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捍衛者》上映,向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捍衛者》上映,向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老周

摘要:9月22日抗戰片《捍衛者》上映,毋庸置疑,雖然在細節上還有不少小瑕疵,但基本符合歷史真實,絕不是令人無語的抗戰神劇,稱得上近年來少見的良心之作,必須要為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要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圖1:描寫正面戰場抗戰的《捍衛者》9月22日在全國首映

去寶山看《捍衛者》

9月22日,《捍衛者》上映了,可是在網上搜一下排片,當天就只有一家影院在放映。23日的排片,沒有一家市中心的影院,全部都是在寶山和嘉定等偏遠地段的影院,離老周最近的一家是直線距離8公里外的影院,而且當天總共只有兩場。巧得很,居然還是在寶山!雖然說在寶山看《捍衛者》是很有意義的,但卻帶著隱隱的無奈。

圖2:9月22日的排片,只有1家影院在放映

圖3:距離老周最近的影院也在8公里之外,而且全天只有兩場

在豆瓣上《捍衛者》的評分也不低,9.2分。在軍迷中的口碑也還不錯,雖然一些骨灰級的軍迷對片中一些服裝道具細節並不滿意,但是總體的評價也都不低,客觀來說,就影片的歷史性、藝術性和感染力而言,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但是對於這樣一部影片,排片卻如此「低劣」,很可能是院線方擔心影片不是大導演,更沒有大腕明星和小鮮肉,缺乏足夠的票房號召力,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安排好的影院好的場次,這點也能夠理解。

抗戰題材的影視片近年來可謂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但是情節設計卻越來越離譜,手撕鬼子褲襠藏手雷等等足以把人的下巴驚到腳面的橋段層出不窮,由此也出現了「抗戰神劇」這個響噹噹的名號。特別是反映國軍正面戰場的抗戰片,幾乎可以說除了1986年的《血戰台兒庄》之外就很難再見到什麼值得稱道的佳作了。但凡國軍的抗戰片,就少不了男歡女愛的感情戲來調劑,美艷如花的鬼子女軍官或者國軍女軍官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這些雜七雜八的,當然組織的光輝也是必須要體現的,例如某部以長沙保衛戰為背景的抗戰片,居然有位某路軍的主任,讓堂堂的上將戰區司令長官不但敬若上賓,還言聽計從,簡直就是戰區司令的上級領導,這樣的橋段,也實在醉人了。

圖4:1986年的《血戰台兒庄》是反映正面戰場抗戰的經典影片

老周的要求一點不高,就是希望能有一部沒有愛情戲,也沒有組織關懷,比較真實反映正面戰場的抗戰片。這回的《捍衛者》基本做到了,難能可貴,必須支持!

細節瑕疵還不少

《捍衛者》的情節設計還是比較客觀真實,沒有不符合常識性邏輯的破綻。不過在道具細節上,還是不少瑕疵,比如當年中國軍隊裝備的M35德式盔,只有在左側有青天白日徽,而影片中則是左右兩側都有。再如,男一號姚子青一頭長髮,雖然沒有及肩,但也已經過了耳鬢,軍人在戰爭中怎麼可能留這麼長的頭髮,通常都是光頭,最多也就板寸,為的就是萬一頭部負傷便於清洗和包紮。文藝范再酷,在生命面前也必須讓位。

圖5:《捍衛者》中國軍士兵的M35鋼盔右側出現了青天白日徽

圖6:歷史照片上國軍的M35鋼盔右側是沒有青天白日徽的

圖7:《捍衛者》的劇照,男一號的長髮是個BUG

片中的日軍軍服,值得肯定的是都穿著昭五式軍服,也就是1930年開始配發的,特徵就是立領,以及和肩膀垂直的縱向肩章,領章是通過顏色區分軍兵種。而相對常見的,折領上的領章顯示軍銜,軍兵種則通過胸前山字形符號的不同顏色來區分的九八式軍服是1938年才開始配發,1937年8月的淞滬會戰中,日軍是不可能有九八式軍服的。不過軍帽還是錯了,都是鬼子最著名的軟式戰鬥帽。而昭五式軍服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是大蓋帽,戰鬥帽是九八式軍服才開始為士兵配發的制式軍帽。儘管之前就有戰鬥帽出現,但都是非正式的,個人在私下場合穿戴。而且九八式軍服的軍官帽還保留大蓋帽,但因為戰鬥帽穿戴舒適輕便,所以軍官特別是在作戰時基本都戴戰鬥帽,只是在一些重大場合才戴大蓋帽。像影片中那樣昭五式軍服和戰鬥帽混搭顯然是錯誤的,當然這種服裝道具上的錯誤,在眾多的抗戰片中早已見怪不怪了,說實話,能出現昭五式軍服已經算是很不錯了,那就多點包容少點苛責吧。

圖8:《捍衛者》中的日軍軍官昭五式軍服和戰鬥帽混搭

圖9:穿著昭五式軍服的本庄繁(1931年任關東軍司令),請注意立領、肩章和大蓋帽

圖10:穿著九八式軍服的岡村寧次(1941年任華北方面軍司令),軍帽就是戰鬥帽,領章顯示軍銜

圖11:淞滬會戰中在寶山附近作戰的日軍,請注意鋼盔下是沒有戰鬥帽和屁簾的

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毫無疑問,整部影片中的悲壯氣氛將寶山保衛戰和淞滬會戰的慘烈都藝術地刻畫了出來,是值得稱道的。

就以影片背景的寶山保衛戰來說,以前的宣傳和正史都是說姚子青的98師292旅583團3營除了一名叫巍建巨的士兵生還外,其他人全部壯烈犧牲。但是根據日軍的戰報和一些軍官的回憶,當時3營有一部分人突圍,其中有的被日軍俘虜後殺害,但還有一部分人成功突圍。抗戰史大咖胡博就考證出,3營的軍官就至少有上尉營附李貽謨、中尉連附康厚澤、少尉排長鍾漢英和少尉排長楊鏡秋等4人生還,而且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時,李貽謨、康厚澤都已經升任上校團長,鍾漢英和楊鏡秋則分別是中校副團長和少校營長。當然《捍衛者》按照傳統的說法,除了一名傳令兵外全部戰死也無可厚非。

歷史上姚子青率3營雖然8月24日就進駐了寶山,但日軍真正開始進攻是在9月5日中午,城郊作戰不過兩三個小時就撤入城中,而城內的巷戰則是從9月6日天亮到上午10時左右,也就四五個小時而已,真正的戰鬥加在一起大約只有七八個小時,再怎麼連頭搭腳算也不超過一天,而影片中卻表現為連續作戰了好幾天。這樣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加工,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至少符合正常的邏輯。但有些影視作品為了突出某個主題而設計的情節,就完全脫離了常識和邏輯,例如在殺人現場留下的帶有標記的子彈,在法律上絕對算是重要物證,居然能在案件都還沒破的情況下,交給了連結婚證都沒開過的男友(這種重要物證就是案件破了,也不會交給直系家屬,更別說是男友了)——這種毫無常識和邏輯的情節,連自己都圓不了的大破綻,還有人美其名曰藝術加工,求你了,還是別糟踐「藝術加工」這四個字了。

影片中姚子青在明知毫無勝算的情況下依然率部奮戰,這倒是完全符合歷史真實。當時日軍第3、第11師團分別從寶山縣城南面的張華浜和西面的川沙口登陸,隨後又攻佔了獅子林和三官堂,完全切斷了寶山縣城和後方的聯繫,增援部隊也因為受到日軍飛機的轟炸而無法及時趕到。在這種情況下堅守陷入日軍重圍的寶山縣城誰都清楚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戰鬥,但是姚子青和他的3營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以無畏赴死的精神迎戰來犯日軍。

圖12:淞滬會戰中正沖向戰場的中國士兵,他們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戰死

正如影片所表現的那樣,抗戰時期無數的中國軍人都是抱著我死國生的信念奔赴戰場,因為他們深知,面對佔有絕對優勢炮火的日軍,用血肉之軀去和鋼鐵搏殺,犧牲必然是慘烈的,戰死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每次衝鋒就沒有準備活下來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中的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國家。

在《捍衛者》中,一個士兵說著「我已經有兒子了」提著手榴彈沖向了日軍坦克,接下來並沒有以往抗戰神劇中成功炸毀坦克的場景,而是還沒衝出幾步就被子彈打倒——單純靠步兵打坦克,在實戰中和自殺無異,平均要付出50人的傷亡才能擊毀一輛坦克!而在抗戰中,面對日軍在歐洲戰場簡直不算坦克的「豆坦克」,中國軍隊都沒有足夠的反坦克炮,基本上都要用幾個甚至幾十個士兵的生命去炸毀坦克。

圖13:實戰中單純步兵打坦克和自殺無異

在衝鋒時,在對射時,在肉搏時,一個個士兵沒有留下什麼話轉眼之間就倒下了,沒有任何的鋪墊,也沒有任何的煽情,這才是沒有任何藝術的加工,真切還原了抗戰戰場的慘烈——三個月的淞滬會戰,75萬人的傷亡,等於是每天6250個人,每小時260個人,每分鐘4個人,這些從容赴死的官兵,才是真正的英雄,難道他們還不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用虛幻的神話編造出來的無敵某狼更值得我們去買張電影票支持一下?

當老周走出影院,腳下就是姚子青的3營為之浴血奮戰的寶山,天上細雨蒙蒙,空氣中已然聞不到當年的一絲硝煙味道,也聽不到當年的一息喊殺聲音,擔我知道他們的忠魂仍在守護這方土地。

最後請讓我們向這部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更要向歷史上為了保衛腳下這片土地而慷然赴死的英雄們,致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航母奶媽」服役,盤點中國海軍補給艦全家福
日軍為亞洲戰場量身定製,重機槍就可以擊穿,卻是解放軍坦克部隊的開端
C919到底牛在哪裡,北京航展再獲130架訂單
什麼樣的護衛艦居然能讓海軍司令來站台推銷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殲-20用上了國產發動機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