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個朝代盛產風流才子,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寬鬆的政策,開放的社會,使唐朝誕生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星河燦爛的詩人,據有關專家統計,僅《全唐詩》就收錄了2339名詩人4 萬多首唐詩,這些大詩人們活躍在唐朝的各個時期,獨領絕代風騷,讓現代人高山仰止。除了詩人們譜寫的華彩樂章以外,唐朝因為繼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使天下讀書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而優則仕的理想抱負,文官制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讀書人能夠濟濟一堂,盡情施展絕學和才華,盛唐出現了文化復興的徵兆,也湧現了許多才子們不為今人所知的逸聞趣事和才子佳人的故事。
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中記載了多位才子讓人瞠目結舌的絕活,讓人嘆為觀止。大家都知道,王勃是個神童,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妙筆生花,把詩歌辭賦作得行雲流水,花團錦繡,就在他溺水身亡的那一年,即27歲時一時技癢,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滕王閣序》,王勃之死其實是是天妒其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勃還有一個哥哥,叫做王勮(讀作據),此人也是一個天才少年,20歲時就已經金榜題名,成為負責太子飲食事務的官員了,高宗開耀年間,被提拔為給皇帝撰寫詔書的秘書郎。有一次,皇帝的五個兒子同一天被冊封為王出就封國,就在這大喜的日子裡,有關部門卻忘記了提前準備冊封詔書,等到百官聽宣來到朝廷後,才想起壞事了。就在幾個總理大臣面面相覷,驚惶失措時,王勮面帶笑容挺身而出,各位大人,不必擔心,看我的好了。王同學馬上召來五個小書吏,讓這五人一人一個書案,一人手執一枝筆,自己搖頭晃腦,口佔分寫,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五紙詔書已成,難得的是每道詔書都文采斐然,語句端莊典雅,滿朝官員為之嘆服。王同學憑著他敏捷的才思,被加授中科院文學所院士,併兼任人事部常務副部長。王家幾兄弟都是當時的大才子,但結局都不太好,王勮與其弟王勔後因所交非人,受謀逆罪牽連,早早死於非命。
詩仙李白也有一段經典趣聞,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好不容易得到道士吳筠推薦,被風流帝王唐玄宗召至長安,供奉於翰林院中,但這個才華橫溢的主兒眼看自己只是附庸風雅的帝王喜見文化盛世的一個擺設,所以心灰意冷、放浪形骸,天天與酒結緣,整日里醉醺醺的。有一次,玄宗李隆基給他布置了命題作文,要他撰寫《白蓮花開序》,還要他做十首不同內容的《宮詞》,這位玄宗朝第一大詩人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天天醉里看花,喝得昏天黑地,玄宗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見李白呈上一文半紙,就吩咐他最寵信的太監高力士前去催促,老高跑去一看,壞了,李白醉得一塌糊塗,老高端來一盆涼水兜頭澆下,然後把李白帶到玄宗面前,玄宗索文,李白滿不在乎的說,多大一點事兒?至於耽擱我飲酒嗎?然後於御前索筆,文不加點,傾刻間,序言和十首宮詞一蹴而就,讓喜愛才子佳人的唐玄宗驚呆了。曹植七步成詩,但與李白相比卻相形見絀,李白是誰?是詩仙而不是人,神了。
文化名人溫庭筠,就是每次考試都想著作弊,把考場當成市場,最早形成考場產業,以獲取最大利潤,喜歡充當考生們槍手的那位主兒。每次作文都無暇打草稿,而是端坐在書桌前,做起文章來就把手在袖子里籠一籠,然後一詠一吟就成了,考場人送外號「溫八吟」。另有一說,說溫大才子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晚唐科考律賦規定,八韻為一賦,每次考試,押官韻作賦時,老溫不急不躁,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次叉手即可完成八韻,人又送外號「溫八叉」。與之相仿的是另一個才子叫做段維晚的,這個人作起文章來辭藻華麗,以機智靈敏名聞於世,這位段公子更有意思,科舉考試考律賦時,喜歡吃煎餅,每次只要吃一個煎餅,一韻即成,八韻竟然要吃八個煎餅,而文章出來後則字字珠玉,讓人拍案叫絕,這位段公子的怪癖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除了文化名人,民間也有一些毫不遜色的才子,讓人驚嘆於其下筆千言,才思泉涌的神奇。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四川廣漢有一個小官吏叫做張陟,此人自言有一特長,能夠在各種考試中作萬言命題作文,到了中書省(唐代中央決策機構)考試這一天,張陟來勁了,在眾目睽睽下開始炫耀自己的絕學,他徵得宰相同意,讓工於書法的三十個小吏在庭中環繞一圈,執筆而坐,而自己則身處圈子中間,然後讓主官命題,張陟略加思索,依題而做,口授筆寫,如此周而復始,到了午後,三十人詩筆俱成,張陟依文數字得七千餘字,就這還不滿意,非要堅持做到萬言。一旁讚不絕口的宰相趕緊制止,七千字已經足夠了,又何必萬言呢?張陟的事迹轟動了朝野上下,朝廷馬上下旨賞賜綢緞布帛,然後將這位優秀人才收於國子監廣文館中,時人送雅號「張萬言」。
在唐朝詩歌繁盛的時代,從達官貴人到普通布衣,能夠吟詩作對的比比皆是,自然不少才華橫溢的所謂才子。惺惺相惜,或者用現代話說就是有共同語言。才子佳人,名士藝妓的組合雖不是唐朝獨有的風景線,倒也是幾千年文化傳承中的燦爛星河。今天就從兩千多年的歷史沉睡中喚醒幾對才子佳人,詼諧戲謔間,夢回唐朝。
薛濤,字洪度,長安人。姿容美艷,性敏慧,八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關於薛濤有這麼一種說法流傳: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時,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著她一生的命運。 詩人元稹與大他十一歲的薛濤有過一段情感經歷,在今天看來是時下流行的姐弟戀。兩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美好時光,最終卻沒有結果。元稹去了揚州後,曾寄詩給薛濤,表達思念之情,後來還是中斷了這份感情。元稹離開成都時,薛濤寫過一首《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這首送別詩,表現出詩人對友情的執著。分別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節,本來就教人傷懷,可詩人偏說「誰言千里自今夕」,反傷感之意而安慰對方,其傷感之深沉可見一斑。 而元稹也有贈薛濤的詩:錦江滑膩峨眉秀,化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君侯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在《唐才子傳》里,有關薛濤與元稹的資料更為翔實,感興趣者可翻閱。至此,第一對才子佳人故事終結,郎才女貌,郎情妾意,卻只能「曾經擁有」,不能「天長地久」。
其實與娼妓詩人類似的另一種詩人在唐朝也是屢見不鮮:方外詩人。就是躲在寺院道觀、青燈古佛相伴下的才子才女。這些方外詩人的代表有李季蘭和魚玄機。
李季蘭,原名李紿,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小時候被父親認為性情不安寧,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而李季蘭雖身在方外,然性情依然豪放不羈。常舉行文酒之會,即席賦詩,談笑風聲,毫無禁忌,竟被一時傳為美談,有「女中詩豪」之稱。李季蘭與當時名士陸羽、詩僧皎然、劉長卿等均有交往,其中,尤以陸羽與李季蘭交往最深。陸羽者,《茶經》的作者。如果說大凡才子多是英俊瀟洒風流倜儻之輩的話,那麼陸羽算是一個例外。陸羽相貌醜陋而且口吃。然李季蘭卻鍾情於這個醜男,對於陸羽,面對姿容秀麗、神情瀟洒的方外女道士李季蘭,難免有自卑之感,只好浪跡天涯,終生未娶。而李季蘭對陸羽也始終抱著一份難以名狀的情懷。後李季蘭因為政治原因被殺,對陸羽打擊很大,之後一直隱居,深入淺出。陸羽不但是個茶痴,而且是個詩人,可惜流傳下來的詩文並不多。現在有經可考的只有兩首,其中有一題為《會稽東小山》的詩,便是憑弔李季蘭之作: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昔人已逐東流水,空見年年江草齊。凄涼、孤寂、哀惋、懷舊、悵惘之情凸現。又一對才子佳人,一方終去,另一方孤獨寂寥,也將鬱鬱而終。
點擊展開全文
※女真人消滅遼國,打殘宋朝,威震西夏,為什麼碰到蒙古人就慫了?
※這個英雄是杜撰出來的,但是大家不願意接受,誰說假的跟誰急
※同樣是篡取大漢江山,為何一個被後人唾罵,一個受後人敬仰?
TAG:歷史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