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陽艾條興宛堂:艾灸療法緩解胃部不舒服、胃脹、胃疼等

南陽艾條興宛堂:艾灸療法緩解胃部不舒服、胃脹、胃疼等

《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用艾葉做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 寒、回陽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現代研究:蘄(祈)艾含揮髮油約0.002%,主要成分為苦艾醇、苦艾酮。此外尚含膽素鉀鹽以及維生素甲、乙、丙、丁等。苦艾醇、苦艾酮有興奮中樞作用。苦艾中含有鉀類、柔酸,氯化鉀等,故有解熱、止血、鎮痛的作用,艾灸療法就是這樣一種具有養生保健效果的預防方法,它能起到扶正祛邪,強身禦敵的作用。所以現在健康中醫學裡有許多延年益壽的養生保健措施,艾灸灸法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手段。「灸」字《說文解字》在一書中解釋作「灼」,意思是用火灼體,借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刺激。灸法又名灸療,它使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體表的腧穴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或疼痛處燒灼、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取得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的功效。今天就跟朋友們聊一聊通過艾灸療法緩解胃部不舒服、胃脹、胃疼等方法。

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 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 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 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艾灸效果想要好,需要選擇優質的艾條,推薦用七年陳或者十年陳艾條。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 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 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江間式心身鍛煉 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 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於弛緩,胃蠕動強者趨於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 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症,應及時採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養生好,全家離不了!十一小長假,不坊試一下
糖尿病人的福音:點樣治療好糖尿病!艾灸手掌中的五個點和推揉足底胰腺反射區及按揉小腿脾經
小便黃赤的艾灸解決方法
小便渾濁的艾灸解決方法
艾灸也能補腎嗎?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