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洪秀全做了4次,曾國藩做了7次,導致兩人命運各走兩端
19世紀中葉,清王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大清王朝逐漸走向衰亡。從而加劇了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伏彼起。直到1851年,天平天國運動爆發,震動到清廷的統治,由此,兩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走入了人們視野,他們就是洪秀全和曾國藩。
1847年,洪秀全創辦了拜上帝教,成為了太平天國的領袖。他為何能從一個教書先生一躍成為教主再變身農民政權領袖?這要清朝的科舉考試開始說起。洪秀全七歲開始讀私塾,希望入仕清廷,光耀門楣。他從十三歲時候參加科舉考試,考到了二十五歲,考了四次連一個秀才都沒考上。在清朝考秀才要分為初試和複試,洪秀全每次都能過初試,但是每次到複試時候都名落孫山。洪秀全最後一次考試落榜,讓他遭受了一場打擊一病不起,從此便和科舉考試決裂了。
洪秀全多次考試失利,很多人都歸咎於清朝政府的腐敗,沒有送銀子就會落榜。其實不然,洪秀全確實沒有過多的真憑實學,從他成為天王后寫的詔書來看,他文字很粗俗;另外,從洪秀全自己寫的《洪秀全集》里900多首詩文來看,水平真的不咋地,所以,他考不上更多應該是怪自己,能力不夠。
另一個人,曾國藩與洪秀全有則相同的經歷,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不同命運。曾國藩是一位很富有智慧的人物,他的情商要高過他的智商。曾國藩六歲讀私塾,十五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二十三歲,考了七次,勉強考上秀才,而且是秀才中的倒數第二名。曾國藩完全遺傳了父親的基因,他父親也是從十幾歲參加科舉,直到四十三歲,才中了一個秀才,前後足足考了十七次。
與洪秀全不同的是,曾國藩並沒有放棄科舉,兩年後他又考上舉人,二十七歲考中進士,被皇帝授予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的官職。這個從偏僻山村走出來的農家子弟來說,這個起點已經很高了,但是曾國藩並不滿足,讓沿著這條仕途之道,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
由於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清軍的八旗軍節節敗退,曾國藩請命到老家辦團練鎮壓太平軍。這場戰爭從1851年到1864年,歷經十四年時間裡,消耗了大清王朝的大量的人物、物力、財力。從此,曾國藩以「天下第一功」封侯拜相,可他選擇功成身退。打了勝仗的曾國藩最終沒有選擇在高位上享福,這一點洪秀全從根上都比不了。
洪秀全與曾國藩都是出生在農村,同樣遭到科舉考試好接二連三的失利,但不同的是一個放棄了,另一個堅持下來了。如果洪秀全能像曾國藩一樣好好讀書,堅持下去或許他也可以成為第二個曾國藩。
※歷史上太平軍所到之處,書不是燒了就是被撕毀
※洪秀全是如何死的?史書上可沒說被剁成肉醬
※太平天國之後洪秀全奢侈無度,整個天王府養了3000個女人
※太平天國內有一職務 地位比王爺還高 石達開因未能當上負氣出走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