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騙子橫行,父母如何在澳大利亞躲過一場晚來浩劫?

騙子橫行,父母如何在澳大利亞躲過一場晚來浩劫?

置頂《澳洲財經見聞》,隨時獲得最新澳洲財經資訊

歡迎原創作者主動投稿

點擊文章底部「寫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觀點

覺得字體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進行設置,把字體調大

喜歡就分享出去,讓原創充滿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6977字|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

身在大城市辛苦奔波的你,能想像只因一場騙局,就陷入了家庭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的窘境嗎?

近日,網上一則反映老年人理財被騙的文章再次受到廣泛關註:

北京老年維權服務熱線自去年7月開通以來,接到了上百起老人被騙房子的諮詢。他們有個共同點,都曾在公證處簽署過以名下房產抵押貸款的協議,並自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籤署了全權委託協議,委託第三人全權處理自己的財產。結果房產被賤賣過戶,交易價格往往遠低於市價。

接下來,老人們分別於某一日被告知,自己的房產已被賤賣過戶,交易價格往往遠低於市價。而房款早已被當初委託的受託人代為償還老人欠下的貸款,分文不剩。更有甚者,由於交易價格過低,變賣房產後仍資不抵債,不但失去房產,還欠下了高利貸。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意為老年人見多識廣,對事情的分析判斷經驗充足,不容易被表現所蒙蔽。可小時候常教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父母;為何在年邁後卻輕易就相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語」呢?

理財、保健品、電話詐騙是老年人最容易受騙的三大陷阱,「以房養老」可歸入理財一類。一般來說,騙子的操作手法是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設之以害。

不要指責被騙者是「老糊塗」,一些老年人基於困窘的當下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再加上警惕意識不足,掉入騙子的精準詐騙中,不該被輿論「圍毆」。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卻往往是詐騙分子主要的行騙對象,他們一旦上當,遭受的往往是財產和精神的雙重打擊。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3人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63.4%的受訪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騙,74.6%的受訪者覺得老年人最常被養生保健類騙局所迷惑。

以老人為目標的騙局層出不窮,在澳洲也不例外。

閱讀導航

一、澳大利亞詐騙活動報告

二、澳大利亞老年人需注意防範的騙局

三、在澳父母移民需注意傳銷陷阱

四、老年人為何容易被騙?

澳大利亞詐騙活動報告

根據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年度針對性詐騙報道》(Targeting Scams report),澳大利亞詐騙活動的受害者數量在2016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2015年上報的詐騙活動數量相比增加了47%。

55歲以上的澳大利亞人佔Scamwatch報告的45%。約會和浪漫詐騙占虧損最多,投資騙局詐騙佔下一個最高的損失。

在2017年上半年,澳大利亞投資者因投資詐騙共損失約1330萬澳元。在此期間,ACCC共收到910份詐騙投訴,其中大多數投訴的受害者在35到44歲之間,緊隨其後的是超過65歲的老年投資者居多。

澳大利亞的詐騙居高不下,7月第一周已經統計出的投資損失就達到650,000美元。

ACCC不斷努力推動杜絕詐騙行動,2016年該機構曾對潛在的詐騙受害者發出近3000封郵件,其中74%的潛在受害者因此而停止了向詐騙分子匯款。

ACCC去年也開始和金融機構、電信服務提供商及Facebook合作,採用更好的詐騙預防系統,今年這一工作也將繼續進行。

澳大利亞老年人需注意防範的騙局

以前的詐騙一般出現在信箱里。一些印製花哨的印刷品告訴你可以贏上百萬的獎品或獎金。但是現在的詐騙已經慢慢進入了澳大利亞人的手機、電子郵件和私生活,變得越來越難以識別。

1

預付費用詐騙

這種預付費用詐騙以多種形式出現,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詐騙犯說你贏了xxx獎項或者錢財,讓你預付一筆資金,可以是現金支付或電匯。最典型的是受害者收到一個電話,說是政府某個機構、銀行或其他信託機構的代表打來的,通知他們可以領取一筆退還款,或是多交的稅款和收費。然後,行騙者會要求受害者預交一筆用來支付行政管理費的費用。

需提防:

預付費用詐騙、偽造的住旅館結算憑證、瓜分遺產騙局、公寓出租騙局以及來自珠寶公司的某種利潤的承諾。

避免成為受害者須知:

據「詐騙觀察」(Scamwatch)說,政府部門不會要求任何提出退回部分稅款的申請人支付預付費。在收到不確切是誰打來的電話時要通過第三方核查,以確定打電話的人是他所說的公司的僱員,並要想一下自己是否有這種退款的可能。

2

釣魚及身份失竊

在電子郵件里非常普遍,並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簡訊里。受害者會收到一個號稱來自政府部門、財政部門或工商企業的信息,說要更新或核實他們的個人信息,或者是要將他們的個人信息交給一項抽獎組織者。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認為,這種形式的詐騙非常普遍,而且受害者通常不願報告。

需提防:

任何要求你提供個人信息的人,其中包括登錄名和密碼

避免成為受害者須知:

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建議不要理會任何你不知道的,要求你提供信息以證實或更新你個人信息的電郵或簡訊。即便是看上去來自哪個官方渠道的電郵,你還是要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他們是否發過這樣的電郵。千萬不要點擊電郵里的鏈接,因為這種連接可能含有有害的軟體。

3

電腦黑客入侵

最普遍的是通過電腦病毒入侵電腦,誘騙受害者接聽未獲邀約的電話。打電話的人通常假扮成IT的人或是某一大公司的人,告訴受害者他們的電腦已經中毒,要求受害者提供遠程登錄許可,並支付一筆費用,由他們來幫助你清除病毒。其他黑客入侵詐騙可能會包括釣魚式電郵。這種詐騙要求受害者提供密碼以登錄受歡迎的社交媒體。當受害者登錄後,實際上是向黑客提供了登錄你朋友或家人賬號的便利。這些人會成為他們下一批受害者。

需提防:

聲稱你電腦中毒了,或由於互聯網故障你的網路有可能會中斷。

避免成為受害者:

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說,最好的防範就是不要應答這種電話。如果有人在未獲邀約的情況打來電話,將電話掛斷就行了。如果你認為電腦中毒了,可以運行殺毒軟體。

4

彩票和獨得的賭金

詐騙犯通常會通知受害者他們中了一個從來都沒有參加過的抽獎。如果他們想要獲得這筆獎金,他們必須提供個人信息或支付一筆預付金。通常來說,這個舉辦抽獎活動的都是海外的機構。現在這種騙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簡訊里。

需提防:

送到你電郵信箱的精美的推銷信件,或通過簡訊收到了彩票公司的宣布。

避免成為受害者:

如你根本沒有買過彩票,你顯然不會贏任何東西。如果有人請你預付款,以便你能獲得他們所稱的獎項,你應該置之不理。

5

網上購物騙局

網上購物詐騙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詐騙犯在網上的分類廣告里刊登一項日常用品的廣告。一旦受害者有意購買這款產品他們就會被告知,先付款。結果是他們永遠都不會收到所定的產品。另外一種方式是詐騙犯為刊登在廣告上的產品付錢。他們在所謂的「意外」地多付了款項之後,會要求收款方通過電匯的方式將多付部分退回。等到受害者發現匯票是假的,或者支票是假的時候,已經為時過晚。

需提防:

網路詐騙用的日常用品包括:二手車、書、船、自行車、包括電話、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和寵物

避免成為受害者:

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告誡消費者當賣方只收支票、匯票或匯款時應該提高警惕。在網上查證購貨的網站是否可靠。

6

意料之外的獎項

就像彩票和獨得的賭金一樣,這種騙局也是要引誘受害者相信他們贏了一項他們從未參加過的抽獎活動的大獎。通常來說這些獎項有渡假或電子產品。當然這項獎品永遠都不會兌現。受害者也是被要求預付一筆行政管理費才能獲得這些獎項。

需提防:

被告知你獲得從未參加過的抽獎活動的獎項。

避免成為受害者:

不要理會所有有關你中獎了之類的通知。而這些抽獎又都是你從來未參加過的。

7

警惕假冒Centrelink詐騙

不法分子假冒來自聯邦人力服務部門或Centrelink的人打來電話,聲稱你有資格提高你的養老金(pension)或福利金,並趁機索要金錢。

這些騙子會說,向你發了一封關於提高你的福利金的信,但是你沒有回復。然後他們會稱,已經把你的檔案寄到了堪培拉。你要麼去堪培拉填寫所要求的表格,要麼支付一筆費用,他們再把這些表格寄給你。」

這些騙子的主要目的是要你給錢,他們通常會要求通過網上轉錢,或者購買iTunes卡來支付。

為了敦促你付錢,他們可能還會威脅,你不解決這件事就不會收到任何福利金。

如何保護自己:

收到類似上面提到的電話,立即掛斷;

如果有疑問,通過獨立的聯繫方式,直接與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聯繫;

絕不要在電話中給出你的個人資料或財務信息,除非你自己打電話取得聯繫,並且電話號碼是可信賴的;

任何要求以禮品卡(例如iTunes)方式付款,都要高度警惕,因為這不是法定的付款方式;

絕對不要通過匯錢或其他方式向你不認識或不信任的人轉錢。

8

約會與婚戀詐騙

這些詐騙犯利用建立個人關係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受害者,並取得他們的信任,然後以生病、家庭危機或前去與受害者見面錢不夠等借口騙取他們的錢。這些騙子在戀愛婚姻網站登記的個人資料都是造假的。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保護委員會(ACCC)表示,愛情騙局讓人損失的金錢比任何詐騙活動都多得多,而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最容易上當。

這類騙子偏好在社交媒體尋找目標。

為防範愛情騙局,ACCC詐騙觀察單位提出以下建議:

絕對不要提供你的財務情況,或是匯款給你在網上碰到的人。

在谷歌圖片上搜尋,確認每一張照片的真偽。

當詐騙者為了避免身分曝光而傾向使用私人電郵或電話時,要非常小心你已從約會網站下線。

不要分享私密照或使用網路攝影機拍攝私密影像,這麼做有可能遭到勒索。

需提防:

網上的聯絡人向你要錢,特別是要你通過匯票、電匯或國際資金轉帳的形式支付。詐騙犯還會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9

手機詐騙

手機詐騙形式各異,其中包括電話鈴聲、抽獎及未接電話,騙取錢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警告說,那些「免費的」和「廉價的」電話鈴聲可能最終會收費昂貴。

需提防:

與訂閱有關聯的和來自未知電話號碼的未接電話有關的付款要求,以及以19開頭的澳大利亞電話號碼,這種電話會收取高額電話費。

避免成為受害者:

應閱讀所有抽獎的條款和條件,不要回復未來自未知電話號碼的未接電話和簡訊。

在當前這個社會,詐騙手段不斷增多,有很大的比例都以高齡者為目標。老人很容易成為詐騙受害者,究竟是單純的貪念作祟?還是因為他們更傾向於相信他人?

10

移民局遣返騙局

這些騙子瞄準移民和臨時簽證持有人,聲稱他們的移民文件或者簽證狀態有問題,他們需要支付一筆費用來修正這一問題,才能避免被遣送。這些騙子往往通過社交媒體來收集個人信息,令他們的要求看上去更合法。」

騙子們也許試圖通過不停地打電話和恐嚇你來給你施壓,甚至威脅派警察到你家中。你只要掛斷電話,不需回應。要是你把錢給了騙子,你就再也看不到了。

如果你有疑問,不要使用任何騙子們提供的聯繫詳情,而要自己查找政府部門或有關機構的聯繫方式,或者在網上、致電或者電郵他們。」

如何保護自己:

如接到任何自稱來自移民部或任何政府機構的人突然打來的電話,告訴你除非你付錢,否則就會被遣返,掛斷電話;

如果你對有人說來自移民部心存懷疑,直接與移民部聯繫。不要使用任何打電話者提供的電話號碼、郵件地址或網站。請通過獨立的方法找到聯繫方式,例如電話簿或網上搜查。

永遠不要向任何你不認識或不信任的人匯錢或付款

永遠不要在電話中給出你的個人信息、銀行帳號或信用卡資料,除非你確認自己是與可信的對方交談,你也理解為何對方會打電話給你。如果你覺得自己向騙子提供了資料,請立即聯繫你的銀行或金融機構。

要小心你支付的移民和邊境保護部(DIBP)費用,確保你明白為何要支付。你可以通過以下網頁來核查DIBP收費。http://www.border.gov.au/Trav/Visa/Fees (link is external).

了解你的簽證狀態和相關的權利。

在澳父母移民需注意傳銷陷阱

不知道什麼時候,換湯不換藥的傳銷組織悄悄瞄上了老年人這一群體。

在澳洲的華人圈中,也是盤踞各式各樣的傳銷,既有已經被抓丶被告的非法傳銷(如CKB168丶珍寶幣等),也有「誠實經營「的合法直銷(如安利)等。其中最為火熱的就是保健品傳銷。

受騙的老人中不乏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從農村老人到大學教授,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很大一部分被騙華人是靠父母移民簽證來到澳洲,在澳洲沒有自己的固有的社交圈,英語能力不足,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由此以來,很可能由於孤獨而輕信他人。

目前,一些保健品公司專門開發了一套針對老年人的騙術,從打「親情牌」到免費的「健康講座」,層層滲透。老人們對「專家」的信任遠遠超過了對「子女」的信任。

一些老移民憑藉著過硬的人際關係獲得了一定收益,也有新移民因為無法發展下線而血本無歸。所以,是否加入傳銷除了認清該公司的本質外,還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條件,稍不留神就被騙得傾家蕩產。

根據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介紹,俗稱為非法傳銷的「金字塔」銷售計劃在澳大利亞是違法的,也是風險大的迅速致富計劃。

你可能從朋友、家人或鄰居那裡聽到過這些計劃,因為通常這種銷售方式會通過舉辦講座、舉行家中聚會、電話、電郵、郵寄或社交媒體來層層招募成員。在一個典型的「金字塔」計划下,你須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加入。

而你的收益倚賴於你去說服其他的新人來加入。為了讓加入的每個人都賺錢,這需要永無休止的發展新成員。而在現實中,有意願加入計劃的人數,以及進入到這項計劃中的錢很快就會衰竭。

一些「金字塔」傳銷計劃的宣傳通過介紹價格虛高,質量欠佳,難以銷售或沒有用途的產品來掩飾其真正的目的,因為通過招募更多成員賺錢依然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金字塔」傳銷計划下,唯一進行的「買賣」實際上所換取的是架構中新下線的權益。後加入的人認為他們也能像上層一樣賺到錢。

實際上,當這個計劃崩塌時,不但造成金錢損失,人際關係、友誼甚至婚姻都可能因此遭到破壞。

在澳洲,推廣或者加入「金字塔」計劃是違法的。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指出,金字塔計劃與推薦性銷售(referral selling)的主要區別是,金字塔銷售的收入基於部分介紹費用,而推薦性銷售則是對銷售或轉售產皮和服務給予提成。

金字塔銷售是違反消費者法的,但是金字塔計劃和多層次營銷之間的區別非常細微,難以辨別,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

在2015年,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起訴了消費計分卡計劃Lyoness公司,稱該公司涉嫌非法「金字塔」傳銷,但是法庭最終卻認為,該公司對其成員的現金獎勵計劃並非是基於介紹新成員加入,而是基於新成員參與購物活動,從而判ACCC敗訴。

消費者行動法律中心稱,在澳大利亞法律下,金字塔計劃與多層次營銷的一項主要區別是「在該計划下是否有真實的(產品)交易」。

「我們所知道的那些(多層銷售)計劃是,計劃頂層的人獲利,經營得不錯,而他們令低層的人有所不利。」

「人們會被『你可以自己做老闆賺錢』的說法而吸引……人們認為這會改變他們的財務狀況而受到吸引,而現實往往非常不同。」

哪些跡象應該引起警惕:

你得到這樣一個機會來加入一個團體,計劃或團隊,而你需要招募新的成員才能賺到錢。

這項計劃中包括銷售毫無價值或者價值可疑的產品或服務,而銷售這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這一計劃。

有大筆的前期投入成本。

宣傳者稱「這不是一項金字塔計劃」,或者「這完全是合法的」。

如何保護你自己?

不要讓任何人給你壓力作出有關錢或投資的決定 - 總是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

要警惕聲稱可以保證收入的計劃或產品;

考慮你所被承諾得到的獎勵,是否倚賴於銷售產品;如果是的話,這些產品是否有價值,是否價格合理,是否確實有消費者需求;

要記住家人和朋友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你拉入一個金字塔計劃;

不僅是宣傳金字塔計劃,加入這些計劃也是違法的。

老年人為何容易被騙?

按理說,比較起年輕人,老年人涉世經驗豐富,被騙的幾率要小,為何還屢屢陷入受騙圈套里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四點:

1

社會信息攝入少

雖然現在信息發達,但大部分老年人對社會信息攝入依然較少,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會相對片面。手段高明的騙子們常常會利用老年人更關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謂權威的心理特點,而請君入甕。

2

物質健康需求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後經濟狀況不夠穩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欺騙。

3

缺乏親情是關鍵

現在老人們追求新奇事物,一些健康消費的需求在逐漸提高,而且老人對於感情的心理需求也非常強烈。可老人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鴻溝,卻在逐漸加大。大多數情況下,老人在新家庭里都不怎麼具有話語權,孩子大都是早出晚歸,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很少有與老人交流談心的。因此,缺少社會交流和家人關愛的老人,自然容易被騙子們的「親情牌」所打動。

4

詐騙形式多樣化

對老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上漲等背景下,老齡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許以重利等融資投資中去。老年人是投資理財風險防範最弱的群體,投資理財知識缺乏,獲取市場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軟。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這些「弱點」,設下投資理財陷阱,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

因為孤寂,老年人變得脆弱、偏執、敏感,他們需要情感依賴,需要良好的傾聽者,當子女不在身邊或子女工作忙碌無暇照顧他們時,那些利用各種形式各種銷售渠道的行騙者就「趁虛而入」了。

所以要防止老年人被騙,更多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入手。首先要多關注老人的自我價值。老人也想致富,不過有些人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自我價值——希望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個累贅。

所以作為子女的,平時可以多關注到老人的自我價值,即便不能陪在身邊,也可以經常參與他們的生活決策,建議他們找點事做,而不是一味地塞錢,忽視了他們內心的需求。使老年人感覺到安全與陪伴,並讓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

END

老年人屢屢成為各種騙局的受害者,並不是一句「容易上當」就能解釋的,而是有著複雜的社會心理原因。某保健品傳銷組織的員工培訓手冊,對這個問題的分析頗有啟發意義:一是老年人對死亡有恐懼,二是老年人愛貪小便宜,三是老年人缺乏傾訴對象,四是老年人大多有老年病。

這些分析也許並不全面,但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展現出老人受騙的心理基礎:對死亡的恐懼,對孤獨的害怕,對陪伴的嚮往,對健康的渴望,種種心理訴求驅使之下,讓老人更容易被那些空頭許諾的騙局所迷惑。

「最好的孝順,是讓父母趕上這個時代。」

父母一輩,大多成長於物質不夠豐富的時代,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可能很難扭轉。進入信息魚龍混雜的時代,不少騙局都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借屍還魂。僅靠父輩過去的人生經驗,應對詐騙已很難做到遊刃有餘。面對那些對謠言和騙局的免疫能力相對較低的父母,為人子女者,不僅應該幫他們正本清源,更應該幫助他們保持不斷學習新知識的狀態。

此前,一篇題為《我是怎麼騙老人買保健品的》文章提到,騙子們向空巢老人推銷保健品前,竟能做到每天8小時陪伴、過年過節噓寒問暖,「比親閨女親兒子還親」。這個反面案例說明,有時候上當受騙不僅是一個知識判斷的問題,更是一個情感交流的問題。

有些老年人明知被騙,卻心甘情願,這種問題更嚴重,兒女們須為此反思,為何寧願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自己?

身為子女不僅需要對老人進行知識的普及、理性的說服,也需要給予父母更多溫情的陪伴、親情的依偎,才能防止他們在「情感營銷」面前束手就擒。別等到父母的養老錢都被騙光,才後悔自己平時與父母的交流太少,對老人的關愛不夠,讓騙子們有了可乘之機。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老齡化作為人口新陳代謝的方式,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挑戰。讓老人遠離詐騙,讓銀髮社會更多歡樂祥和,以孝順的名義,以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名義,更是以愛之名。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

本文製圖:Chloe

本文參考文獻來源:

https://www.scamwatch.gov.au/news/australians-lost-nearly-300-million-to-scams-in-2016,SBS,澳洲人報、悉尼先驅晨報、abc news、澳洲金融評論報

澳洲財經見聞從起步到現在,

一直堅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希望我們的堅持能為讀者帶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

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財經見聞 的精彩文章:

「貝加爾湖效應」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未來誰能統一電商市場
參與「小朋友畫廊」的你,不是傻,而是善良

TAG:澳洲財經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