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寶寶便秘,不吃藥不用開塞露,中醫可以這麼做

寶寶便秘,不吃藥不用開塞露,中醫可以這麼做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寶寶發熱的推拿手法。今天來說說便秘。

便秘也是寶寶常見的毛病之一。這是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成熟,臟腑嬌嫩,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

導致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在中醫看來,均可概括為實熱和虛。

從中醫角度來說,小兒便秘,病位在大腸,病機在肝脾。因小兒內臟嬌嫩,故治法應「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辨別虛實之後,因有些小兒存在難給葯,不配合用藥,故以小兒推拿手法為首選。

今天就來介紹幾種對付小兒便秘的推拿手法吧:

1、補脾經:

脾經位置有三:

①在拇指的外側緣,從指尖到指間關節橫紋處(如圖2左);

②在拇指的外側緣,從指尖到指根(如圖2右);

③在拇指的螺紋面(如圖1)。

操作:

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如圖2左);

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稱清脾經(如圖2右)。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如圖1右)。

圖1

圖2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而小兒稚嫩之體,最易脾胃虛弱。

故在因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積食的時候 ,可以補瀉手法交替用。

另外這個手法也可以用作日常增強的小兒脾胃功能。

2、捏脊:

捏脊分為上捏脊和下捏脊。上捏脊,即是從下往上捏,此法操作較多。下捏脊,從上往下。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從第一胸椎至尾椎(如圖4)

圖3

圖4

需要注意的是,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昇陽的穴位。

根據經絡「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

自上而下的下捏脊則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清熱瀉火通便,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

因此若是孩子因為火熱而導致大便乾燥引起的便秘,應採用自上而下的捏脊,以瀉火熱。

3、清大腸:

大腸穴位於食指橈側緣,由指尖至指根連成一線。(如圖5、6)

圖5

圖6

若小兒是因為濕熱、飲食、痰飲等停積腸道造成的便秘、腹中灼痛,便秘見舌苔黃厚、口臭、腹部脹滿,應該採用瀉大腸、清大腸的手法。(如圖6)

4、補腎經:

腎經位於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如圖7)。

操作時,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稱補腎經。100~500次。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

圖7

此手法可以補腎固本、清熱利尿。

同樣可以配合其他手法,用於小兒因為內火旺導致的便秘。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故此手法也同樣可以用作體質虛弱的小兒的日常保健手法。

5、瀉肝火:

圖8

因為小兒常「陽有餘」,因此肝經多用瀉而不用補。

當小兒便秘同時出現易怒、性急易出汗、夜裡哭鬧、舌紅、掌心紅、口臭、胃口差時,可以通過清肝經(如圖8左)的手法以清瀉肝火。

此外,前篇介紹的退六腑除了退熱,也是可以用於小兒由於食積導致的胃腸實熱便秘的手法。

這裡並不建議各位寶媽寶爸們在小兒便秘的時候輕易的使用開塞露,過多的使用開塞露會造成對開塞露的依賴,尤其是在訓練自主排便期的小兒。

那麼,今天針對便秘的推拿手法就介紹到這啦,老話再多說一句:辯證很重要!

下回再見~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