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者「無症可辨」怎麼辦?

患者「無症可辨」怎麼辦?

文章來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

導讀

作為醫者,難免在臨床上碰到此種無症可辨的情況。作者從兩則醫案出發,授人以漁,詳細論述了兩種應對的思考方法。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療疾病的基本特點,而有的病人,臨床無明顯的癥狀可辨,常常無法判斷病證的性質。如有的病人,只說本人患有某種疾病,而從主觀感覺和客觀診察上,辨不出疾病的虛、實、寒、熱;也有的患者,只是通過某項檢查證明有某種病證,而主觀感覺上未發現異常。像這類病人,臨床要把握疾病的本質,得出正確的辨證結論和進行恰當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困難。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素問·至真要大論》對治療前的辨證曾提出這樣的要求:「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對這種沒有外在表現的患者,關鍵在於「無者求之」,即要追尋它的病理跡象。如何進行追究呢?

(一)首先要從病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中尋求線索

過去病史與現在病史往往存在著直接關係,要正確認識現有病情,必須了解病變如何發展而來。如檢驗發現患者有蛋白尿,若每於起床活動後尿蛋白逐漸出現,長時間站立、行走,尿蛋白的含量隨之增多,平卧休息後尿蛋白含量減少或消失,則應考慮證屬氣虛不攝,治療用補中益氣湯合水陸二仙丹,有相當好的效果。

如患者有風水病史,應考慮蛋白尿的出現與肺氣不足、脾氣不攝、腎氣不固有關。

如患者張某,女,13歲,學生,檢查有蛋白尿1年多,於1976年9月12日就診。患者於1年前患咽痛、感冒發熱後,出現面目浮腫,伴有頭痛、噁心、納差、尿少、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在某部隊醫院診為急性腎炎,用青黴素及維生素C治療3個月,癥狀消失而出院。以後曾因外感複發2次,均經治療於3周內恢復,唯蛋白尿至今尚存。現除蛋白尿(+)-(++)外,臨床無異常表現。

根據患者病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疾病初期為風邪外襲、肺氣不宣、脾氣不運、腎氣開闔不利所致的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的風水病。經住院治療3個月後,病邪已除,正氣基本恢復,臨床表現痊癒,而疾病過程中對肺氣與腎氣的耗傷,則從兩次外感複發與蛋白尿的出現顯示出來。

腎氣不固是由於腎陰腎陽雙方的不足,因為腎陰腎陽仍能保持低水平的相對平衡,所以患者在主觀上並無陰虛則熱或陽虛則寒的癥狀,臨床顯示不出明顯的虛象,只有通過實驗檢查顯示出來。

據此,擬定補腎陰、益腎陽、化生腎氣、固攝腎精的原則,組合了大補元煎、水陸二仙丹、黃芪大棗湯。服用12劑,檢查尿蛋白(+),繼服24劑,尿蛋白消失。3個月和半年後複查,尿蛋白仍為陰性。

(二)從正常中辨異常,在治療效應上驗辨證

所謂正常,往往是相對而言。如有的病人心率每分鐘八九十次就出現心悸、胸悶的感覺;亦有的血壓在131/88mmHg就有頭痛、頭暈的表現。因此,每當從患者的疾病中辨不出病變屬性時,必須注意病證的常中之變。有些臨床難以明辨的疾病,可以通過治療效應,驗證是否正確。

如患者劉某,男,62歲,於1983年5月3日就診。3個月來經常心慌、胸痛,無明顯誘因,平時無任何不適,脈緩(62次/分)。心電圖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血壓115/70mmHg。用益氣通陽活血化瘀法治療1周,胸痛發作3次,較治療前有所增加。後來從病歷發現,患者每當胸痛發作前後,出現心率增快,每分鐘85次左右,脈象變數,血壓升高145/88mmHg。

從患者發病與未發病時的心率、脈象、血壓的變化來看,均在正常範圍,而心悸、胸痛的發作,大多在心率偏快、脈象偏數、血壓偏高的時候。據此推測,陰血不足、心肝陽亢是誘發心悸、胸痛的主要原因。

治法改用滋陰養血、清心安神,方用《壽世保元》養血清心湯,服用6劑,胸痛未再發作。因出現大便稀,每日2次,後改用三甲復脈湯,以滋陰潛陽,服用18劑,半年未再複發。

總之,疾病的過程是複雜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無癥狀、無體征,不等於無病變。只要臨床善於思維,從常知變,從外知內,從疾病的因果關係和疾病的變化比較中,就能夠作出較為切合實際的辨證和治療。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金匱要略案例13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刺五加
9月28日晚8點直播預告——孫麗講脾胃病
金匱要略案例11
「疾」是外來的箭,「病」是心生的鬼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