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十,老子《道德經》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八十,老子《道德經》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章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不必每次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國家治理得好極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注釋]

1、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此句意為,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

2、使:即使。

3、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為極多,多種多樣。

4、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輕易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事。

5、徙:遷移、遠走。

6、輿:車子。

7、甲兵:武器裝備。

8、陳:陳列。此句引申為布陣打仗。

9、結繩:文字產生以前,人們以繩記事。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習慣。

[引語]

這是老子理想中的「國家」的一幅美好藍圖,也是一幅充滿田園氣息的農村歡樂圖。老子用理想的筆墨,著力描繪了「小國寡民」的農村社會生活情景,表達了他的社會政治理想。這個「國家」很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村莊,沒有欺騙和狡詐的惡行,民風淳樸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們用結繩的方式記事,不會攻心鬥智,也就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遠徒謀生。老子的這種設想,當然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評析]

小國寡民是老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老子幻想著回復到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原始社會時代,在那裡,沒有剝削和壓迫,沒有戰爭和掠奪,沒有文化,也沒有兇悍和恐懼。這種單純的、質樸的社會,實在是古代農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繪。胡寄窗說:「我們研究老子小國寡民思想,要分析產生這種理想的階級根源、時代因素以及其所企圖要解決的問題。所謂小國寡民是針對當時的廣土眾民政策而發的。他們認為廣土眾民政策是一切禍患的根源。作到小國寡民便可以消弭兼并戰爭,做到『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便可以避免因獲取物質資料而釀成社會紛擾的工藝技巧,『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便可以取消使民難治的智慧,而且結繩以記事的方法來代替;便可能使人安於儉樸生活,不為奢泰的嗜欲所誘惑;便可以使人民重死而遠徒,以至老死不相往來,連舟車等交通工具都可一併廢除。他們不了解,廣土眾民政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新的生產關係要求一個全國統一的地主政權這一歷史任務在各大國的政策上的反映。」但是老子「忘記了在『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原始『樂園』中,並沒有甘食美服,也沒有代他們生產甘食美服的被剝削的人。老子作者儘管在世界觀上是唯物主義的,而在社會觀上特別是在經濟問題的看法上卻陷入於唯心主義的幻想。」這個批評是中肯的。老子面對急劇動蕩變革的社會現實,感到一種失落,便開始懷念遠古蒙昧時代結繩記事的原始生活,這是一種抵觸情緒的發泄。晉朝時陶淵明寫了一篇傳誦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記》,應該講,此文顯然受到老子八十章內容的影響。這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社會黑暗的不滿,反映了人民擺脫貧困和離亂的願望。在這一點上,老子和陶淵明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愛逍遙 的精彩文章:

八十一,老子《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三次和外星人秘密會晤,你信嗎
美男裴楷,人稱「玉人」
七十五,老子《道德經》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七十八,老子《道德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TAG:醉愛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