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我們都在帶病生活,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我們都在帶病生活,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我們都在帶病生活

有數據統計,中國有七成以上的人口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那麼,其他近三成的人呢?他們是已經被確診的病患。

2016年的世界衛生日,WHO發布一組驚人的數據,稱中國在已有的1.1億糖尿病患者的基礎上,有5億以上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一半左右的中國人是糖尿病大軍的後備役部隊。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統計,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糖尿病患病率為9.7%,中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近3億人。

根據衛計委2016年的調查,我國2.22億老年人中近1.5億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現象普遍,91.2%的已故老人死於慢性病。專家預言,未來十幾年,慢性病在中國將呈「井噴式」爆發。

因此,有人開玩笑說:我們不是在醫院裡正在治療,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了。

病人為何越治越多

醫生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築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

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排隊挂號、住院無床」成為了各大醫院的常態。

從醫生個人來說,病人越來越多,說明自己醫術高、口碑好,患者認可。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說,病人越來越多,則說明醫學發展走入誤區,重治療輕預防,醫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中國古語說得好:上醫治未病。這句話道出了『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因此,解決13億人的健康問題,絕不能靠打針吃藥,而要靠預防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說明醫生的本領越來越高,醫學越來越有希望。

預防為主,是我國的衛生工作方針。但是,由於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這一方針淪為一句口號。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最好的醫院是家,最好的藥材是食物,最好的康復是運動,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生命是一個人的財富,健康是一個人的責任。「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這正是對生命規律和健康追求的深刻總結。

過去,「無病即健康」的觀念成為人們的潛意識,健康被寄托在「治病」上,花錢吃藥打針動手術,結果錢花了罪受了,卻依然得不到真正的健康。

如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保持健康,醫學不過是其最後防線,生命品質,更多維繫在自己手中。其實,中醫早就提倡「三分治、七分養」,國外亦有「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的說法。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就被列為公認的四大健康基石。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影響健康因素中,生物學因素佔15%、環境影響佔17%、行為和生活方式佔60%、醫療服務僅佔8%。然而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僅有11.2%的居民能夠保持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健康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能力,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自覺、不改正,再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102歲的長壽「藥王」有哪些健康秘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