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心理行為康復科,聽起來好高大上,具體是幹啥的?

兒童心理行為康復科,聽起來好高大上,具體是幹啥的?

這是高延的第14篇原創。

時常都有家長帶孩子過來就診後感慨,我要是早點知道有你們這個科就好啦!

也有很多人在諮詢時問我,這個科是看什麼的呀?

前段時間因為發公眾號文章,與好幾個失散多年的老同學又重新取得了聯繫,很開心!他們對我現在工作的領域也非常好奇。

兒童心理行為康復科到底做些什麼?太有必要知道了!

因為,這個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與生命的今天、明天關係密切。

想要今天的兒童有靈活身體、聰明大腦嗎?

想要兒童的明天有健康性格、和諧關係嗎?

跟高醫生一起去門診看看唄~

8:00,第一個「患者」來到,一個足月順產的2個多月大的小寶寶。

把這個小寶寶稱為患者,其實並不十分準確。

兒童心理行為康復科所服務的一大部分群體,是健康出生、出生後定期隨訪的寶寶。

這些寶寶按照神經心理發育里程碑的階段,循序漸進的發展這些能力:如感知覺、運動、認知、社會適應等。

也就是我們日常中觀察到的寶寶微笑、追視、抬頭、翻身、抓物、坐、爬、行走等能力。

從出生後1-2個月開始,家長們應每隔2-3個月帶寶寶來進行神經心理發育評估,了解寶寶這些能力的發展情況。

醫生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針對性的促進和指導,屬於「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點好像成年人的年度體檢。

特別是,如果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受到一些內外因素影響,而出現異常發育的早期表現,醫生可以幫助家長早期發現,避免出現嚴重後果。

這樣的定期評估,建議至少從出生後持續到3歲。1歲後可以延長到3-6個月做一次。

8:20,第二個小患者哭著喊著被父母抱進來。

不得不說,所有從事與兒童相關工作的醫生,日久天長後都是多種神功附體。

神功之一即無論兒童怎麼哭喊,都能夠保持八顆牙的微笑,有條不紊的耐心詢問、仔細檢查。

在這樣的醫生面前,再緊張的孩子,也會漸漸放鬆,停止哭鬧。

「Hello!你看看我有什麼?托馬斯火車喲!」

小男孩將信將疑的看著我手裡的玩具汽車,停下抽泣,伸出手去拿。卻毫不理會我。

「請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我微笑著回頭問家長。

家長看著蹲在一旁玩汽車的孩子,好似舒了一口氣,對我說:

「他已經2歲半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教他學什麼都不理我們,也不願意和小朋友玩,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把積木堆起來又推倒……」

像這個寶寶的情況,在門診並不少見。家長往往注意到的是兒童的語言表達比不上同齡人的發育,並因此來就診,卻常常忽略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

隨著社會重視和媒體的宣傳,大眾逐漸了解到「孤獨症」(也被稱作「自閉症」)這個疾病的存在,但對此還存在不少誤解。

如:認為只有一個人獃獃的躲在角落,才是孤獨症。事實上,很多孤獨症兒童,行為非常多動,根本無法安靜。

再如:認為孤獨症就是誰也不理。其實,他們和家人可以進行一定互動,甚至可與他人有短暫的眼神接觸。

事實上,孤獨症兒童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常需要專業醫生多次觀察、評估才能做出診斷。對普通民眾來說,準確認識並不容易。

孤獨症之所以叫孤獨症,是因為疾病損害了社會交往能力,使得患者對人際互動的需求缺乏,這才是疾病帶來最大的危害。

人類的社會性是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屬性之一,兒童從出生到發育,再到長大成人,幾乎所有的能力都是在人際的互動中學習、發展、成熟,並在人際關係中達到自我實現。

無法發展人際互動,對兒童一生帶來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更不要說,大部分孤獨症兒童,語言、認知能力遠落後健康同齡人。

那些具有超常能力,可以畫出一個城市、可以背一本書、可以演奏複雜樂章的孩子,只是其中的極少數。

截止目前,早期發現,早期康復,是唯一可以給孤獨症兒童的家庭帶來希望的選擇。

詳細的問完病情,開好評估項目,一看錶8:50。

門診高峰即將來到。

繼續叫號。

門口進來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的嬰兒車裡坐著一個瘦瘦的小孩,無力的靠在車裡。

「醫生,我想問問,這裡可以做康復嗎?我女兒1歲多了,還坐不穩……」這個年輕媽媽好像快要哭了。

查體發現,小女孩的四肢和軀幹的肌肉鬆弛,力量差,關節和韌帶也很鬆弛。沒有支撐物,孩子難以主動維持姿勢。

一般來說,兒童在8、9個月的時候就會無意識發「爸爸、媽媽」音,1歲左右能有意識叫「爸爸媽媽」。

這個女孩什麼都不會叫,對家長簡單的指令不太能理解,眼神也有點獃滯。

顯然,除了運動發育明顯的障礙外,她也同時存在智力發育的落後。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狀況呢?

有一些危險因素,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運動和智力發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出生前如母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先兆流產,分娩年齡較大等情況;

出生時早產、缺氧、敗血症等;

出生後黃疸、低血糖、病毒感染等。

還有一些兒童,找不到上述明確的危險因素,仍存在明顯的運動和智力發育落後的情況。

有些還伴有長相特殊、多發器官的發育異常、代謝障礙等情況的。

這些兒童更多的要考慮先天因素引起的異常可能性大,應該進一步檢查多種生化指標、染色體、基因。

不同的發病原因,進行後期治療的側重點不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同。

而今天這個小妹妹,確實需要詳細的檢查一下。

「醫生,才開學一個多星期,這臭小子已經被老師投訴3次了!上課小動作不停,寫個作業不知道要罵他多少次……」

「醫生,我兒子為什麼脖子總是往一邊扭,他說他控制不了……」

「醫生,我家寶寶4歲了,還經常摔跤,動作一點都不協調,隔壁老王家2歲多的小孩都比他靈活……」

「醫生,快替我教訓一下他,上了初中變了一個人一樣,叛逆的要命,誰的話都不聽……」

人群像潮水一樣,來了又去。

不知不覺,看看錶已經中午12:10,診桌對面還坐著一個焦慮的爸爸。

假裝沒聽見肚子咕咕叫。詢問、解答,敲完電子病歷最後一個字。

目送家長安心離去。

跟高醫生看完半天門診,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心中的疑問,是不是多少找到一點答案呢?

兒童心理行為康復科,從名稱來看(辣么多字……),都知道是整合了很多專業的一個系統。

事實上,想要在這個專科勝任工作,醫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兒科、神經科、精神科、心理學、兒童保健、康復醫學、預防醫學、遺傳學等多個學科功底。

這個學科,以兒童大腦的發育為核心,圍繞發育里程碑發展出的一切神經行為心理主題,有一個很洋氣的名字,也叫做發育行為兒科

其中,再整合康復學科,對發育落後的兒童,進行綜合促進和提升。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學科,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非常高。

也因此,很多家長來到門診紛紛表示,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學科,即使對寶寶發育有很多疑問,也無從求解。

我想,今天之後,你們會對這個學科有了初步了解。

通俗的講,這個學科就是幫助爸爸媽媽解決與兒童綜合發展有關的一切問題:

走路、跑跳、說話、學習、能不能專心、是不是動作協調、會不會與人交往、有沒有照顧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心理健不健康、人際關係好不好、能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習社會生活等等等等。

兒童絕對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要努力把從來沒有獲得的感知覺、運動、認知、語言、社交、心理能力發展出來,再通過不斷練習、統合,達到熟練掌握。

這些基礎能力,就好像是房屋的地基,在生命早期發展好了,往後那些複雜的能力就可以繼續在地基上搭磚建瓦,人生這個漂亮房子就輕輕鬆鬆蓋好了。

沒有發展好的能力,都有可能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破壞這個發展歷程,甚至為兒童的美好未來蒙上陰影。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多動症兒童,很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因注意力、行為、情緒等調控障礙,無法堅持專心聽講,無法遵守秩序,情緒容易波動。

如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幫助,不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和關注,極易出現學習成績下降,自我評價差。

兒童與家長和老師不斷衝突,厭學、違紀,逐漸被主流環境邊緣化,出現不良行為的機率明顯增高。結果就是天資白白浪費,可能還會走上歧途。

高醫生所在的團隊建立於1998年,是深圳市最早開始的兒童心理行為專科,也是廣東省第一批心理行為示範單位。

發展至今,已經成長為有50多名醫生、護士、治療師,近5000平方米門診區加一層住院部的全市最大規模。

高醫生和這個優秀的團隊一起走過了十多個年頭。

努力讓每一個兒童最大程度的發展,迎接美麗人生,是高醫生和同事們一直在做的事。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延 的精彩文章:

颱風「瑪娃」都北上尋親了,親子依戀的需要遠比想像中更強烈

TAG:高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