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柯曼:期待中國的大數據創新前景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柯曼:期待中國的大數據創新前景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研發網路總裁柯曼

1992年,25歲的德國小夥子柯曼來到昆明,在雲南大學學習東亞市場專業。當時的中國,信息技術產業非常落後,電腦是極其稀罕的東西。當時在中國雲南的外國人非常少,當地人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充滿了好奇,他甚至還被雇為電視廣告模特,做廚房用具或酒類的廣告。

在中國留學一年的時間裡,柯曼強烈感受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新的建築,新的機場,新的貿易中心,如此迅速的發展,給柯曼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候,中國發展剛剛起步,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善。」25年後,在中國工作的柯曼回憶起學生時代在中國的經歷,充滿了感情。

如今在中國工作了5年的柯曼是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網路總裁,作為歐盟商會「網路安全工作組」主席,柯曼長期致力於推動中國網路安全相關議題的中歐交流。他還積极參与社會公益活動,包括長城馬拉松,女性領導力會議,並在國內首次創立「科技界的非洲女性論壇」。2014年,柯曼獲得了由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獎。

初秋9月,柯曼非常熱情地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講述了自己與中國的故事。

我在中國讀書時,有一些中國人好奇地問我,為何選擇來中國學習。我告訴他們,德國是我長大和度過大部分學生時代的地方,所以已經不再具有新鮮感。而中國一直是我嚮往的國度。我在中國學習了一年,對中國的迅速發展充滿了敬佩和期待之情,所以我很想來中國見證更多的歷史時刻。

1995年,我加入了SAP,負責SAP產品線的中國本土化項目,工作關係經常往返中德兩國。最初只是一個知識的轉化,把德國的技術帶到中國,並在中國實現本土化。

2012年,我開始常駐上海。住在一個國家和去一個國家旅行完全不同,你必須了解這個國家,學習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對大多數外國人來說,中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大多數外國人都不會說中文,這對他們在中國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是這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我會說中文,能夠和中國人進行基本的交流,所以我完全可以一個人在中國旅遊,在中國生活。

中國在工廠、基礎設施上進行了大量投入,而且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也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IT行業,從業人群非常年輕有活力,平均年齡甚至不到30歲,我想在充滿朝氣的地方工作與生活,這樣讓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許多。

如今SAP的戰略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我們的研發方向不僅僅只對中國市場,還是全球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全球150多個國家的客戶。如此的「反向創新」改變了創新從發達國家傳導至新興經濟體的思維慣式,而是將首先在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孕育出的創新產品逆推向發達國家。

在我看來,「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儘管術語有所不同,但無論從理念還是核心目標都高度一致,其核心是整個製造和生產的數字化。我認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對SAP中國研究院來說,已經從一個戰略構想轉化為現實。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SAP中國研究院根據中國國情制定了SUPER戰略計劃,以推動工業4.0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參觀了SAP中國研究院與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打造的工業4.0示範生產線後,還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與肯定。

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這裡每天都在發生的變化真的令人吃驚。當我去一個機器人的展會或者工業展會,我可以看到所有展商帶著他們的最新產品參展。甚至發現,中國本土的展商有時候技術更加先進,更加創新。

我在中國看到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現金的漸漸消失。五年前,大家為了買一件貴的東西,還會隨身帶上一大箱現金,而現在大家都習慣用微信、支付寶、銀行卡來付款。甚至你想用現金,店家也沒有零錢找給你,幾乎所有人都不用現金買東西了。

網上的購物平台也是層出不窮,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等,想買什麼只需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有快遞送上門,非常方便。以前打車就是在馬路上招手打計程車,而現在都使用打車軟體來打車。上海堵車現象比較嚴重,現在推出的免費「小黃車」,又經濟又環保,十分便捷。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覺得中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越來越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經常有人問我對於未來中國發展的看法,我認為,中國在大數據領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在中國,SAP做了很多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研發工作,也有機會接觸到大數據。以醫藥為例,在德國,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醫療數據,但不會和其他人分享,所以要利用數據開展醫療研發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於癌症治療,我們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來得出診斷結論,結合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技術,診斷和治療的方法能夠變得越來越精準,從而造福患者。在這一點上,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現在有很多公司正在研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等,我們的生活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日後將會有更多關於隱私權的爭議,因為我們將會更容易被設備識別或追蹤,這也許會成為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我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將能創造出更多創新的方法與解決方案。

(責編:劉辛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全國首趟赴俄國際冷鏈運輸專列在齊齊哈爾開行
風雲四號衛星正式交付使用
2017第十一屆中華老字號博覽會創新引領美好生活
「ISIC2017」舉辦 搭建科技資本對接平台
艾滋病規劃署:將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高質量抗艾藥物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