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北斗:我國村鎮垃圾處理挑戰與對策
點擊「環衛科技網」關注我們
2017年2月,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顯示,我國仍有40%的建制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缺失,村鎮垃圾污染「髒亂差」問題依然突出,嚴重危及生態環境安全和居民健康。
環衛科技網七大微信群恭候您加入,請添加微信號130 0659 0068,驗證信息註明「加群」,通過後以「姓名-單位-職務」的格式驗證身份。
我國村鎮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從村鎮人口數量與行政區劃演變規律來看,根據2015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鄉村人口在2009年之前在總人口中佔比多於城鎮人口。隨著我國城鎮化戰略推進,近年來,我國居住在城鎮範圍內的常住人口總數首度超過鄉村人口,並呈逐年上升態勢,但我國鄉村人口總數仍佔總人口數的45%以上。
衛生部調查顯示,農村垃圾產生量每人每天可達0.86公斤,年垃圾產生量達3億噸。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民現代生活方式的逐步確立,農村垃圾污染呈數量逐年遞增、處理難度不斷加大的特徵。
2017年2月,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顯示,我國仍有40%的建制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缺失,村鎮垃圾污染「髒亂差」問題依然突出,不僅佔用大量寶貴的農業用地,還容易滋生病菌,對地下水、土壤甚至大氣造成污染,嚴重危及生態環境安全和居民健康。因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加快補齊村鎮垃圾污染控制短板。
作者總結了我國村鎮垃圾的組成與特點,梳理出村鎮垃圾處理中的問題及成因,分析現有村鎮垃圾處理現狀,從污染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村鎮垃圾治理的對策與建議。
我國村鎮垃圾組成及特點
村鎮垃圾按其來源可分為農業生產型垃圾、村鎮生活垃圾和城鄉轉嫁型/鄉鎮企業垃圾三種。
農業生產型垃圾
農業生產型垃圾具有成分複雜、類型多樣、布局分散的污染特性,主要包括畜禽糞便垃圾和農作物秸稈廢棄物等。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業源污染量佔全國污染總量的1/3~1/2,已經成為我國農村水體、土壤、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我國是世界上畜禽養殖大國,萬隻以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達8萬多個,每年排出超20億噸的畜禽糞便垃圾及污水,滋生的病菌對農田和地下水源造成嚴重危害。我國的農業廢棄物資源非常豐富,產量巨大,主要分布在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山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雲南等糧食主產區。根據我國農產品產量測算,每年的秸稈資源總量約為7億噸,可收集量約為5億噸,其中稻草秸稈1.16億噸、小麥秸稈1.04億噸、玉米秸稈1.66億噸。
然而,近幾年來,我國農業產生的秸稈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據調查,我國秸稈剩餘量高達70%~80%,利用率僅為33%,其中大部分經過技術處理後利用率僅佔26%。秸稈無序燃燒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而且引起嚴重的土壤與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
村鎮生活垃圾
村鎮生活垃圾通常指在日常生活或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生活習慣、自然地理和氣候情況等差距較大,不同區域村鎮生活垃圾的產生狀況與組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農業社會時期,我國農村家庭的生活垃圾成分較為單一,一直呈現種類少、數量小、易分解的特點,通過堆肥、簡易填埋或者自然腐爛的方式,來維持垃圾總量與農村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但隨著我國村鎮人口數量的遞增與農民現代生活方式的逐步確立,村鎮生活垃圾呈現出組分複雜、來源多樣、分布廣泛的現象。
總體而言,廚餘、紙類、橡塑類等是村鎮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約佔垃圾總量的83.37%,典型的村鎮生活垃圾以瓜果、菜幫、菜葉等餐廚類垃圾為主(37.83%),其次為灰土含量(26.49%),橡塑、玻璃、紙類、紡織和金屬類可回收垃圾含量佔到了30.66%。
廚餘、紙類、橡塑類在村鎮垃圾中的佔比較高,與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相似,由此可推知城市消費模式對農村有較大的滲透。近年來,廚餘垃圾含量呈增加趨勢,這主要與農戶生活水平提高、農戶傳統的庭院養殖萎縮、種養失衡導致有機垃圾就地消納方式消失有關;灰土類垃圾含量呈下降趨勢,與生活用能方式逐漸由農作物秸稈薪柴、煤塊燃燒改變為普及電、天然氣、煤氣有關;橡塑、玻璃、紙類、紡織和金屬類可回收垃圾的含量高低可反映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發展程度。
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村鎮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含量將會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廢舊電池、過期藥品、農藥瓶(袋)等有毒有害類垃圾含量儘管含量最低,僅佔0.71%,但目前這類高危垃圾在我國村鎮地區的分類、回收較難,給農村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城鄉轉嫁型/鄉鎮企業垃圾
近年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呈現逐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聚集的態勢,農村同時承載著自身和城市轉嫁的污染,為我國城鎮化戰略轉型帶來壓力與挑戰。由於城市環境監管體系逐年完備,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染流向農村,導致城市環境污染狀況得到有效控制,而農村污染卻愈發嚴重。與此同時,隨著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小型化農村建設加速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村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高速發展,鄉鎮企業污染與農村生活污染相疊加,形成了新的複合污染。
此外,城市「退二進三」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政策,使一些低端製造業或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開始向欠發達地區和農村轉移,導致村鎮傳統環境問題和新型環境問題逐漸共同顯現,如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疊加等現象造成農村環境問題極為複雜。
鄉鎮企業的固體廢物污染重點是鄉鎮工業造成的污染。鄉鎮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水平低、污染治理難的造紙、製革、電鍍、印染、水泥、煤炭等行業。2014年,我國工業固廢年產量達32.9億噸,在所有工業固體廢物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2.56億噸,佔總量的98.9%,綜合利用率為62.1%。傾倒丟棄量59.4萬噸。據相關調查顯示,全國鄉鎮工業污染源為121.6萬個,占鄉鎮工業企業總數的16.9%。一些欠發達地區緊緊抓住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紛紛到發達地區招商引資,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在利益的驅動下引進了一些因環保問題需要整治的產業,「產業轉移」的同時也帶來了「垃圾污染轉移」,給村鎮垃圾處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我國村鎮垃圾處理的主要形式
與過去相比,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鄉鎮垃圾產生量巨大,且成分複雜,以往傳統的就地處理方式已經很難被自然所消納。隨著國家社會對村鎮垃圾問題的逐漸重視,不少村鎮開始提供垃圾處理服務。目前,村鎮垃圾處理主要包括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種主要形式。
集中處理
集中處理即「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焚燒或填埋是其主要終端處理手段。由於我國村鎮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相較城市仍處於初級階段,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垃圾填埋因操作管理簡單,處理量大,適應性強,今後仍然將是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但是部分村鎮的填埋法無害化程度低,一些簡易填埋堆在路邊隨處可見,產生的大量滲濾液對農業用地和居民用水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及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城鄉轉嫁型垃圾,也將為村鎮垃圾填埋帶來新的挑戰。
村鎮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較多,具有很高的熱值,因焚燒處理效率高,減容效果好,可節約大量填埋場佔地,也是村鎮垃圾資源化處理的重要方式。但是有些村鎮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難以改變,老百姓習慣在田間地頭、沿河沿溝隨意堆放焚燒垃圾,尤其是秸稈等農業生產型廢棄物,不僅對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也對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廚餘垃圾等作為村鎮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其與畜禽糞便因含有較高的有機質,通常被視為理想的堆肥原料。然而我國多數村鎮垃圾分類收集程度低,垃圾成分日趨複雜,特別是重金屬、抗生素的殘留問題,可能會對堆肥產品質量造成影響。由於集中處理對垃圾收運條件要求較高、處理成本較大,對於一些距離規模化垃圾處理終端設施較遠的農村或欠發達農村而言,垃圾集中處理的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分散處理
分散處理是一種小規模處理方式,主要適用於距離城市較遠的遠郊村或偏遠農村。這種垃圾處理方式的垃圾收集和就地處理直接銜接,處理成本較低,但受到規模效應的局限,通常較難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
儘管多數村鎮修建了垃圾池、設置了垃圾箱,對垃圾進行收集及定期清運處理,但許多地區仍存在垃圾不規範化處理的現象。
有調查顯示,我國東部地區垃圾不規範化處理的村鎮佔20.83%,西部地區鄉鎮和村莊垃圾不規範化處理比例分別達到45.24%和50%。東北地區農村生活垃圾多為不規範化處理,鄉鎮生活垃圾不規範化處理的比例高達87.5%,村莊比例為75%。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村鎮都在採用就地簡易填埋或就近露天焚燒等非正規化方式處理處置垃圾,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地區資金相對緊缺,可用於垃圾處理的資金較少,二是農村地區農戶居住分散,垃圾收運成本較高,三是農村地區缺乏一套完整的垃圾收運技術和管理體系。
村鎮垃圾處理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村鎮垃圾處理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村鎮垃圾處理問題,已經成為村鎮環境治理、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制約瓶頸,要實現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建設目標,須執果索因,深入探究村鎮垃圾處理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村鎮垃圾混合收運無害化處理設施缺乏
我國大部分村鎮的垃圾收運方式仍以混合收運為主,村鎮垃圾無害化處理難度大、設施缺乏,大多數村鎮垃圾收運處理設施簡陋,達不到無害化處理要求;一些村鎮的生活垃圾隨處丟棄、堆放,沒有清潔與密封措施,收運後的垃圾通過沒有任何防滲措施的簡易填埋進行處理;可就地利用的餐廚廢棄物、農業廢棄物、園林垃圾和灰土,大量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了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逐漸提高,不僅對資源造成巨大浪費,而且給周邊環境和居民健康帶來潛在危害。
垃圾處理模式僵化缺乏創新型技術
各村鎮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地理環境、能源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同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產生量也相差較大,而大部分村鎮地區均採取「村收集、鎮運輸、縣(區)處理」的垃圾收集模式,該模式在部分農村地區使用過程中緩解了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問題,但是,針對相對封閉、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型村鎮,該模式需要大量人力、財力投入,並需依託完善的配套設施,造成該模式在使用過程中建設投入較高、實施過程中運行成本昂貴。
因此,往往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村鎮會將這部分垃圾依村域周邊原有地形,就地找坑塘進行填埋,並無相關標準參照。在降水或河流沖刷等外力影響下,該部分垃圾將會遷移、下滲,不可避免的會對水體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一些村鎮重視程度不夠監管能力滯後
一些地方還沒有認識到村鎮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對這項工作的內涵與實質把握不充分,對於垃圾資源整合、垃圾收運與處理處置設施的運行維護、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導與服務等問題,缺乏創新意識,缺少思路與辦法。一些村鎮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發展,村鎮環境被嚴重破壞,垃圾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而多數管理村鎮單位的環保部門還沒有負責垃圾收運、治理和管理的專職處室,各部門各自為政,單打獨鬥,互相脫節,合作困難,導致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進度緩慢,缺乏必要的監測設備和監管能力,無法有效開展相關保護和管理工作。
我國村鎮垃圾處理對策與建議
發達國家對村鎮垃圾的治理始於20世紀60年代,由專門機構對村鎮垃圾進行集中收運與處理。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已經將村鎮垃圾處理方式由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減量分類。但是,我國村鎮發展水平和垃圾的特點決定了國外發達國家的相關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模式不能直接借用。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針對村鎮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江蘇、浙江和廣東等地區開展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村鎮垃圾處理模式,源頭分類收集後對生活垃圾與其他有機廢棄物採用簡易共處理技術等。但是,從長遠看,應針對村鎮垃圾建立成本低、污染少、可持續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協同技術和模式,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無害化和資源化相互促進的方式提高村鎮垃圾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水平。
明確目標定位 建立健全村鎮垃圾污染監管網路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我國村鎮垃圾污染有其獨特性、地域性、複雜性。因此,需深入開展村鎮垃圾污染調查,在現有調查基礎上,以農業生產型垃圾、村鎮生活垃圾及城鄉轉嫁型垃圾/鄉鎮垃圾為防治重點,開展村鎮垃圾污染狀況詳查。掌握重點村鎮企業、鄉鎮生活廢物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與城市轉移污染的分布情況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制定詳查總體方案和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分類指導、分區監督檢查。
在此工作基礎上,建立村鎮垃圾二次污染監測和風險評估技術體系、監控網路體系和預警應急技術體系,初步形成村鎮垃圾污染防治的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
強化垃圾收運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創新型垃圾處理模式投入
全國4萬多個鄉鎮、約60萬個行政村,絕大多數缺乏必要的環保基礎設施。與此同時,中國村鎮環境複雜,布局分散,目前雖有成熟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設備,但無法針對性的解決複雜的村鎮垃圾問題。
因此,面對越來越多的鄉鎮企業型污染和城鄉轉嫁型污染,以及固體原生污染的再升級,需要加強村鎮基礎環衛、垃圾收運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並建設一批適合村鎮的、相對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固體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使得村鎮生活垃圾、禽畜養殖廢棄物與青貯秸稈等得到妥善處理,注重清潔化生產、資源化利用、無害化的垃圾處理技術裝備的投入與應用,保障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構建村鎮垃圾處理長效機制 加強農民環保意識
按照區域管理方式,明確各相關執法部門的職責與要務,將村鎮垃圾治理納入當地政府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同時,以「以獎促治」政策為主線,貫徹「以創促治」的生態示範村建設,推進「以減促治」的村鎮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機制的創新與量化。加強當地環保部門對村鎮企業的垃圾污染監管,對企業偷排、超排行為,依法查處。同時,加強對農民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環境監督,鼓勵其檢舉和揭發環境違法行為,積極運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提高公眾垃圾處理意識。
原載:《環境保護》
GIF/3K
※廚餘垃圾單獨收運處置,為什麼會這麼貴?
※出海!中國天楹獲擬在越南建設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期限達50年
※光大國際簽約海鹽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再回首,海鹽項目何其難!
※李嘉誠、光大、北控競購英國企業 擁有英最大垃圾焚燒廠
※陳海濱:因地制宜,拓展垃圾分類「2+n」模式
TAG:環衛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