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個被長期誤傳的謠言:俄羅斯花崗岩導彈具備領彈功能

一個被長期誤傳的謠言:俄羅斯花崗岩導彈具備領彈功能

在反艦導彈的發展歷史上,俄羅斯的花崗岩導彈總是無法繞開的話題,大量軍事愛好者和科技工作者都將該導彈作為智能反艦導彈的鼻祖,對其擁有的領彈功能大肆吹捧。由於這種神秘的導彈迄今為止都沒有被公布出具體的性能數據、世人也沒見到它擊沉哪怕一艘從水面艦艇,雲山霧罩之下更顯神秘無比,上回說到俄羅斯吹牛臭名昭著,各種武器裝備名不符實,今天筆者就來再分析下俄羅斯的花崗岩反艦導彈。

花崗岩導彈,北約代號SS-N-19、研製時間為上世紀70年代,據蘇聯宣稱,該導彈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射程550千米,可攜帶750千克高爆戰鬥部。據說一枚就能將美軍現役主力艦艇送入海底,制導方式採取慣性、指令修正和主動雷達制導。其中最為蘇聯人吹噓的就是所謂的智能化能力,這些能力包括:

1、採用網路感測器獲取目標信息,自主控制導彈飛行。

2、武器系統里有美國各類艦艇的目標資料庫,可根據目標特性、可能遭遇的電子干擾戰術、戰術編隊實施任務規劃。

3、擁有一彈對一艦、多彈對多艦、組彈對目標群的攻擊方式,可以使用數據鏈技術對目實施重新選擇、對戰場實時評估

4、引入「領彈」概念,在攻擊對手時一枚裝備先進探測與抗干擾系統的導彈在高彈道飛行,承擔領彈任務,其他導彈在低彈道飛行,構成衛星——網路感測器——發射平台——導彈——目標——領彈之間的閉合網路。

花崗岩的攻擊過程如下:

近程攻擊時,艦艇雷達和聲吶先發現目標所在,將目標信息諸元傳輸給導彈控制系統,導彈發射後採用慣性制導模式,指令修正,末端以10-20米高的掠海方式攻擊目標。

遠程攻擊時,由飛機、監視衛星、艦載直升機上的探測裝置先發現目標,目標信息由衛星傳輸到發射平台,導彈先升高到20000米高空再轉入70米巡航,由衛星和艦載直升機中繼修正,雷達導引頭髮現目標後掠海或俯衝攻擊。

飽和攻擊時,首枚導彈作為領彈按照一定的高度飛向作戰目標,其他導彈在低高度飛行,高彈道飛行的領彈通過彈間數據鏈將數據傳輸給其他導彈,如果領彈被攔截,則另外一枚導彈馬上升空指揮,進入目標視界後,彈群散開,各自開啟導引頭攻擊,可選擇目標的弱點突擊。

光看這些內容不禁會驚呆,蘇聯技術真厲害,居然在70年代就造出了這樣一款導彈,就是現代防空系統也沒有把握攔住啊,可以仔細分析這些技術後就會發現,在70年代生產出這樣的導彈根本不可能。

花崗岩的第一點能力即是可利用網路感測器獲取信息,這些網路感測器可以是海洋偵查衛星、艦載雷達或者潛艇聲吶,但問題是這些感測器本身的探測目標體制、信息精度完全不一致,除了艦載雷達外,根本不具備給花崗岩導彈指示目標的能力。特別是聲吶和海洋偵察衛星的偵查結果虛警率高的驚人,時至今日也不能作為反艦導彈的目標數據。

花崗岩的第二點能力是根據建立了目標RCS和電子干擾戰術資料庫,可以針對性的實施任務規劃,提高突防效能。這一點更扯,艦艇在海上的RCS在各個方向都不同、環境影響之下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以70年代的計算機水平,花崗岩發射系統還不能對這些複雜的RCS有效識別,電子干擾戰術建模目前也是世界性難題,蘇聯人敢在70年代這麼吹也是膽大,如何實施任務規劃?

有趣的是,花崗岩導彈服役了20年後,任何西方機構對無法獲取導彈的詳細資料,只能對其進行性能預估。最終在庫爾斯克潛艇沉沒後被西方人打撈上來後才發覺上當,這種當我們中國人不能再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日軍一看見戴這種鋼盔的中國軍人就害怕:趕快挖戰壕 準備挨打
美英聯手要再甩中國一條街?美國新核潛艇比096更厲害
國產航母又曝光一大變化:最重要設備一夜之間悄然上艦
1958年中蘇長波台論戰:讓中國核潛艇能遠航1萬公里
義大利民眾目睹颱風戰機表演失誤墜海 現場猶如重鎊炸彈爆炸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