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的領導者是誰?
南京保衛戰是繼淞滬會戰後,中日雙方展開的又一場大戰。當時戰役即將打響之際,中方的軍事指揮官一直無法確定人選,直到後來,有一個人自告奮勇站了出來,決定承擔此位,這個人是誰呢?此人便是南京保衛戰的守軍長官唐生智。
唐生智(1889年–1970年4月6日),字孟瀟,出生於湖南東安的蘆洪市,是一位中國軍人。他在中華民國建國期間到抗日戰爭開始時期擔任不同的重要職務,受銜到上將。在國共內戰末他在湖南支持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在湖南軍、政機構任職到湖南省副省長等。
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軍直撲南京,蔣介石在會上詢問眾將對防守南京的看法,李宗仁和白崇禧從軍事角度上均不主張固守南京。蔣又問唐生智,唐則忽然起立,大聲疾呼:「現在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唐的一席大話,正是大敵當前的危機之時,很有大義凜然的氣勢。蔣介石聽罷唐言,大喜過望,立即委任唐為南京城防司令。唐更慨然受命,誓與南京共存亡。李宗仁當時感到唐大有張睢陽嚼齒流血之概,很不以為然。李宗仁便若有諷刺地翹起大拇指,對唐說:「孟瀟,你真了不起啊!」唐則反唇相譏:「德公,戰事演變至此,我們還不肯干一下,也太對不起國家了!」,他當面向蔣介石保證「臨危不亂、臨難不苟」,表示「沒有統帥命令決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19日蔣介石手令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20日到職,24日國民政府特派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所轄部隊十一個師加教導總隊共十一萬,分外圍陣地和復廓陣地兩個梯次配備,決心一戰。11月25日,日軍分三路向南京進逼,12月5日外圍戰打響,7日日軍向南京復廓陣地逼近,至9日戰況更加激烈,日軍松井石根向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勸告交出南京,唐生智命令將各部所有船隻盡數收繳,以作背水一戰。
日軍勸降不成,10日開始對南京總攻擊,唐生智冒敵機轟炸指揮中國守軍對抗日軍進攻,堅持不進地下室,在百子亭寓所指揮作戰,11日全線展開激戰。11日晚蔣介石命唐生智乘機撤退,但唐未向城外軍隊下達撤退令,故城外部隊不知撤退之事,一直苦戰,當時死守雨花台中華門,失守後退,碰到宋希濂。宋希濂說唐生智有死命令,後退者殺無赦。李彌無奈又殺回去。12日敵猛攻南京光華門、和平門,雨花台失守。下午唐生智下令撤退,確定「大部渡江,一部突圍」的原則,唐生智出城用預留的一艘汽艇渡江北逃,部隊因無船渡江,原撤退計劃未能實現,各軍只得冬泳渡江,溺死者不計其數,不會游泳的只好脫掉軍裝混入百姓隊伍。13日日軍入城後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被慘殺者達三十萬人,世界震驚,唐生智乘車抵滁州,後轉漢口見蔣介石引咎辭職,並未置議。圍繞唐在南京保衛戰中表現,後期出現大量質疑與負面評價,多認為其言行不一且指揮失當,對軍民無辜死亡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虎門之戰三重防禦 虎門之戰為何清廷會戰敗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為什麼要南北議和
※武昌起義:謠言如何催生一場歷史性的革命
※邲之戰是哪兩位國君指揮 導致什麼結果?
※袁世凱對議會政治的態度如何 二次革命前孫袁的關係如何
TAG:王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