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說 談談數學
王老師有話說
今天這篇文章,是最先約稿,也是最先收稿的,卻延至今日才分享,對作者深表歉意。
文章寫的特別好,有理有據,有情有義,邏輯通順,文采斐然,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切身的感受。
閑言少敘,請看文章。
作者:李夢涵,女,巨蟹座,身高168(王老師覺得可以順便征個婚,想聯繫的請留言或者私信),2014屆邗江中學學生,現就讀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專業。
(我教過的和沒教過的學生們,所有曾經是學生的朋友們,請和我聯繫吧,將你們關於數學的所思所想,甚至是與數學的愛恨情仇記錄下來,與我,與大家一起分享,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更多的人將會從你們的文字中汲取營養。)
學長說
談談數學
李夢涵
一、數學的重要性
曾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這樣的觀點——「現在學的數學沒有用,以後買菜會用微積分嗎?去超市買東西會用到拉格朗日定理嗎?我賣個煎餅果子還要會推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問自己,你會這些嗎?你不會怎麼就知道它沒用呢?狐狸說樹上的葡萄酸,它吃到葡萄了嗎?幸虧隨著學過這些的人的發聲能力越來越強,反「反智主義」的呼聲也越來越大。大家都激烈地批判起這樣的觀點。
第一,學數學不是為了買菜,對於小學生和中學生來講,數學是一門基礎必備課程,在考試當中占很大的比分。考試的分數就像市場經濟下的價格一樣,是一種信號,告訴你「數學很重要」。逼迫你去學數學,為了訓練思辨能力,為了今後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大學之後,愈發能感受到它在學習研究中作為基本工具的重要性。如果你是選理工醫科,毫無疑問,你的數學必須好!學不好數學,怎麼學物理化學生物?如果你是學財經類,你也要學好數學!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早已不再是定性的紙上談兵了,它需要實驗、需要統計量化數據,這些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輔以一定的計算機工具。哪怕你是學法學的,你也要躲不掉數學,隨著「數字化立法」的推進,數學能力也成為了大學生們的必備素質。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科都引進了數學工具對其進行定量研究,從而得出更精確的結論。就算某些專業確實與數學難以扯上關係,但數學的難度能夠作為一個選拔人才的標準——儘管你們專業素養半斤八兩,但你的數學比他好,證明你在某些方面就比他強,你就更優秀。
第二,在當前的情況下,你學不好數學就進不了好的大學,拿不到高文憑,難找到好工作,或許真要一輩子糾結於買茄子時多花了一毛錢這樣的事情了。
有人說「馬雲學歷又不高,比爾蓋茨有大學都沒讀完,人家現在照樣當首富。」這又錯了。
首先,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儘管非985非211,但至少是個正經大學。二十幾年前的中國,高中生還很罕見,馬雲算正兒八經的高學歷了。至於比爾蓋茨,儘管當時沒有畢業,但他考上了哈佛,至少被名校熏陶過。
其次,「學歷低難找到好工作」,是一個概率性的問題,你不能用個例來論證整體。你拿「姚明比大多數白人高」,來論證「黃種人比白種人高」,你覺得符合邏輯嗎?再說了,他個子高跟你有什麼關係?你能因此更加魁梧嗎?
再者,他們學歷不高,不代表他們不學習。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做互聯網,怎麼可以不時時刻刻保持一顆不學習就會落後的警惕之心?
綜上,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你必須好好學習。個人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三門學科——數學、計算機、外語(包括但不限於英語)。
PS: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們經常吐槽對方的學科不重要,但那只是調侃。
二、學數學的經歷
1.小學
小學數學學其實很少學習什麼工具,那時更偏向思維的鍛煉。在沒有學過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到許多特別的方法。比如「雞兔同籠」會假設全是兔子或者雞,有多少個頭多少個腳。其實還挺有趣(難)的。
對於沒什麼天賦也未開化的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計算上。常常犯「2+3=6」這樣的錯誤,於是每天被爸爸、乾爸、乾媽出題做加減乘除運算。(大人的「惡」趣味)。輪番轟炸後,我改掉了不少臭毛病,也養成了列豎式計算的時候要邊寫邊念的習慣。
2.初中
初中之後,頭一學期還比較遊刃有餘,但從第二學期加入了幾何推導之後,整個人就不太好了。平行、同角、全等證得亂七八糟。現在想來,或許是推理能力不夠,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一下子學到許多定理,還沒有記住,怎麼可能會用呢?於是當時買了本《實驗班》天天回家死磕,終於學通了一點之後,再看到證明幾何問題,就會興奮地撲上去。
這大概是我前小半生刻苦學習的巔峰了。
後來初二初三就沒什麼大問題,一直是跟著老師在學,老師說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3.高中
高一一開始,實在是太可怕了!天天寫作業到兩三點,還有30%的不會寫,寫了的50%算錯了。當時上數學課時,太東老師就愛把我點上去做題,他趴在講台上,抖著腿,笑眯眯地看著我。在我忐忑地做完回位置後,他緩緩走到黑板面前,帶著滿面笑容中氣十足地說:「來,我們來看看李夢涵同學做題是多麼的隨意。」……
我很榮幸地當了一個學期的反面教材。第二學期開始漸漸上道了,點了我幾次,看到我都做對了以後,太東老師也不愛點我上去寫了。
高中的作業很多,基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再好好訂正之後,就差不多了。
4.大學
以前常常有長輩說「以後上了大學就輕鬆了」,相信我,這是騙人的。在大學學習依舊重要,只不過也出現了其他重要的事情,顯得學習的相對地位有所下降,不過它的絕對重要性不減反增。畢竟,二十幾歲的年紀,怎麼可能越來越輕鬆呢?
我們大一學微積分,大二學概率論和線性代數和統計,大三學計量。不幸的是,大一的微積分老師儘管有窈窕的身姿,飄逸的長髮,認真負責的職業精神,可她講課真的很沒勁,熱衷於在黑板上抄書,聲音小,語速快,讓人昏昏欲睡。更不幸的是,我也就上課聽聽,下課也不預習不複習不做題。很快,就學得一塌糊塗了。然後我發現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學習。
以前學習的計划進度方法都是老師安排好的,我只要跟著做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我得自己學。我得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尋找輔導教材和書,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特別難,特別手足無措。
三、學數學的經驗
雖然我做的不好,但是還是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角度來談兩句經驗的。我覺得學數學,最重要的是合理的方法和堅定的執行力。
執行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就說說一些可以借鑒的學習方法吧。
1.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分為長期的,中期的,短期的。就跟國家搞經濟一樣,你得先定個經濟可持續穩定增長,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社會生活質量這樣的長期目標,再制定中期的一個個五年計劃,最後落實到每一年,每一季,每個月,每一天要做的事情。
2.要思考,不為做題而做題
高三那段時間,基本上兩天一套試卷,中午有小題,晚上有提高,放學之後還有各自刷的一套套真題卷、模擬卷。對睡眠的本能渴望逼著我們儘可能快地幹掉它們,干不掉的,帶上答案助攻。其實我覺得這樣效率挺低的。雖然大量做題的確很有必要,但是如果能夠停下來思考一道題,考慮它的解題思路,所含知識點,出題意圖,如何改編可以舉一反三等,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你要快速地做一百道題才隱約覺得這其中似乎有跡可循,但如果停下來思考一下,兩道題足以發現其中的規律。
高三的時候小王老師就時常以一道題發散出去,題目變來變去地講了好幾節課。那幾節課,比做一個星期的題目還有用,受益匪淺。
3.要反思,不要一味做新題
在做了不少題目之後,最有價值的並不是其他沒做過的題目,而是做過的,尤其是錯了的題目。你為什麼會錯?計算錯誤?為什麼計算錯誤?抄錯數字了還是記錯了公式還是弄錯了符號?為什麼會抄錯數字,是因為做題時心不在焉嗎?為什麼心不在焉,是沒休息好嗎?為什麼沒休息好,是青春太傷痛嗎?…… 像這樣一層層地剖析,找到根本原因,然後相應地制定解決方案。
至於那個錯題,你得把它供起來,等到自己羽翼豐滿之後,再去打倒它,讓他嘗嘗手下敗將的滋味,一次次地蹂躪它,看它痛不欲生地向你求饒,最終現出原形。
4.聽老師的話,思考老師的話
老師時常會給你們一些學習建議,什麼提前預習,及時回顧……這些都是他們幾十年風風雨雨中積累的在無數學生身上印證的經驗,都是精華。你在聽他們的指導時,也要多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並且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方法。儘早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不至於像我剛進大學一樣手足無措。
四、總結
我時常想著,如果有機會讓我以現在的腦子穿越回小時候,我會不會做得更好?會吧,可是沒有機會了。所以就只能把自己的經驗說出來,以期後輩能夠有所受益。
(看完文章的你,請和王老師聯繫,分享你關於數學的想法吧!)
TAG:數學有得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