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天民撰文稱:葉先生在書法藝術探索方面是通靈感物之人,技道兼修之人,德藝雙馨之人,積極進取之人

陳天民撰文稱:葉先生在書法藝術探索方面是通靈感物之人,技道兼修之人,德藝雙馨之人,積極進取之人

德藝雙馨馳譽三秦

——略談葉炳喜先生的人與書

文/陳天民

書法藝術的聖殿要用生命和靈魂去朝拜。

六十年代初畢業於西安美院的葉炳喜先生,抱負求索藝術真諦的宏願,毅然赴小興安嶺,汲取綿延山巒、雪原林海的天地精華,把握悠遠沉雄、輝煌大氣的民族精神。輾轉之間,十六年寒暑,集造化靈秀、正大氣象於一身的葉先生,入咸陽博物館工作。咸陽,這塊承載著大半部中華文化歷史的地方,尤其是博物館豐富的館藏珍品——兩周青銅器、秦詔版權量、碑石墓誌、經幢瓦當、先賢墨跡、碑貼拓片,成了葉先生紮根傳統,汲取營養的肥沃土壤。

葉先生是通靈感物之人。神遊於傳統之間,與古為徒,得三代古氣,質補、雄渾、恢弘;采魏晉奇韻,瀟散,簡遠,飄逸;取唐寧神采,風流、儒雅,蘊籍;用明清風骨,生動,率真,自然。細觀先生書作,篆、隸、楷、行、草諸體,無不出入傳統,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其底蘊深厚,筆墨精良,妙質佳構,神完氣足。是故,數百幅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文史館、台灣美協,天津大學、新加坡書法中心等國內外權威機構收藏,以及在中國書協主辦的一系列國展中取得驕人成就,信屬必然。

葉先生是技道兼修之人。書法藝術的特徵是以技致道,以法致道。葉先生在他的學書道路上,始終遵循著書法藝術的規律,技道兼修,技進乎道。他常說:「書藝的高低,最終要依靠書家的學養和較高的精神境界,所以不敢稍有疏忽,古典文學、歷史、古文學、美學及古今書法論等,都是書家素質中不可或缺的知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的中國書,以其特定的本質本體,傳達著以儒、釋、道文化交匯互補的基本思想。葉先生常與道友論書,言及最多的是諸如傳統文化的陰陽學說、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克已修身等基本思想,以及書法筆墨技巧,本體法度與這些基本思想之間的淵源和關係。他主張「技成而下,道成而上」。難怪乎先生書法作品為收藏單位所寶,為世人所愛,究其根源,在於先生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

葉先生是德藝雙馨之人。自1979年任咸陽市書協主席,為咸陽書事發展,殫心竭慮,無私奉獻。一手抓提高,多次請全國著名書書法家周俊傑、巴根汝、薛養賢、倪進祥等來咸陽講學;三次舉辦臨帖展;兩次舉辦理論研討會。經常與全國書法先進城市舉辦聯展,使咸陽書法群體的書法理論水平和創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近年來的國展中,從零的突破到75人次入展,5人次獲獎,一躍躋身於陝西前茅。一手抓組建,葉先生長於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善於以誠待人,以愛待人。市書協多次的外出學習培訓,他為組織經費上下奔波,而每次又把學習機會讓給了其他會員。正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葉先生是積極進取之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中國書協創作委員,葉先生早已聲蜚書壇,然而他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懈怠,臨池日課,筆耕不輟,「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近日見先生所臨二王法帖及宋人手札,其察者愈深,得者愈豐。更難能可貴者,先生能習古而不乖時,學今而不同弊,也於衰年變法,作品時出新意,奏出時代最強音。唯其難,恐君置疑,全國首屆大字展參展作品便是明證。

行文至此,當知著名書法家蘇局仙先生於一百零四歲高齡時,贊葉炳喜先生之詩,實為的論:

好古敏求笑又痴,漢家規範即臨池。

豪強不減襄陽筆,足為關中一代師。

陳天民簡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協教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咸陽市書協副主席。書法作品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教育獎、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創作獎、全國第五屆新人新作展獲最高獎、全國首屆大字書法展獲三等獎、數十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覽。)

=葉炳喜行草書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起軒8863 的精彩文章:

TAG:雲起軒8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