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生喝下6杯雞尾酒一睡不起:為什麼出事頻頻的都是寒門之子?

大學生喝下6杯雞尾酒一睡不起:為什麼出事頻頻的都是寒門之子?

前兩天,一則「大學生喝6杯雞尾酒在加油聲中倒下身亡」的新聞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這個少年來自西北地區甘肅省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是廣東一所985高校的一名大一新生。從新聞中看出來他熱愛寫作,也喜歡音樂,樂於參加學校的實踐活動,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業前景不樂觀,他打算未來轉專業並出國留學,父母也不懂什麼是出國留學,表示只要肯讀書,砸鍋賣鐵也要供。

他呢,希望到時多賺點錢,報答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因為自己英語不好,他還準備好好學英語。

沒想到,命運給這個充滿希望的少年和他的家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幾個同學晚飯過後臨時起意,想去音樂酒吧放鬆一下,恰巧商家在當天推出了一個活動,能在3分鐘之內喝完6杯調酒師調出的「特調雞尾酒」,可以免單500元以內的消費,否則他要支付這168元的費用。

於是他一口氣幹了5杯,當時已經表現出「不行了」的舉動,但是身邊的人卻沒有在意,直到幹了第6杯,在大家的「加油」聲中,他一頭栽倒,再也沒起來。

起初大家以為並無大礙,調酒師傅也說這種情況他見得多了,吐了就沒事了,直到暈倒後40分鐘,才被酒吧老闆開車送到距離酒吧地點300多米的醫院,期間多人從癱倒在沙發的少年身邊走過,無人伸出援手。更有甚者,當同學提出叫救護車的時候,酒吧工作人員竟表示「可不可以不要打120,對酒吧有影響」。

於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直到少年已經失去心跳,到了醫院被診斷為「飲烈酒約1000ml,到急診搶救室時發現患者已無心跳,無自主呼吸,即予心肺復甦術。」

父母收到噩耗後趕到了廣東,然而在派出所、學校、酒吧三方之間跑了幾個月的時間,苦苦討說法,卻一直被三方踢皮球。

……

看完這個故事,不禁聯想到另外幾個發生在「寒門」大學生身上的不幸事件。

剛剛從東北大學畢業的李文星,太渴望一份工作,通過某招聘網站求職,卻被騙入了傳銷組織,最終在花季的年齡殞命。

他出生在山東一個農村家庭,作為家裡唯一的大學生,他是全家人的希望,他說「如果做資源勘查,總是要出遠門,但我們爸媽年紀大了,想離家近一點,可以照顧父母」。遂去北京參加了IT培訓,並準備找一份IT行業的工作趕緊掙錢,回報家人。後來出事於天津靜海區。

根據李文星的朋友和同學描述,李文星從小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自己如果想做什麼事,沒人勸得動他。

在北京時本可住在朋友家裡,因為不願意依靠別人,就搬出來和別人合租。

入職前曾有朋友提醒他可能是傳銷,但是因為對工作的渴望,以及背負太大的壓力,他還是去了。

誤入傳銷組織之後,李文星除了跟朋友借過幾次錢,跟家人通過幾次電話之外,朋友和家人一直不了解他的情況,出事前最後一次跟家人打電話時這樣說「誰打電話要錢你們都別給」。

如出一轍,另一個出事的大學生也出身寒門。

張超來自山東,畢業於內蒙古科技大學的他是全家人的驕傲,卻在畢業後找工作的過程中在傳銷組織被害。

父親張國陽後來說,「在村裡人看來,年輕人就該出去,尤其家裡那麼窮的話,在家多待一天都是一種奢侈。」

「窮啊,小孩就是想賺錢。」張國華解釋了孩子急切奔向天津面試的原因。

去年夏天的電信詐騙案也讓人感到惋惜。

18歲的准大學生徐玉玉,被他人以發放助學金為由,通過銀行ATM機轉賬的方式詐騙9900元。

意識到被騙後,徐玉玉與父親一起去公安機關報案,在回家途中突然暈倒,心臟驟停,最終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18歲的花樣年華突然凋謝令人扼腕,在痛恨不法分子的惡劣行徑之時,相似的背景又出現在我們面前:

徐玉玉家庭貧困,收入來源全依靠父親在外打工,這9900元的學費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大半年積攢下來的。

……

細數過往遭遇詐騙和傳銷的學生和青年,他們很多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出身寒門」。

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大學,但是卻因為骨子裡的善良和天真,以及面對社會的毫無戒備之心,才發生悲劇。

除了不法分子、監管部門和社會的責任。

這些事例也告訴我們一個冷冰冰的現實:隨著階級之門越來越難以跨越,教育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而出身則決定了孩子的教育。

不同階級的孩子因為受到的教育不同,未來的發展會截然不同,這不僅是「讀書考學」能跨越的,更是從小到大潛移默化受到的影響:

更好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富人的孩子大多擁有良好的物質條件和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們可以更無憂無慮地成長,更自由、包容地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從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幫助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從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並積極地解決問題。

而窮人的孩子從小背負家庭的經濟壓力,從小被告知只有苦讀才能擺脫出身,於是相對富人的孩子,他們肩負更多的壓力,也抗下了更多的包袱,加之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更容易表現出自卑、自尊心強、倔強等性格特點。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些孩子表現的更「懂事」,另一方面,也是性格缺陷的一種表現。

正是這方面的性格缺陷讓窮人的孩子面對一些困難時難以克服。

對社會的認知

富人的孩子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不僅能考入大學,也從父母和周圍環境中學習到了更多的社會生存技能,他們跟隨父母見過更廣的世面,清楚更多的社會規則,因此,在面對危險時,擁有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而窮人的孩子在這方面,得到鍛煉的機會較少,因為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和自己的父母、家人緊緊綁在一起,「幫助家庭擺脫貧困」的思想已經深入他們骨髓。也就讓他們失去了更多的獲取社會經驗的機會。

正是如此,窮人的孩子在面對社會的黑暗時表現得更「單純」和「善良」。

階級不斷地固化,帶來的不僅是我們看得見的「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更多看不見的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導致孩子在性格方面,和社會認知方面的差異。

如何才能縮小種種差異,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敏敏 的精彩文章:

樂觀是一種獲取幸福的能力

TAG:曾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