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市場老炮新軍大決戰,鹿死誰手未可知
雷鋒網按:激光雷達依然是投資者和技術專家眼中的香餑餑,他們不但看好激光雷達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還對該技術在無人機、工業自動化、地圖和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充滿信心。
現在判斷誰能贏得這場激光雷達之戰還為時尚早,畢竟各家巨頭還正在降低成本的道路上努力狂奔,最終誰能俘獲更多 ADAS 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心還說不準。
此外,激光雷達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從全球各地破繭而出,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和資金,它們之中絕對能湧現出新的業界領袖。
舉例來說,以色列的 Oryx Vision 最近在 B 輪融資中拿到了 5000 萬美元。借著激光雷達大熱的東風,在過去的 15 個月里它已經成功融資 6700 萬美元。
Innoviz Technologies 也是一家以色列激光雷達新創公司,它也剛剛通過 B 輪融資拿到 6500 萬美元,投資者不但有風投,還有德爾福和麥格納國際等汽車供應商巨頭。此輪融資後,Innoviz 的總融資額已經達到 7400 萬美元,與 Orxy 一樣,Innoviz 也是 2016 年才成立的新公司。
Orxy 的車用快閃式 LiDAR
市場活躍異常
市場研究公司均認為,激光雷達市場未來的增長將受到曲棍球棒效應的影響(指在某一個固定的周期,前期銷量很低,到期末銷量會有一個突發性的增長,而且在連續的周期中,這種現象會周而復始,其需求曲線的形狀類似於曲棍球棒)。
Grand View Research 認為,全球車用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到 2024 年將增長至 2.232 億美元。MarketsandMarkets 則更為樂觀,它認為激光雷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會推動其市場價值暴增,2022 年即可達 52 億美元,未來的五年內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25.8%。
BIS Research 認為去年車用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僅為 6500 萬美元,但未來十年內年複合增長率都將保持在兩位數。Global Market Insights 則更關注激光雷達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稱其市場規模有望從 2015 年的 3.655 億美元升至 2023 年的 11 億美元。
從地理位置分布的角度來說,北美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到 2020 年就能衝到 8.8 億美元,遠高於 2015 年的 5.5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9.63%。
Amin Kashi 是 Mentor Graphics 公司(已被西門子以 45 億美元收購)ADAS 和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他表示激光雷達的尺寸和可靠性近年來有所提升。未來激光雷達將拋棄活動部件,谷歌早期自動駕駛汽車上使用的機械激光雷達系統會被淘汰。
「現在著手促成這一變革的激光雷達公司至少有 16 家。」Kashi 說道。「不過從這些公司的路線圖來看,新型激光雷達今年肯定無法進入量產,其零部件和模組還需經過嚴格的可靠性和標準化測試,這至少要花 1 到 2 年時間。」
激光雷達並不是簡單的晶元,想開發出一整套解決方案並不容易。
「可靠性至關重要。」Kashi 說道。此外,現在業界熱議的一個問題是,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到底要裝多少個 激光雷達?
Kashi 認為,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採用高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至少得裝 2 到 5 個激光雷達。
不過,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些市場觀察家就認為自動駕駛汽車離開激光雷達也能活。Kashi 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表示激光雷達與攝像頭和雷達等感測器互補工作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業內暗流涌動,」Kashi 說道。「一級供應商們都想通過與新創公司合作擠進這個市場。新創公司也當仁不讓,拿出了許多新鮮概念。如果它們的設想沒有跑偏,如果自動駕駛汽車能如約而至,這些公司就必須抓緊將原型產品推向生產線。實話說,雖然各家公司的量產步伐都有所加快,但在探測範圍等技術指標上,這幾個月各家公司都沒什麼進展。」
起跑線不同
當然,技術上沒能繼續突破不是因為各家廠商放棄了嘗試,新創公司們正在迎頭趕上,它們正試圖從各個方向攻破激光雷達的技術壁壘。
我們以 2016 年成立的矽谷新創公司 Cepton Technologies 為例。
「我們的核心技術主要是激光發射和感測陣列,它能幫激光雷達獲得高解析度圖像。」Cepton 業務發展總監 Wei Wei 說。「對於許多激光雷達(尤其是旋轉激光雷達)來說,垂直方向的解析度是軟肋,但我們無論垂直還是水平方向都做得很好,垂直方向解析度可以達到對手的 4 到 5 倍。」
今年 2 月起,Cepton 的激光雷達開始陸續出貨,供給矽谷、亞洲和德國的客戶。Cepton 的團隊現在僅有 30 人,正在快速成長。今年 5 月份的英偉達 GPU 技術大會上,Cepton 推出了遠程廣角激光雷達產品。
「我們的激光雷達產品功能類似相機或人類視覺系統,它能將像素集中成前視視角,只是這一點就能讓它從市場上脫穎而出,其他激光雷達產品依然在採用 360 度視角。」Cepton 工程部副總裁 Mark McCord 說。「這種新的解決方案更能滿足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需求,因為人們不喜歡車頂上有個不停旋轉的感測器。此外,在車上一些得不到 360 度視角的地方,我們的激光雷達也能使用。」
Cepton 計劃明年完成車用激光雷達的可靠性測試,2019 年開始與汽車廠商一起做聯合系統驗證。「在這期間,我們會抓緊尋找不同的產業市場。」Wei 說道。據悉,正在與 Cepton 接洽的還有地圖公司。
價格大戰不可避免?
另一家矽谷新創公司 Quanergy Systems 則提前宣告自己在激光雷達之戰中獲勝,它要靠價格這個殺手鐧。Quanergy 的固態激光雷達定價為 250 美元,本月月底就將正式量產。
不過,這款產品暫時還不能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Quanergy CEO Louay Eldada 表示,車用級激光雷達將於明年 9 月開賣。
「激光雷達是工業自動化中最強大的感測器,這項技術絕對值得投資。」Eldada 說道。「不過整個行業未來會發生大幅震蕩,一些公司會崛起,但有些會在崛起過程中轟然倒塌。」
在 Eldada 看來,激光雷達售價只有降到 100 美元以下,才能打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領域。有了它,我們不用建圍牆也能保證自己家的安全。「有些人會說,『誰會在乎成本』?其實說這話的人比誰都想多省點錢。」Eldada 說。
雖然新創公司們摩拳擦掌,但想真正崛起,必須要跨過 Velodyne 這座高山。眼下,該公司的聖何塞工廠已經準備就緒,它可以全自動生產,明年目標是年產百萬台激光雷達。同時,Velodyne 還有獨立的研發分支機構 Velodyne Labs,新創公司的綜合實力根本無法與其同日而語。
Velodyne CTO Anand Gopalan 指出,Velodyne 在激光雷達上有超過 10 年的經驗,同時激光雷達產量也相當可觀。最近,Velodyne 還拿到了賓士研發部門感知系統大單。
「其實激光雷達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探測距離和解析度。當然,可靠性和成本也非常重要。」Gopalan 說道。「我們有著輝煌的歷史,而自動駕駛市場的需求相當巨大,因此激光雷達銷量會大幅增長。Velodyne 正在不斷提高產能,最終要實現年產百萬台的目標。」
Velodyne 探測距離最遠的激光雷達
據雷鋒網了解,除了鞏固自己在汽車行業的統治力,Velodyne 的激光雷達還在尋求進入高精地圖、無人機、機器人和工業設備等領域。
今年,Velodyne 推出了固態激光雷達,將於明年年末或 2019 年正式進入量產。新產品基於 Velodyne 的 ASIC 技術,不過用到的晶元相當神秘。雖然它是瞄準 Level 4/5 自動駕駛研發的,但前期會用在 ADAS 系統中。
「激光雷達將許多被雪藏的技術復活了過來,」Gopalan 說道。「它給許多光學技術找到了再就業機會。」
Velodyne 在聖何塞的工廠主要生產該公司的旗艦產品,藉助最新的自動化技術,它們將逐漸實現「無燈光工廠」的目標。
激光雷達行業的領導者們正在重塑這個市場,那些敢於吃螃蟹的自動化領頭羊未來肯定能嘗到甜頭。
※推特是如何識別恐怖主義的賬號的?
※餓了么想解決外賣小哥馬路殺手的問題,但用無人機?
※這家號稱全自動的新加坡風控公司,如何角逐中國市場?
※清華大學研究所所長張毅:車路協同技術,如何從底層重塑自動駕駛方案?
※庫克:蘋果產品並不是為富人製造的;樂視網正式接盤樂視金融,賈躍亭加速騰挪關聯資產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