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向崇禎皇帝提出一奇怪要求,崇禎如果同意明朝不會完

李自成向崇禎皇帝提出一奇怪要求,崇禎如果同意明朝不會完

許多人認為,明朝末年,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爛到了根子上,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到處爆發起義軍。而起義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推翻這個萬惡腐朽的王朝。可事實上,起義軍原本的目標卻並非如此。

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兵臨北京城下。歷經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如果照正常的劇情發展,應該是起義軍圍攻北京城,推翻腐朽的明王朝統治。可是,就在此時,歷史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擁有壓倒性優勢的李自成並沒有立即下令軍隊發起總攻,卻派投降起義軍的太監杜勛進宮與崇禎皇帝談判。

按說已經到了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好談的呢?可李自成卻不這麼想,他向崇禎皇帝提出了一份優厚到幾乎讓人無法拒絕的和談條件:1、讓明朝割讓西北一帶,並封李自成為西北王;2、受封后,李自成及其部屬名義上歸屬大明王朝,但可以不奉召入覲;3、明朝「犒賞」起義軍白銀三百萬兩。為了表示誠意,李自成還提出只要崇禎皇帝同意了這份條件,他就帶兵幫助明朝官軍去鎮壓國內其他起義軍勢力,並協助一起對抗東北的滿清八旗軍。

當時李自成明明有實力拿下北京城,大明江山已經唾手可得,為什麼他又要整出這份明顯很「吃虧」的城下之盟呢?難道是李自成腦子壞掉了?還是因為他泥腿子出身,見識太短呢?都不是這麼回事。如果我們站在李自成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他提出的這一要求,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李自成在崇禎二年(1629年)就開始參加了起義軍,可是他的革命工作一直乾的不太順利。經常被明軍打的滿山遍野逃竄。直到崇禎十四年(1640年),他的軍隊才真正具備了一定規模。此後,李自成的起義軍節節勝利,終於在三年後,兵臨北京城下。此時,拿下北京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拿下之後該怎麼辦呢?

李自成的軍隊最後幾年突然順風順水,進展太快,以至於沒來得及建立牢固的根基。同時,李自成身邊大老粗不少,可是能輔佐他治理國家的人才卻一個都沒有。他最重要的三個謀士牛金星、李岩、宋獻策,兩個是舉人學歷,一個是江湖術士出身。想指望他們就把這麼龐大的一個帝國給理順顯然不現實。說白了,李自成根本沒有一套能夠治理國家的班底,把江山交給他,他也坐不住。

此外,明朝雖然已經窮途末路,但各地的明軍還有百萬之眾;關外的滿清也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還有西南的張獻忠勢力也不是省油的燈。李自成拿下北京後,勢必成為眾矢之的,遭受各方的打擊。而他的起義軍顯然不具備能對抗四面八方敵人的實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顧慮,所以李自成認為,不拿下北京,而是通過談判成為一個明朝承認的割據勢力,才是明智之舉。

現在選擇權又回到了崇禎手裡。按說都到了這個地步,李自成提出這麼「愚蠢」的條件,崇禎應該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可是,崇禎竟然拒絕了!這在後面看來,明明是瘋狂作死的節奏。崇禎為什麼要「寧死不屈」呢?

原來崇禎之所以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條件,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一是李自成這個人的信譽不太好。早年被明軍打敗俘虜,他總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表示自己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可是一旦官軍將其釋放,他立馬就重操舊業,還把遣送他們回鄉的安撫官都給殺了。因此,崇禎認為此人差評太多,不可信。

二是崇禎對當時的北京城防形勢產生了誤判,以為北京城牆固若金湯,起義軍一時半會兒打不進來。而此時,明朝各地的兵馬都在陸續趕赴京師勤王。只要援軍一到,明軍就能直接在北京城下解決掉李自成這個心腹大患。但崇禎萬萬沒想到的是,北京城只守了一天就被攻破了。

三是身邊大臣的不作為。崇禎是個死要面子的皇帝,面對起義軍的咄咄逼人,崇禎自己當然拉不下臉來接受這份城下之盟。而此時只要身邊有個「秦檜」站出來順水推舟推一把,和談這件事或許就真說成了。但崇禎身邊的大臣誰也不願站出來背負這個「賣國賊」的罵名。平時口若懸河的內閣首輔魏藻德一言不發,崇禎對他說,你只要開口,我立刻下旨照辦,魏藻德還是一聲不吭。崇禎氣的直踢龍椅。結果挽救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次機會,就這樣被葬送掉了。

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十九日清晨,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後面的煤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朝鮮版「滅亡中國」,全球唯一反清復明的國家,248年從未放棄
明朝降清兩大臣,施琅名垂青史而 他 卻截然相反,卻是大漢奸
為什麼對比清朝,大多數人更喜歡明朝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