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衛鋒教授、薛富善教授:臨床工作與科學研究

俞衛鋒教授、薛富善教授:臨床工作與科學研究

專家面對面

受邀訪談專家

俞衛鋒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麻醉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第25次全國麻醉學術年會中華麻醉研究者獲得者

薛富善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麻醉科

中華醫學會第25次全國麻醉學術年會中華麻醉研究者獲得者

關鍵詞1

臨床工作與科學研究

俞衛鋒教授:「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之間沒有隔閡和鴻溝,更談不上其中一方會阻礙另一方發展。」

很多專家和學者存在一個理解的誤區,即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之間存在隔閡和鴻溝。首先,科研選題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和產生,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之間是一問一答的關係;其次,一個優秀的臨床醫生必須科研和臨床兩種身份兼具,缺一不可;最後,一個學科的臨床工作一定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作為支撐和指導,所以,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之間沒有隔閡和鴻溝,更談不上其中一方會阻礙另一方發展。

薛富善教授:「把所有簡單的事情都做好了,你就不簡單了。」

首先,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不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進;其次,突破性研究也好、重大研究也罷並不是一蹴而就。臨床醫生在常規工作中通過細心留意發現感興趣的問題,後續設計嚴格的科學研究來探討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臨床醫生一定會有所收穫。套用一句格言:把所有簡單的事情都做好了,你就不簡單了。

俞衛鋒教授:「臨床經驗+科學驗證=臨床研究」

中日友好醫院的王辰院士曾經說過,臨床經驗是臨床研究的一種表達形式,如何將個人累積的臨床經驗通過科研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既是你的科學研究也是你的臨床經驗。臨床經驗和臨床科研之間只差「科學驗證」,即臨床經驗+科學驗證=臨床研究,這句話也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關鍵詞2

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

俞衛鋒教授:「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一定是從臨床實際應用出發、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即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臨床需求為驅動,在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再結合基礎研究。」

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之間也沒有隔閡和鴻溝,兩者可以互相結合。在臨床研究中,研究者不可能採取有悖醫學倫理的研究方法,或者採取可能對患者有傷害的研究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基礎研究來進一步驗證結果。再者,基礎研究可以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基因水平來對結果加以驗證。因此,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一定是從臨床實際應用出發、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即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臨床需求為驅動,在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再結合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從兩個側面來求證同一個科學命題,基礎研究從微觀角度、臨床研究從宏觀角度,基礎研究理論性更強、臨床研究應用性更強,兩者只有很好的配合,才能驗證一個完整的科學命題。

薛富善教授:「基礎研究能力提高了,相應的,其臨床工作和臨床研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三者並不矛盾。」

臨床醫生要不要開展基礎研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興趣。部分臨床醫生對基礎研究感興趣,同時覺得開展基礎研究對其釐清臨床工作思路有幫助,那就完全可以開展基礎研究。因此,開展基礎研究並不會損害臨床工作或臨床研究的利益,只取決於時間分配和個人精力分配的問題。

我認為,首先,基礎研究能力提高了,相應的,其臨床工作和臨床研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三者並不矛盾;其次,許多在臨床中發現的命題,並不能通過臨床研究來解決。例如臨床醫生髮現在膿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療中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並不能改善其血流動力學狀態,正是基礎研究發現了受體脫敏感理論,才使得這一臨床問題得到解決。

關鍵詞3

麻醉學科轉型與科學研究

俞衛鋒教授:「圍術期醫學為麻醉學科打開了一扇窗、為麻醉學科搭建了一個舞台。」

麻醉學科正在轉型成為圍術期醫學科,隨著工作量變大,分工也就相應更為細緻。麻醉學科醫生不要擔心由於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做科研,換個思路,圍術期醫學為麻醉學科打開了一扇窗、為麻醉學科搭建了一個舞台,在圍術期醫學這片新天地下,麻醉科醫生的思路更為開闊、知識體系更為全面、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也進一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無疑給麻醉學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而且「從麻醉學到圍術期醫學」的目標一旦實現,麻醉學科的明天會更美好,麻醉科醫生的人生價值也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薛富善教授:「儘早決定研究方向,投入精力進行研究,這才是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華醫學會第24次和第25次全國麻醉學術年會都致力於推動「從麻醉學到圍術期醫學」的理念,這不僅僅是麻醉學科的拓展,同樣意味著麻醉學科回歸本位。麻醉門診的設置、術後隨訪和評估等,這都是麻醉學領域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說「從麻醉學到圍術期醫學」意味著麻醉學科回歸本位。

圍術期醫學中涉及的研究領域眾多,麻醉科醫生完全可以挑選部分感興趣的領域投入力量。我認為,儘早決定研究方向,投入精力進行研究,這才是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關鍵詞4

觀點凝練

俞衛鋒教授:「1+X>S:端正的科研態度+正確的科研方式+勤勉的科研方法+純粹的科研目的,你才能成為優秀的科學研究人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顧玉東院士曾說過,臨床醫生需要牢記一個公式,即1+X>S。1:一切為了病人,為每一位患者提供一流質量的服務,1代表了臨床醫生開展科學研究的目的;+: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累積的經驗和知識,與科學研究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不斷累積,+代表了科學研究的方法,這也告訴我們,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只有勤勉地做加法;X:永遠充滿未知數,指南、專家共識、教科書並非經典而不可修改,臨床出現的每一位患者,其都具有特殊性和變異性,我們需要在變異中尋求規律。X代表臨床醫生帶著未知的心態進行科學研究,這才是一種正確的科研思維方式>S: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研究者帶領團隊共同前進,S代表科研的正確態度

由此可見,端正的科研態度+正確的科研方式+勤勉的科研方法+純粹的科研目的,你才能成為優秀的科學研究人才。

薛富善教授:「你所進行的所有研究都不能違反患者的利益、不與患者的治療相矛盾,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醫學倫理問題。」

依據我三十年臨床和科研經驗,只要你選擇了醫學,你就要做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臨床醫生需要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隨時發現問題、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臨床醫生進行臨床研究時,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即你所進行的所有研究都不能違反患者的利益、不與患者的治療相矛盾,如果你和患者的利益和治療相矛盾,那科學研究無法繼續進行,這與其他領域的科研不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醫學倫理問題。

俞衛鋒教授:「臨床研究永遠是倫理第一、科學第二。」

臨床研究永遠是倫理第一、科學第二,反過來就可能損害到患者的利益,甚至傷害到患者的安全。即便發表在三大期刊上的臨床研究,也由於醫學倫理問題存在部分設計缺陷,但是這並不影響其真實性和可學性。

轉載需經授權並請註明出處!

《麻醉·眼界》雜誌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ion麻醉眼界 的精彩文章:

肺高壓知多少(上)
馮藝教授:如何實施規範化的鎮痛管理

TAG:vision麻醉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