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小剛:美好就是《芳華》,沒過下一代的審,卻走進了觀眾的心

馮小剛:美好就是《芳華》,沒過下一代的審,卻走進了觀眾的心

三十年前,馮小剛比現在瘦,瘦的像現在ipone x的充電器線。

1985年,他來到北京電視台當美工,邊幹活邊學習,得空的時候看王朔寫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當看到一句:

想開點,現在刻骨銘心的慘痛,過個幾十年再回頭看看,你就會覺得無足輕重。

馮小剛邊看邊罵,真特么孫子。

當年王朔的這句話,對馮小剛來說像迷藥,讓他出現眩暈感,就像年輕時代的徐帆,也會讓馮小剛出現眩暈感。

從那天起,他和王朔一幫朋友在一起玩,在大院子弟聚會上,由於出生一般,加上長相如東南亞人等諸多問題,聚會上常處於末席。

那時候的馮小剛也許從未想到,三十年後,處於聚會末席的他,會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大導演。

連他微博隨便說幾句話,都會遭到一堆小網紅的狂噴,說他不尊重中國女性,是個手拿保溫杯的劣質叔叔。

按理說,拍電影這活,就像遇到一個美女,看上去光鮮,幹起來特累。

當年,張藝謀拍《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場面就像進入澳門賭場,金碧輝煌。

上映後,張導一心要干出第一票房。

可是好朋友王朔第一個站出來就噴:「張藝謀拍電影不會講故事,就像個裝修大師!難道我對他不能有看法。」

說完這句,王朔還是不過癮,又補一句:「《滿城黃金甲》我沒看,地主才認為金子是最好的。」

言外之意,就是陝西來的張藝謀一個字:土!

王朔是北京人,北京人都有一句名言:我幹什麼成什麼,我什麼都沒幹,所以什麼都沒成。

王朔也客串過演員,姜文拍《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還客串了一把小混混老大。

說了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五湖震蕩和為貴!」就被死命往天上拋了,拋了一整天,腰都拋折了。後來王朔說:

「拍戲這活,真特么不是人乾的。」

有一年,有人問馮小剛的好朋友馬未都,說馮小剛該有一個億吧。

馬未都說:「你把馮小剛想小了,怎麼著也有十個億。」馬未都又想了想說了句和王朔一樣的話:

「拍戲這活,也真特么不是人乾的。」

拍戲有多苦,馮小剛最知道。

拍《1942》的時候, 所有的拍攝都是在沒有人煙的地方,空氣中到處飛著沙子。

拍完戲回到北京,徐帆去醫院看眼睛,因為現場很臟,風裡都是灰塵,所以角膜也特別臟,她的眼睛過敏很厲害。醫生說,你再不治都要瞎了。

怪不得,有人說拍電影就是玩命,要麼玩自己的,要麼就玩別人的。

其實,當導演就是民工頭子,進了片場就是「各部門就位,抓緊幹活!」跟民工頭子喊:「薛狗子,把那個妹子綁過來,別弄死了。」差不多!

導演在劇場,有時候還得扮演獨裁軍閥。

嗓門要大,要能喊麥。

「那女的,錯了,錯了,表情不到位,要入戲懂不懂!」

「那男的,別跟個電線杆子似得,要懂得配合!」

當導演,嗓門要大,嗓門小了,女演員上來就會欺負你。沒有執行力,沒有點脾氣,一部拍一年的戲,演員可以給你演一輩子。

劇組殺青,喝一場大酒,跟過年似得。過幾天出席紅毯,換上西裝,搞得跟阿里巴巴的部門經理似的。

這樣的事,馮小剛從1985年開始,一干就是三十年。吃的盒飯比吃的正餐都多,修理過的演員比建鳥巢的民工都多。

「喊麥」的馮小剛

我媽媽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為拍電影而生的,一種人為看電影而生的。

馮小剛就是為拍電影而生的,過去三十年好像一直都在拍電影,拍完電影再拿去過審。有時候審不過,有時候有神助。

2005年,馮小剛拍《天下無賊》,王剛當編劇,戲拍完了過審不了。

部門給出的回復是:「沒有盜賊變好人的先例!」馮小剛找劉震雲幫忙,劉震雲也沒轍。

只好回來找王朔,王朔說你們都傻逼了。「讓女主懷孕不就得了,為了下一代,符合價值觀!」然後戲就過了。

王朔就是馮小剛的神!

2012年,馮小剛拍《1942》,早在18年前,他就看到劉震雲的小說,這18年,是要資金沒資金,要政治環境沒政治環境。

他就一直傻逼逼等,等到可以拍了。整個劇組在冰天雪地里拍攝了一年,可以想像,冰天雪地,把誰扔進去,誰都得傻逼。

整個拍攝過程,用三個成語概括:

魂牽夢縈,艱難苦恨,靡費極大。

殺青那天,馮小剛穿著破棉襖站在大卡車上,他要是不開口說話,估計許多人都看不出他是徐帆老師的老公。

實在是太邋遢了,比看我文章還罵我的人還邋遢。

馮小剛站在卡車上,像秋收起義時候的毛主席,上去就是一通感謝,劉震雲上去也是一通感謝。搞得像農村包圍了城市一樣。

等到電影剪輯完了,突發情況是過不了審。馮小剛找了人,費了老鼻子勁過了。

後來記者問,是誰幫的忙?馮導笑容很神秘,一如他長相。回答了三個字:

不能說!

上映第一天,票房首映日票房2600萬元,幾天下來,《1942》虧了,整個電影拍攝費用是5個億。

張國立去看馮小剛,馮小剛哭了,哭得像個傻逼。張國立說:

這是第一次見他哭,為了錢哭。

為了還拍《1942》的錢,馮小剛又拍了《私人訂製》,看完之後,許多人嘲笑說馮氏幽默已經過時了。

但了解馮小剛的都知道,拍《私人訂製》那是馮小剛玩票的電影,對他來說太簡單了,但是賺錢啊。他賺錢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給《1942》還債。

電影《私人訂製》出來後,有水軍就說了,趕緊掏保護費,不然我黑死你丫的。

馮小剛直接怒了,丫掏個屁的保護費!結果一夜之間,水軍刷屏,拉低評分,可勁地弄馮小剛。

馮小剛拍桌子,孫子們,來吧,讓我們互相傷害!

時隔5年,馮小剛又為《芳華》哽咽

2015年拍《我不是潘金蓮》,電影好不好看,大家都知道。

但是在這部電影里,確實可以看出馮小剛的全部努力,從劇本到構思再到拍攝,七個字概括:

超越自己,一起飛!

後來,《我不是潘金蓮》順利過審。

馮小剛在回憶錄《我把青春獻給你》中曾說,「一部處處需要妥協的影片,即便拍出來,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這段話聽上去,好像馮小剛拍電影像神風敢死隊,一副隨時準備就義的樣子。

最後,馮小剛還是妥協了。他說:「但為了讓這部片子能順利出來,還是做了一定的修改。所幸的是,電影局最終同意放行。 」

好多人說馮小剛是個滑頭,善於妥協。

比如和菜頭也說,馮小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過審。那些說馮小剛愛妥協的人,其實都是因為你光著腳的人,不知道穿皮鞋的走遠路的難。

你想任性是吧,投資人說了,沒問題,五個億明天立馬還。

導演孫建君總算說了句人話:他得平衡審查,平衡製片人投了資能掙錢,還得保持作為一個50多歲的導演不能再玩輕飄了,得放點自己的思想進去,他不能為老不尊。

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到,馮小剛這些年只要出場,穿黑風衣,戴帽子,走起路來跺著腳,像小鋼炮。

倒有點越活像王朔了,說話也是王朔附體:

1. 有些投資人,今天拿到了這個IP,明天說拿到了那個IP,全都是P。

2. 我拍《芳華》用的全是新人,不光是為了成本考量,主要是不願意跟大明星廢話。你說一談劇本,大明星後面跟著五、六個人,跟保鏢似的,怎麼談劇本啊。這幫大明星,提前三天進組算仗義的了。

往小里說:馮小剛做事越來越像他好朋友馬未都,踏踏實實,越來越走心。說起話來越來越王朔,老說一些沒有情商的大實話。

拍電影,也越來越誠實。聰明人都發現,馮小剛30年的努力,只為活成一個誠實的人。

拍電影,不要油腔滑調,要有思想,要厚重,要宏大敘事,要洞穿人性,他只想把電影拍成自己想看的樣子。

比如《集結號》,是講一個老兵為自己的戰友討回榮譽與公正的故事。

比如《1942》講述我們都是災民的後代,我們曾經有那麼多人死在了逃難的路上。

比如《我不是潘金蓮》講述女人上訪了一輩子,人世荒唐、人間悲劇、政治鬧劇。

馮小剛只想表達:歷史請不要忘記,這塊土地上還有這樣的人。

比如剛剛下架的《芳華》,馮小剛又在努力講述一個時代。

馮小剛不是天才,他的電影里有許多世界電影的影子。

但他試圖努力展示那一代人的壓抑、扭曲,他們在正好的年份,卻過著荒誕到讓人難以置信的生活。

比如,文工團成員之一的何小萍,父親被打倒後,自己也成為一個笑話,被人欺負,父親將她送進部隊的文工團,一心以為:「你到了部隊上,沒有人敢欺負解放軍吧?」

而實際情況則是,她不斷遭受不公平的非議和莫須有的侮辱。

文工團的男演員劉鋒,是學雷鋒標兵,是楷模,是英雄,是完美的人,但其實是壓抑的人,不快樂的人,英雄被定義,是泯滅人性。是被大家寄託的假象。

馮小剛在這部電影里,反思著我們過往的時代。那是個被洗腦的年代,即使是英雄的雷鋒,其實也是壓抑了人性的犧牲品。

「我拍每一部電影都是認真的,只是這部電影,對我特別的意義,我對那段時光只有兩個字,就是美好。」馮小剛說。

因為那是王朔的青春,也是馮小剛和馬未都一大批人的青春,那代人就是這樣過來的。

誰又能輕易否定自己的青春呢,即使是彷徨、扭曲、掙扎,但那依然是青春的樣子,青春的樣子就應該是美好的。

不管什麼時候上映,馮小剛都在這部電影里找到了自己。

電影上映越推遲,也越神秘。因為好多事,即使像馮小剛這樣的老江湖,也捉摸不定。

再牛逼的人,有時候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上海首映禮上,馮小剛聊到檔期。就說了一句:

「還沒有開始,就要說告別了……」

然後便是一度哽咽,數度鞠躬。

馮小剛也不再年輕,看上去他真的老了。

人越老越固執,越老越容易堅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去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王健林排片滯後,馮小剛還撒嬌地寫了一封信:

小女子斗膽再進一言,如您橫掃千軍如卷席,把奴家等同於小牆皮,那麼請您除惡務盡,給俺零排片,讓潘家金蓮自生自滅去吧!

只是今年,《芳華》如果上映,馮小剛這封信也許都不知道該寄給誰了。

有時候想想,堅守自我如同刀口舔血,也許多走一步,便會步入深淵。

馮小剛是不合時宜的。

今年,一個朋友參加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飯桌上十個人,一個導演,2個影迷,剩下全是投資人,整個飯桌上,沒有一個人聊電影,全部都在聊如何獲得高票房。

朋友回來感慨:這就是中國電影現狀,大家都想掙快錢,搞投資,沒有一個人想打磨手藝,拍一部好電影。

不得不說,作為影迷,等了好幾個月,芳華竟然突然下架,這個十一真的真的很遺憾。

也許馮小剛用了30年的努力,有一切固執堅守的資本。但馮小剛也是艱難的,就像他說過的那句話:

牽著你的手,就象左手牽右手沒感覺,但砍下去也會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花雪月說 的精彩文章:

摸金校尉恪守千年的傳奇,件件是駭人聽聞的絕密
藏在國境邊的港口城,也許是你對旅行期待已久的嚮往

TAG:風花雪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