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澤

在清朝的歷史之中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多次科舉未榜上有名,但是卻能位極人臣。有人誇他,有人罵他,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在晚清的官場叱吒行走,遊刃有餘。最終晚年卻被人唾棄,只得倉皇出逃。

他是「真幹將」,他創建了中國歷史上多個第一,創辦中國第一個輪船招商局,他是實業家。創辦北洋西學學堂、南洋工學,即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他是中國的教育家。他在電報、礦業、銀行、紡織等立國之要方面均有發展,可以說為中國的工業化輸入了新鮮血液。他也曾智斗洋商,在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

他是「真商人」,遇事只從利害關係考慮,絕不假惺惺做道義狀。所以也只有商人才敢真膽大妄為,才不去蒙人,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才少了許多偽君子的臭毛病。他對同行趕盡殺絕,毫不留情,紅頂商人胡雪岩被他氣死,他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慈禧老佛爺竟也被他坑過。

他是清朝歷史上一個毀譽參半的人,有人罵他,有人贊他,魯迅先生說他是「賣國賊,官僚資本家,土豪劣紳」。李鴻章說他是「志在匡時,堅韌任事,才思敏瞻」。這些評價或許因為時代的局限帶上了嚴重的個人主義色彩,不過近代夏東元教授評價他說「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這四個非常的評價算的上是不偏不倚,不失公允,那麼這個毀譽參半的非常之人到底有什麼非常之處呢?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一:憑商入仕

本可以熟讀四書五經,寫幾篇八股文章,一步不走向仕途,可是老天爺就會讓這些非常之人走異於常人的人生路徑。

盛宣懷,字杏蓀,號愚齋,常州府人。晚清著名的洋務派。他從小跟著父親在湖北上學。二十二歲時回常州考了秀才,又經過了縣學的入學考試,成了童生,走出了功名的第一步。眼瞅著就可鄉試、會試一步步攀上去,高官厚祿如探囊取物。沒想到,中了邪似的,從二十三歲考到三十二歲,就是中不了那個舉人,科場的不順讓自己和父親都灰了心,恰逢李鴻章來江南公幹,便一封信介紹了去,成了老李幕府中的文員。

此時正值李鴻章剿回之際,李鴻章給了盛宣懷去沿海津滬購買新式軍用裝備的機會,老盛有了與上海、天津等地外國洋行較為廣泛的交往和接觸洋務的機會,年輕的他終於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也正是這次機會盛氏洋務也就拉開了帷幕。建立起來他的商業大帝國。

這一年,盛宣懷被委為會辦,參辦輪船招商局 (總局在上海 ),三年後 (光緒十一年 )升任該局督辦,1874年,盛宣懷和李鴻章達成一致,將屬於外國人的吳淞鐵路買回。這是由英國人修建的一條從上海到吳淞的窄軌輕便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商鐵路。當時,英國人並沒有通知中國自己要修鐵路,可後來居然修了。李鴻章南盛宣懷出面辦理談判事宜,最後,以28、5萬兩白銀將這條鐵路贖回並且拆毀。

離開了科舉的他如魚得水,在商業上顯示了他超長的天賦。盛宣懷在辦洋務的 30 余年中,掌握了當時的電報、輪船、礦利、銀行、郵政、鐵路、紡織等要業,攬東南利權,為中國早期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歷史貢獻。他的個人財產也過千萬之巨,被譽為「一隻手撈十六顆夜明珠」的洋務大商。

憑藉著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在仕途上他也變得一帆風順了,盛宣懷的官階也扶搖直上,先後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政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郵傳部右侍郎,公元 1911 年,又被授郵傳部尚書。儘管盛宣懷名利雙收,但是這似乎不足以滿足他那唯我獨尊,追求刺激的心理,人總是要追求點刺激!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二:智斗同行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商場官場亦不例外,盛宣懷在官場上也算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似乎不是那麼開心,因為當時有一個和他旗鼓相當的對手同樣也是官場商場遊刃有餘。

這個人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岩,老胡也是晚清歷史上的以為響噹噹的人物,在商業領域也稱的上是元老級別的人,爭強好勝的盛宣懷自然容不下這樣的人物。兩個人膠著博弈,都想把對方置於死地。在這場鬥法中,盛宣懷使出各路招數使得胡雪岩的財富大廈轟然倒塌,老胡因此吐血身亡。

我們就來看看盛宣懷在這次鬥法中用了什麼招數,「掐七寸」,老盛了解到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生絲,以此壟斷生絲市場,控制生絲價格。他通過密探掌握胡雪岩買賣生絲的情況,大量收購,再向胡雪岩客戶群大量出售。同時,收買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讓他們不買胡雪岩的生絲,致使胡雪岩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苦不堪言。

當我們越依靠某種東西時,就越受制於它。盛宣懷恰恰從胡雪岩的弱點入手,發動進攻。可謂四兩撥千斤。

盛宣懷在這個時候有放出了自己的第二個大招「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打現金流的主意。胡雪岩膽大,屬於敢於負債經營的那種人。他在五年前向滙豐銀行借了 650 萬兩銀子,定了七年期限,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 50 萬兩。次年,他又向滙豐借了400萬兩銀子,合計有1000萬兩了。這兩筆貸款,都以各省協餉作擔保。胡雪岩這個大膽投資理念殊不知成了他的致命一擊。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盛宣懷對胡雪岩調款活動了如指掌,估計胡雪岩調動的銀子陸續出了阜康銀行,趁阜康銀行正空虛之際,託人到銀行提款擠兌。提款者都是大戶,少則數千兩,多則上萬兩。

盛宣懷知道,單靠這些人擠兌,還搞不垮胡雪岩。他讓人放出風聲,說胡雪岩囤積生絲大賠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銀行的存款;如今,胡雪岩尚欠外國銀行貸款80萬,阜康銀行倒閉在即。儘管人們相信胡雪岩財大氣粗,但他積壓生絲和欠外國銀行貸款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快,人們由不信轉為相信,紛紛提款。擠兌風波在當時社會引起轟動。

萬般無奈,胡雪岩只得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產押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夠挺過擠兌風潮。不想風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銀行門前人山人海,銀行門檻被踩破,門框被擠歪。胡雪岩這才明白,是盛宣懷在暗算他,無奈的他只得在悲憤之中含恨離去。

從道德理論來說,盛宣懷把胡雪岩弄得家破人亡不仁不義,但是我們別忘了他們兩個是商人的這個前提條件,商場如戰場,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是非觀去約束其他人,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面對胡雪岩這樣的強敵,盛宣懷如果採用「慢戰」,胡雪岩可以應付自如,絕不會破產。他如果採取慢戰法,胡雪岩的現金流一時也不會中斷,偌大的基業也不會突然崩潰。結局也許就會扭轉。被詬病的或許就會變成胡雪岩。

一個天才,不在於是否具備超自然能力,他只是個比平常人更具有領悟能力,能先別人—步看到事情結果,就像好的棋手,每下一子都能看到以後幾招的變化。商戰當然也要具備這種洞察未來的能力,這取決於對信息、資源、人脈的掌控和分析,必要時候,還得像士兵那樣敢於下重手殺人,商業領袖考量的不是道德,而是利潤!

「做大事,謀高官」是盛宣懷所遵從的信條,那麼老盛這個信仰是如何打破?他又是如何退出晚清的歷史舞台呢?又是如何將大清王朝送上斷頭台?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三:晚年蒙羞

1911年,盛宣懷進入「皇族內閣」,這一年是對於盛宣懷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他達到了政治高峰,同樣是這一年,也成了他政治生命的終結點。

他出任郵傳部大臣,統管鐵路、電報、航運、郵政,儼然成為朝廷重臣。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力範圍,盛宣懷一改過去的主張,出台了一項「國進民退」政策,正是這樣的一個決策,觸發了四川保路風潮,給了奄奄一息清王朝重要的一擊。清王朝就此覆滅。

1911年5月,在盛宣懷力主下,清政府突然宣布「鐵路幹線國有」,並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粵漢、川漢鐵路的借款合同,以兩湖厘金鹽稅擔保,借款600萬英鎊。規定兩路聘用外國總工程師,四國銀團享有修築權及延長繼續投資的優先權。鐵路國有化,列國不乏先例,鐵路民營也確實存在資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在民族主義大潮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鐵路國有政策雖不無經濟依據,但朝廷朝令夕改,在官辦民辦之間來回切換,卻更有出賣路權、與民爭利之嫌。

當時兩路均已發生巨額虧損,政府以國家股票贖回了湖北、湖南、廣東的商股。因各省商股虧損程度不同,故在贖回時的待遇也不同,兩湖最優,廣東次之,商民雖有抗議,風潮很快平息。但四川的1400萬兩股金中,有300萬兩虧空政府不予認可。川省鐵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來自下層民眾,既不能退回股金,換股條件又低於其他省份,難免激起民憤,一場路權風暴由此爆發。

6月17日,成都各團體兩千餘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提出「破約保路」口號。全川各地各團體保路同志分會相繼成立,會員迅速發展到數十萬。8月間出現了群眾性的罷市、罷課風潮,進入9月後,更發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署理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運動領導人,封閉鐵路公司和同志會,開槍鎮壓請願群眾。同盟會聯合哥老會等反清會黨發動起義,川省形勢全面失控,清廷急調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率鄂軍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革命黨人於10月10日首義成功。隨著各省紛紛獨立,清室被迫宣布退位。

1911年10月16日,在盛宣懷缺席的情況下,北京召開了資政院會議。盛宣懷成了眾矢之的。御史史履晉彈劾他「獨攬利權,調劑私人」。26日御史范之傑彈劾:趙爾豐之操切羅織,瑞澈之棄守潛逃,皆非主因,而盛之「橫絕中外,神奸巨纛」。

10月25日,資政院召開第二次會議,請戮宣懷以謝天下。會議從下午1:45開始,4:25結束。攝政王載澧下令:「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盛宣懷成了全部事件的承擔者,成為公眾的泄氣。

一手官印,一手算盤,看此人官商兩不誤的傳奇人生

此時的盛宣懷可以說是身敗名裂,真可謂「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當天晚上,他就搬入橫濱正金銀行支店長的宅邸。 10 月 27 日晚,一支十人組成的小分隊,其中八人全副武裝,英、美、德、法各出了兩名士兵,另兩名是翻譯,在夜色中將其護送出了北京城。30 日,他乘坐德國輪船「提督」號,由天津經大連轉青島到日本,「晚清官商第一人」就這樣倉促的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老盛當然不在意自己是否「算」好人。他只不過和大多數人一樣,缺乏革命的遠大理想,把發展生產力、提高科技水平當做個人致富的工具;把聚斂財富、先富起來當做了人生目標。

他不像那些「正人君子」做一個道德監督者,這大概也是盛宣懷的可愛之處。歷史已經消散,功過難以評說,「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大概是對他最好的註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