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咱老楊家歷代15大先祖,看看你是多少世,告訴身邊的家人吧!

咱老楊家歷代15大先祖,看看你是多少世,告訴身邊的家人吧!

中華楊氏源流

楊家人必讀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楊(Y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

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為周朝王室。

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

源於晉武公子伯僑。晉滅楊後,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於姬姓,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於羊舌,故以羊舌為姓。至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晉滅羊舌氏,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居住在弘農華陰,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其後代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

2、源自揚姓

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

3、源於改姓而來:

改楊姓,主要由同源、避難、避仇、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

賜姓: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鮮卑族,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收養:西晉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收養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為楊氏。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

避難: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姓,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孫倪炤,仕宋為龍圖閣學士,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遭流新州。當時,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順長大,力學皆優,念外家楊姓之恩,改為楊姓。

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政策,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白族中,楊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時為白族第一大姓。

歷代楊氏先祖

1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

四十一世,伯僑:公元前724-前?年。僑亦作橋、喬,又名文實。晉獻公詭諸之弟,姬稱次子。時獻公晉國,大興武力,滅國(周邊諸侯小國)無數,周宣王少子尚父所建楊國(治今山西洪洞縣東南)之滅,當在此時。周襄王(姬鄭)五年(公元前647年),獻公以楊國故地,請賜伯僑,晉國勢強,王念其先人功勛,遂應之,敕封伯僑於楊,為楊侯。後其玄孫羊舌肸食采於楊氏,以邑為氏,又名楊肸,而六世孫楊道為避難始以祖地「楊」為姓,被後世尊為「楊氏授姓」始祖,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天下「楊氏」肇姓始祖楊伯橋。卒謚賢敬。配於氏,生三子,遜、近(字子恭,為邑宰駐守洪洞楊國)、述(字子憲,晉國令尹)。

3

四十五世,楊肸:公元前590-前525年。字叔向,職次子。晉太傅。公元前557年輔佐晉平公(姬彪)起一直到晉頃公病逝,輔佐了晉國三朝諸侯,因戴晉有功,襲封於祖地「楊」。食采於楊,其地平陽楊氏縣是也。氏名由「羊舌」而為「楊」,時稱楊肸。為人質樸,虛懷若谷,德才兼備,有古遺風,是早期楊氏先祖中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配巫氏,生四子,石、雍、?、夙(季夙)。

4

四十七世,楊道:公元前514-前?年。字子容,石子。晉頃公(棄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夏六月,晉以「相惡於君」之罪滅強宗祁氏、羊舌氏,在其采邑設縣,六卿掌權。其父伯石因黨於祁盈被誅。為避滅族,伯石之妻與族眾,舉族東渡黃河,逃居於魏獻子之領地—華山白羊峰(今陝西華陰)的山洞(羊公石室)。從此開荒闢土,務農耕作,無有仕者。並隱姓埋名,始以祖宗封地「楊」改氏為姓,是為「華陰楊氏」始祖。配於氏,生子,忠。

5

四十八世,楊朱:約公元前479-前381年間人。別名楊子,字子居,肸次子雍之孫。戰國時期魏國人,道家楊朱學說派創始人,先秦哲學家。

6

六十七世,楊震:公元59-124年。字伯起,寶長子。東漢弘農華陰人。窮究典籍、詩禮傳家,人稱「關西孔子」。五十歲時,由湖城(今河南靈寶縣閿鄉)三魚學館被薦入仕,任襄城令、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人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爾知,我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譽澤「關西堂」、「四知堂」、「清白堂」。「清白傳家」永流傳。後歷官太僕、太常、司徒。漢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為太尉,掌朝延軍事大權。次年,為宦官誣陷,飲鳩,卒葬潼亭(今陝西潼關縣高橋鄉四知村)。配王、邴氏,生五子,牧、里(生子,昕)、秉、讓(生子,著)、奉。

7

楊統第十世孫楊士雄,被大隋王朝封為「觀王」,又因其卒後隋帝賜號曰「德」,故被稱為觀德王,其子孫便以「觀王房楊氏」自稱。觀王房中共有三位李唐宰相,分別是楊士雄長子楊恭仁、七子楊師道和曾孫楊執柔。

8

楊統第十一世孫楊堅,又名那羅延(鮮卑族姓名)。北朝末年,以北周靜帝(宇文闡)輔政大丞相,廢帝自立,定都長安(今大興城),從而統一了嚴重分裂的中國,稱隋文帝。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被西方視為最偉大的中國皇帝,尊為「聖人可汗」。

9

楊賜之孫楊修,以學識淵博而著稱。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任郎中,為漢相曹操主簿。後被曹操殺害,時年方四十四歲。

10

楊修第三十六世孫楊榮,幼名子榮,字勉仁。明代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歷官四朝,勤政正直,安定社稷,成代名相。

11

楊輅第十世孫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傑出詩人。與陸遊、范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游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游豐湖》等著於世。

12

楊輅第十四世孫楊文清,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大栗樹遷居湖廣蒲圻縣。未幾,又偕弟文泌轉徙湖北竟陵(天門市舊稱)荷花堰落籍,是為「湖北天門楊氏」始祖。

13

楊弘禮第八世孫楊端,於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率軍擊敗佔據播州(今貴州遵義)的南詔。其子孫遂家播州,是為貴州「播州楊氏」始祖。

14

靜恭二院楊虞卿(楊寧次子)之孫楊承休,仕唐,官刑部員外郎,擢戶部都給事、諫議大夫。唐末,持冊出使吳越,適逢亂世,不得北歸,遂居浙江錢塘(杭州舊稱),故稱浙院楊氏,為「浙院楊氏」始祖。

15

靜恭三院楊漢公(楊寧三子)第十一世孫楊時,字中立。南劍州龍湖(今福建將樂縣)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因號龜山,是為福建「龜山楊氏」始祖。其後裔遍布內地,亦有多支播遷寶島台灣,成為楊氏道南衍派各宗支在台灣的開基始祖。

咱老楊家歷代15大先祖

看看你是多少世!

告訴身邊的楊家人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貴州網 的精彩文章:

項羽座下第一重臣,楚國項氏大族長,如何被劉邦一場酒忽悠成了間諜?
中國人管夫妻叫「兩口子」,原來歷史上是這麼一個道道
安倍宣布將解散眾院 稱「為了與國民戰勝國難」
十位眼睛長得好看的女星,第一讓人心服口服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中國在石墨烯應用方面引領世界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