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又逃過一劫!10納米晶圓問世!
1965年4月19日,《電子學》雜誌(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頁發表了摩爾(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工程師)撰寫的文章《讓 集成電路 填滿更多的組件》,文中語言的說道,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2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戈登·摩爾的發現不基於任何特定的科學或工程理論,只是真實情況的影射總結。 硅晶元 行業注意到了這個定律,沒有簡單把它當作一個描述的、預言性質的觀察,而是作為一個說明性的,重要的規則,整個行業努力的目標。半導體行業為了保證所有的下游公司都能保持一致,所發布的預期技術及轉型路線圖也都是圍繞摩爾定律來建立的。隨著時間的遷移,戈登·摩爾也隨著可獲取的經驗數據,在1975年的時候,講定律中的翻倍時間修改為24個月。
在後來的30年時間裡,簡單的幾何比例縮小(使晶元上所有元器件越來越小)就保證了穩速的收縮,驗證了摩爾的預測。到了2000年,顯然幾何比例到頭了,但是各種技術手段的發明使得該行業的發展跟上了摩爾定律的步伐。
在90納米時,應變硅發明了;45納米時,增加每個晶體管電容的分層堆積在硅上的新材料發明了;22納米時,三柵極晶體管的出現保證了縮小的步伐。
摩爾定律也在不斷的遇到挑戰,甚至全球最知名的學術刊物《自然》雜誌在2016年也曾發表文章說,摩爾定律真的到頭了。
《自然》發表的這篇文章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英特爾原計劃2016年推出14納米Skylakes的縮小版——10納米Cannonlake處理器跳票了。直到今天,英特爾才把它拿到了眾人面前。
※活了這麼多年,你見過粉雪嗎?
※吉林男子乘氫氣球打松子 氣球失控帶男子飄走
※我們這代人能夠見證真正第二顆地球的發現!
※貓從飛機上跳下來也摔不死嗎?
※如果小行星沒撞擊地球!能進化出恐龍人嗎?
TAG:科學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