認為中醫並沒有外科解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