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小朋友排擠,除了擔心你還可以做什麼?
孩子有個玩伴,你會很開心。相反,如果孩子總是受到別的小朋友排斥,你就馬上著急上火。
這時,只要你專註於事情本身,從源頭幫孩子解決問題,就會發現,這事兒沒那麼難。來看下建鴻老師如何從積極教養角度分析孩子們之間的衝突的吧。
晚上,小鴻媽媽準備和兩個朋友聚一聚,要帶他一起去。
爸爸說:″你忘了上次嗎?三個孩子在一起鬧得很不愉快。″
兩個朋友家都是女孩,每次聚會,小鴻都和她們玩不到一起,還會受到排斥。
上次聚會時尤其厲害,小萌很生氣地跑來告狀:″阿姨,小鴻吐我口水!″
小萌媽媽趕緊解圍:″小朋友嘛,有問題要商量著解決。″
小鴻一邊站著,有些不敢看媽媽。
飯後回到家裡,媽媽蹲下身來問小鴻:″今天小萌說你吐她口水,可以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嗎?″
″我在那自己玩小車,她們倆來逗我玩。小萌過來推我一下然後就跑,我一追她們就跑得更快,我停下來,她們又會來推我,還邊跑邊沖我笑,我就更氣了,才吐她們口水。″
″你覺得吐口水,她們就不會再逗你玩了,是嗎?″
″是的,我還想抓到她們,讓她們見識我的厲害!″
″你說你越追她們,她們笑,好像覺得很好玩的樣子?″
″嗯,看她們笑,我就更生氣了″
″你想想,可以怎麼說才能讓她們覺得不好玩呢?″
小鴻愣了一下,說,″我不理你們了,你們這樣沒意思,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玩!″
″你也可以告訴她們你的感受。″
″我在玩的時候,你突然推我一下,我覺得很不舒服,你們這樣子我不想跟你們玩。″
″嗯,這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媽媽知道你後來很生氣,不過吐口水不文明,下次你可以說出來。″
(回到今天)
媽媽說:″小鴻,今晚我們又要和阿姨一起吃飯。小萌小雨也會去。你說她們總不和你玩,是嗎?″
″是,我帶變形金剛和小車去,她們一點也不感興趣。″
″你注意到她們喜歡什麼?″
″她們好像聊起過小魔仙、佩佩豬和維尼熊。″
″維尼熊你最近不是也在看嗎?你可以帶過去,再看還有沒有什麼其他好玩的東西?″
″有兩本圖書館借的維尼熊故事書,還有剛買的藍鯨的彩色圖書,裡面的圖可大了。″
晚上聚會時,小鴻帶來的維尼熊故事吸引了兩個女孩,一起看的挺開心,藍鯨的大圖也讓她們吃驚地睜大了眼睛。阿姨們只覺得有點驚訝,怎麼小朋友們今天不吵鬧了。
積極教養分析1. 學會傾聽,孩子會說出真實感受
孩子和同伴衝突時,家長往往不在現場,如果你能保持傾聽和共情的態度,孩子才能陳述事情發生的前後經過,才能知道事情的″原委″。
另外,也要照顧孩子真實感受和想法,而非簡單指責孩子的″壞″行為。小鴻媽媽回家後詢問和傾聽孩子,小鴻感受被理解和接納,更願意思考如何改變″壞″行為。
2. 引導孩子,依據其真實感受
孩子有爭執,不少父母會急於解讀動機,比如小鴻被推的時候,你可能會說″其實她們只是想和你玩,不是真的要逗你″。到底是善意接近,還是有意捉弄,單從描述很難判斷,但從小鴻當時的感受和反應來看,″是的,我還想抓到她們,讓她們見識我的厲害!″顯然他已經很憤怒。
也有可能是:小萌並非有意,就只是覺得有趣好玩,但沒有體會到小鴻很生氣。如果父母勉強解讀小萌推人是善意的″想跟你玩″並塞給孩子,很可能讓孩子覺得家長不替自己考慮,沒有體會自己的感受。
3. 換個思路幫孩子跳出衝突模式
不少父母遇到其他孩子告狀,會教訓家長孩子。小鴻「吐口水」的行為雖然不妥,但是事情演變的結果而非起因。要提高孩子和同伴相處的溝通和協商能力,才能從源頭來防止。不然即便以後不吐口水,下次爭執時或許會動手腳或罵粗話。
教養的目標在於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和行為習慣,提升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僅僅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下次遇到類似情境,孩子仍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看看小鴻和兩個女孩間是什麼行為模式:
一. 獨自玩:孩子們玩不到一起,小鴻不融入,自己玩;
二. 爭執:兩個女孩逗弄小鴻引發衝突升級的行為鏈:小鴻被推(逗弄)——生氣去追但沒追上,停下來——對方覺得好玩又來逗弄——小鴻更生氣去追——……——吐口水。
小鴻置身事內,不知道正是他想追追不上以及生氣,讓對方覺得″更好玩″,自己也更加氣憤。小鴻媽媽讓他跳出″角色″來思考,″你想想,可以怎麼說才能讓她們覺得不好玩呢。這樣,就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跳出角色外來探查對方的意圖,從而終止或減弱了衝突升級的固有模式。
這個也適用於家庭內部重複出現的問題模式。比如,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很拗,″你要聽我的″″我偏不!″互不相讓,家長此時如果承認並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則可能突破原先對峙的僵局。
4. 預先設想事情結果,提前做準備
孩子們玩不到一起出現過多次,這一次小鴻媽媽提醒孩子關注″她們對什麼感興趣″,找到和自己興趣的共同點,帶東西去分享。打破了原有各玩各的固有模式。
兒童的友誼雖然並非等同於物質交換,但有彼此感興趣的物品可以分享,的確增加了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契機,也減少了因無聊而引發可能的矛盾和衝突。
預先設想並提前準備還可以幫家長贏得時間。比如,有些家長因為女兒起床後選擇穿什麼衣服耽誤時間,不斷催促,鬧得彼此不愉快。如果在前一個晚上就讓孩子選擇好次日穿的衣服,則可以避免衝突。
---
孩子無法融入別人,先不用著急。觀察孩子具體到一件事情中去,改變舊有的行為模式,無論是爭執模式,還是各玩各的無交集模式,只要從源頭去思考,就發現事情沒那麼棘手啦。
點擊展開全文
※讓孩子認識性別,遠非男女這麼簡單
※關於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啟蒙的清單
※學習一門樂器,簡直就是給大腦做保健操
※建立安全感,沒你想像的那麼難
※心理學家說,讓孩子刷牙只要四步
TAG: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