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真正英年早逝的皇帝,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縱觀中國歷史,英年早逝之人最為可惜。特別是對帝王而言,英年早逝對一個王朝的影響是巨大的。儘管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皇帝有很多,但真正意義上屬於英年早逝之君的,可謂是屈指可數。
在小編看來,所謂英年早逝的帝王,應該指的是那些有雄才大略卻在壯年時期不幸去世,從而無法實現自己抱負的皇帝。基於此,以下四位堪稱英年早逝之帝。
第一位:漢昭帝
即劉弗陵,漢武帝幼子,謚號孝昭皇帝。
史稱劉弗陵「生與眾異」,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漢武帝寵愛。武帝死後,劉弗陵於公元前87年在眾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是為漢昭帝。改次年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4年。
漢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被15歲的漢昭帝識破陰謀,果斷決定支持霍光,由此而保住了帝位。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漢昭帝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五,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自古天妒英才,漢昭帝的身體一直不好。昭帝末年,昭帝的病情加重,曾徵召天下名醫就診,卻仍無法挽救這位年輕皇帝的生命。
公元前74年(農曆元平元年),漢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於長安,年僅21歲。
第二位:周世宗
即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的傑出皇帝。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然而,柴榮不幸英年早逝。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
事實上,柴榮一直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第三位:明孝宗
即朱佑樘,因其年號弘治,也稱弘治皇帝。他是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明孝宗即位,開啟了「弘治中興」的輝宏時代。
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
然而,明孝宗同樣是英年早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在位18年,享年36歲。
值得一提的是,歷代史學家對明孝宗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第四位:順治皇帝
即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其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順治皇帝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
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污吏。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的作用。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的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然而,順治皇帝在最好的年華被疾病奪去了生命。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享年二十四歲。
以上便是中國歷史上真正英年早逝的皇帝,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數十萬人參與的明朝大閱兵,究竟對世界有何影響?
※中國歷史上真正鞠躬盡瘁的帝王,只有這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西漢十二帝,有正式廟號的卻只有四位,你猜都有誰?
※張綠水、金尚宮和張禧嬪三人,究竟誰才是朝鮮「三大妖女」之首?
※所謂「郭嘉不死,卧龍不出」,究竟是一種事實還是一場笑話?
TAG:追歷史的小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