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儒教與基督教之比較

淺談儒教與基督教之比較

本文將從神觀、人道觀、苦難觀、罪惡觀、救贖觀五個方面來對儒教與基督教進行比較。而比較的方法則是首先分別說明儒教以及基督教關於這五個方面的觀點,然後對其異同點進行分析與總結,並找出福音切入點,說明如何針對儒教信徒傳福音。

1

神觀

儒教的神觀

商朝時,人們稱神為「帝」或「上帝」,其神秘性的成分佔有主導地位。正如張光直所說的上帝在商朝人民的心中是至高的存有,對人間的一切擁有終極的權柄。而周朝時,天的觀念興起,逐漸代替上帝,但是,這時的天是有位格的。認為天是造化者,是慈悲者,是同在者,是公義者。

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秦儒家,他們將商周以來的天的觀念進行了調整,並偏重在道德和政治實踐上。論語記載孔子15次論及天,如:「天喪予」、「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天厭之」等,因此孔子是肯定天之存在及其位格。

孟子多次引用經典之天,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並且孟子也承認天之位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是他也轉化天之神性,走向自然性:「天時不如地利」。

荀子認為天是沒有意志的自然,人間治亂與天無關。

漢朝時董仲舒主張天但不全屬儒,王充反對天有意志,宋朝時朱熹強調天即理,否認天有位格,而王守仁、王夫之等儒家學者也反對天有位格。因此儒家對於神或者說天的觀念是從有位格到自然化到義理化改變的。

基督教的神觀

基督教認為是有神的,並且神是有位格的,是主體,是創造者,並主動向人啟示自己。

儒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從以上討論來看,先秦時代的儒家對於「天」的看法與基督教里的具有位格的神,基本上大體是相似、相通、或同質的。只是,後來,儒家對於天的看法漸漸改變,才會和基督教的看法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與他們談論基督教的神觀。

2

人道觀

儒家的人道觀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人應該發揚其道德實踐,即儒家所強調的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肉身成道,故需入世。儒家的入世精神表現在其強調「經世致用」的觀念,也就是透過「入世」和為政達到致天下於太平的抱負。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儒家學者都認為人性本善,荀子便主張性惡論。

基督教的人道觀

基督教主張人性本善,因為人是按著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但是,自從人墮落之後,人們就已迷失,無法行善。人無法肉身成道,故需神道成肉身。而對於入世的看法,基督教則主張基督徒應該是身在世界,心卻不屬這世界,即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儒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儒教對於人道觀的看法,基本上是與基督教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區別則在於儒教更強調人性本善,而基督教則強調人類墮落之後,人的本性就是惡的了。

針對人道觀這一部分,可以從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角度去與儒教的信徒談論福音。因為孟子主張性善論,而荀子則主張性惡論,為什麼兩個偉大的儒家學者的觀點如此不同呢?然後就可以談論基督教的觀點,讓他們更加明白人的本質。

3

苦難觀

儒家的苦難觀

儒家首先肯定了苦難的存在,孟子認為苦難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人陷溺所致。面對苦難的態度應該是人要忍受苦難,將來才能擔當大任。

基督教的苦難觀

基督教也是肯定苦難的存在,認為苦難產生的原因是世人犯罪或者魔鬼攻擊或者神的祝福,而人應該面對至暫至輕的苦難,將來享有永遠的榮耀。

儒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儒教和基督教都是肯定了苦難的存在,都認為人應該面對苦難,但是,他們對於苦難產生的原因以及面對苦難的動機的看法是不同的。儒家強調苦難是人陷溺引起的,但是,當人類不陷溺時,苦難也並沒有消失,而且儒家認為忍受苦難是為了擔當大任,追求的是短暫的榮耀,而基督教則強調苦難產生的原因並不單單是因為人的原因,而且,忍受苦難是為了能夠承受永恆的榮耀。

4

罪惡觀

儒教的罪惡觀

儒教認為罪惡是由氣質之性發出,罪惡是客觀的事實,儒教看重罪行,鼓勵人克己復禮。

基督教的罪惡觀

基督教認為罪惡是因為人類犯罪所致,與天、人、物、我的關係均遭到破壞,罪是一種權勢,看重罪性,認為人類無法脫離罪。

儒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儒教更強調人的罪行,所以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人類可以克服罪惡,而基督教則強調罪性,即使人們在外在行為上真的達到完全,但人類還是有罪性。由於對罪惡的看法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儒教和基督教對救贖觀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其實,基督教對罪的看法是非常廣泛的,而與之能夠所對應的是孔子所強調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當與人談論罪的問題時,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這樣的話,儒家學者可能更容易接受。

5

救贖觀

儒家的救贖觀

儒家強調自力,即儒家所提倡的內聖外王,通過內在超越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基督教的救贖觀

基督教認為人無法自救,所以強調外力,即人需要悔改的心,相信並且接受基督為個人的救主才能得救。

儒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儒教強調自力,而基督教則強調他力,並且儒家所謂的的救贖只是成為君子,是現世的成聖。他們的永恆不是人以超越的生命在天堂繼續存在,而是以短暫的人生為本,由後人繼承前人的思想與價值觀。而基督教的永恆觀是指基督徒會以從神而來的新生命在天堂繼續存在的永恆。

綜上所述,雖然基督教與儒教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在一些問題上也是有其相同之處的,所以,對於向儒教信徒傳福音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性善論、人類性善的超越根源、上帝有位格的證據、人性本善、上帝是沉默的、人性不只有善、人類的核心問題、復和的關係、說話的上帝等方面。

參考書目:

黃孝光:《世界宗教比較》,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2012年6 月19-22日。

庄祖鯤。《說禪論道》,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簡明世界宗教比較》。

聚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見證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