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讓宇航員脫離肉身,僅保存人腦去外太空航行是否可行
脫離肉身的人腦
靈魂出殼,
是許多神秘小說或恐怖小說中常常出現的場景。在一些科幻小說中,則是讓意識脫離肉身單獨存在,這脫離軀殼的意識也可以活動和思考。如今,這些看似不可能的場景,在腦科學家的幫助下或許會變成現實。現在,已經有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培育不需要肉身的人腦,或是讓人腦脫離肉身還能繼續生存。
培育體外腦細胞
如果我們的腦部出現局部病變或損傷,可以用一些健康的腦細胞或組織來代替病變部位,我們的機體就重新變得健康了。腦病患者所需的健康腦細胞不能靠活人捐獻來獲得,只能走體外人工培育的道路。早在2004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科學家朱劍虹等人,就成功地在體外培植出全球首批人類腦細胞。
朱劍虹是在一次治療一名眼睛被筷子插傷的患者時,突然萌生利用患者的腦細胞進行研究的可能性。當他為病人拔除筷子時,發現筷子上粘滿腦細胞。朱劍虹就憑藉這些細胞樣本,利用培養基將腦細胞培植出來。朱劍虹試驗了多種培養媒介及生長素,證實其做法可行。兩個月後,他就成功地培植出數百萬個腦細胞。
朱劍虹將培育出的腦細胞移植到一名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腦內。他先在病人的頭骨上鑽出數個小孔,然後在受傷部位移植了腦細胞。病人手術後進行的多次腦部素描顯示,新移植的腦細胞正在進一步生長,並與病人本身沒受損的腦細胞合而為一了。腦部損傷原本令這位患者癱瘓,得靠輪椅行動。移植腦細胞後,這位患者重新獲得了行走能力。
老鼠中的人腦
朱劍虹的研究雖然很重要,但是其腦細胞來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沒有推廣價值。現在,科學家們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幹細胞技術來培育腦細胞。美國研究人員弗雷德·蓋奇等人就利用幹細胞技術,在老鼠的腦部中培育人腦細胞。研究人員在14天大的小鼠胚胎腦中注入約10萬個人腦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帶人腦細胞的小鼠。
這些小鼠出生時大腦里約含0.1%的人腦細胞,這種微量細胞遠不能讓小鼠擁有人類的思想。蓋奇說,這表明把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腦內不會重組它們的大腦。然而,由於設計幹細胞及克隆的這項技術再次引發了人類對人獸細胞混合的倫理爭議,畢竟小鼠在基因上與人類有97.5%的共同點。斯坦福大學神武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戴維·馬格努斯說:「人們擔心的是,如果你讓它們過於人性化,你就越過了某些邊界,但這次研究遠未觸及這些邊界。」
蓋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稱,這項研究成果在克服幹細胞研究工作最大技術障礙之一——具體何時把細胞注入病人體內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研究結果表明,人類胚胎幹細胞一旦注入人體內,將會發育成包圍在其周圍的細胞。但迄今沒有人類接受過胚胎幹細胞注射,因為人們對這些細胞在進入人體後如何發育成熟知之甚少。
甚至有科學家聲稱,不用幹細胞技術也可以培育腦細胞。美國科學家就將一名30歲女性的皮膚細胞培育成了類似人腦中的成熟神經細胞。這種方法可繞過中間的幹細胞階段,只需相對簡單的程序——添加一些特殊的核糖核酸(RNA)分子。他們聲稱,這一突破不久有可能在試管中孕育出不同種類的人腦細胞。
豌豆大小的迷你人腦
除了可以培育部分腦細胞之外,科學家還可以培育出完全不依賴肉身的獨立人腦。如今,奧地利科學家已經在這項研究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們已經培育出豌豆大小的迷你人腦,發育水平已相當於胎兒的腦,能進行一定的神經活動,但還不能獨立思考。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瑪德琳·蘭開斯特等人,選取人類胚胎幹細胞,將其培育成神經外胚層,再放入特製的凝膠中,引導組織進一步生長。最後,科學家把含有腦組織的凝膠轉移到一個旋轉的生物反應器中,為它提供氧氣和養料,並促進其吸收。接下來的15~20天里,反應器中的腦細胞團就已成型。又過了20~30天,部分腦細胞團長成了不同的大腦區域,包括大腦皮層、視網膜和早期海馬區等。2個月後,它長到直徑4毫米大小,達到9個星期胎兒大腦的生長水平。由於沒有血液供應,其內部無法吸收氧氣和養料,因而沒有進一步生長。這個迷你人腦在實驗室里的存活時間超過了10個月。
雖然其他科學家此前也曾經培育過神經組織,但培養出如此完整,還包含大腦皮層的大腦尚屬首次。這個人工培育的大腦不能思考,也沒有高級認知能力。研究人員表示,該項目並不是為了培育可替代人腦的人造器官,這個人造大腦儘管已體現了迄今為止的最高水平,但短期內科學家提升人造人腦的發育能力和複雜程度的努力仍然受阻。儘管如此,研究迷你人腦還是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也有助於確定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發病機制。
除了技術上的局限性外,培育完整且發育完全的人腦還將遭遇倫理道德的約束,未來很可能會被各國的法律所禁止。因為如果不加以限制,培育的人腦很可能被移植到智能機器人的金屬軀殼內。這種具備人類意識的智能機器人究竟算人還是算機器?很難界定,也很難約束其行為。它們很容易被犯罪團伙、恐怖分子和軍隊所控制和利用。
拋棄肉身以移民外星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脫離肉身的人腦可以擺脫軀殼的病痛和束縛。一些專家認為,人類身體已過時,是時候升級我們的「外殼」,以便人類更加環保,並能夠棲息在遙遠的星系了。對一些航天科學家來說,讓宇航員脫離肉身,僅保存人腦去外太空航行是個好主意。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飛船的載重,而且還不需攜帶供肉身新陳代謝所需的食物和水,只需要少許維持人腦繼續存活的營養液即可,大大增加了人類在外星球生存下來的可能性。
英國雷丁大學控制論專家凱文·沃維克教授認為,專註於如何升級人類身體是沒有抓住要領的行為,我們應該直接擯棄肉體。沃維克曾進行了一些怪異的實驗。例如,將一個無線射頻識別(RFID)晶元植入自己的手臂,成為一個「半機械人」。這種晶元能夠使他無需藉助機械設備就能直接控制門、光線、加熱器以及其他計算機控制設備。
沃維克還研製出老鼠腦力機器人「戈登」,他認為類似「戈登」的機器人最有可能在外星上生存下來。「戈登」完全由老鼠胚胎的大腦細胞控制,能夠自主決定去哪個地方,以及通過何種方式抵達,中途還能順利地避開障礙物。這項實驗的最終目標是利用人體神經細胞重複進行實驗,從而避開人腦能否植入航天飛行設備或者地外探測車所產生的爭議。沃維克表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只需保持大腦組織的存活,肉身則無關緊要。未來我們可以發送一個裝載人腦的探測器抵達系外行星。」
美國紐約大學生物倫理學家馬修·廖指出,人類的肉身在地球上都不能存活太長時間,更別說在其他星球上,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目光僅局限於太陽系內行星呢?廖指出,未來將人腦冷凍以讓其「冬眠」,在抵達遙遠的其他行星後再進行解凍,屆時人腦就可以指揮其他機械在外星上開展各種活動。
此外,把人腦移植到機器中還有利於延長人腦的壽命,並繼續維繫自我意識。當把人腦移植到機器軀殼中後,我們已經沒有了骨質的頭顱,而是一個金屬外殼的頭顱,整個頭顱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打開,更新一部分腦細胞或腦組織。由於是局部更新,不會影響我們的記憶,這樣我們還是能感知「原來的那個我」,繼續生存的感覺依然存在。
點擊展開全文
※盤點各種科幻片中的空間站,人類以後真的能有這樣的科技嗎?
※世界上最「牛」之一的開普勒三大定律
※人類總把自己當成地球的主宰者,沒有了人類,地球又有何生存意義
※自從出現了人類,他們究竟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與這個宇宙的
※宇宙並非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陌生,而是比我們所無法想像的更陌生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