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名刃——大馬士革刀的鍛造、識別與保養

世界名刃——大馬士革刀的鍛造、識別與保養

在蠻荒的遠古,猛獸橫行,人類為了生存,只能依賴簡陋的武器用於狩獵和戰爭。從石器時代到銅器時代及至鐵器時代,刀劍登上了長達幾千年的歷史舞台,並在此期間伴隨人類演出了一段又一段離奇悲壯的故事。

大馬士革刀原產地印度,是用烏茲鋼錠製造,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世界三大名刃之一。大馬士革刀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

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古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現在我們只能用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其實大馬士革鋼刀是歐洲人的叫法,這種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面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所以它是屬於花紋鋼中的鑄造型花紋鋼,區別與摺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包括中國劍、馬來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紋鋼(日本刀),當然,幾乎所有古代的花紋鋼都是用來製作武器的,因為花紋能夠使刀刃在微觀上形成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更加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的魔性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徵。

今天來了解一下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大馬士革刀」吧~

18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送給伊朗納迪爾·沙的禮物(伊朗國寶)

大馬士革刀——烏茲鋼鍛造

1、烏茲鋼的冶煉

西方學者莫里斯·隆巴哈認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就已經可以生產烏茲鋼了。但是人類最早開始冶煉鐵礦的時候尚不能建設巨型的豎爐,只能建立大約一人多高上面有開口的饅頭型圓爐,烏茲鋼的原產地印度也是如此。這種圓爐在印度的實物一般只有1米多高,用泥土和石塊壘成,在爐子的旁邊有用來鼓風的幾個羊皮囊,冶煉時將印度原產或非洲東海岸柏柏爾人控制區出產的優質磁鐵礦和木炭、竹炭一層疊加一層的倒進爐里,倒滿為止,點火後用皮囊鼓風,大約5~6個消小時之後燃燒停止,由於爐溫只有1000℃,鐵礦石只能被還原成一些間雜著各種雜質的熟鐵塊沉到爐底,將爐子拆毀才能取到。這種熟鐵塊被稱為海綿鐵,海綿鐵硬度極軟根本不能用來製作實戰刀劍,那麼印度工匠是利用什麼方法冶鍊鋼材的呢?答案就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坩鍋來將海綿鐵滲碳成為鋼材。

2、烏茲鋼刀劍的鍛造技術

由於中東地區使用煤礦的歷史很晚,所以當地鍛造刀劍的主要燃料是木炭,據說最好的木炭是由松木燒制而成的,因為木炭不含硫,所以是最好的金屬鍛造燃料,但是在缺少植被的中東地區,木炭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在開始鍛造刀劍之前,刀匠師傅們會根據所要鍛造刀劍的大小決定使用幾塊烏茲鋼原餅。烏茲鋼原餅的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所以製造短刀劍時使用一塊或半塊原餅,鍛造長刀劍時則一般需要兩塊原餅。鍛造時將原餅放入長方形的木炭爐中加熱到合適的溫度(不可太高否則烏茲鋼本身的花紋就會消失殆盡,據說是300攝氏度左右),然後以原餅圓心為中央將原餅展開成弧形或直線形(圖片2,鍛打的工序),用大鐵鎚奮力(由於烏茲鋼含炭量過高,在沒有機械力鍛錘的時代,鍛造極其困難)鍛打原餅,使原餅中的雜質隨著碳分被擠出同時鋼材的組織進一步緻密化,由於鋼鐵的散熱,鍛打過程需要數十次的反覆加熱,直到原餅變成所需刀劍的大致形狀為止,然後刀身整體還要經過鏘磨修形才能顯現出所需刀劍的精細形狀。鍛造這一工序只是賦予了刀劍形體上的外貌,此時刀劍尚未得到靈魂,刀劍的靈魂將在最後一道工序中得到灌注,那就是「淬火」。

3、淬火和研磨

鍛造完成後刀匠才能開始對刀劍進行淬火和研磨,根據1825年駐敘利亞北部地區總領事巴克先生(barker)在《兵器製造、研磨及武器出售手記》中記述了大馬士革地區刀劍的淬火和研磨技術。在當地買到了兩把烏茲鋼刀劍,但是由於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經上銹,所以巴克先生雇來當地刀匠對刀劍從新研磨。借這這一機會,西方人目睹了烏茲鋼刀劍的淬火和研磨過程:根據刀匠師傅的要求從新淬火和研磨的過程在太陽升起前的黎明十分開始,因為如果陽光過於強烈則會影響刀劍加熱後的輻射火色,首先刀匠師傅在地上用石頭圍起的範圍內燃起與刀劍等長的一堆松木炭火,用扇子不斷的扇風助燃,直到炭火全部燃燒起來為止;然後刀劍師傅用鐵鉗夾住刀劍的刀莖部分,將刀劍埋入木炭中,接著用扇子在刀劍腰部附近的炭火上扇風助燃,直到刀匠師傅認為刀劍達到了淬火所需要的溫度為止(這一時間全靠刀匠師傅的經驗掌握),等刀劍的輻射火色變成草莓的艷紅色時迅速將刀劍抽出炭火放入一個長140cm左右充滿淬火溶液的木槽內,木槽內的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綿羊油、純臘和瀝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於現代工業使用的淬火油(使用油淬是因為烏茲鋼含炭量過高用水淬火可能會斷裂),熾熱的刀劍浸入淬火液的時候劈啪作響,同時油煙蒸騰,刀刃迅速硬化,刀匠師傅讓刀劍在淬火油中冷卻數十秒之後將刀劍提出木槽,在未完全冷卻的炭火上快速擦過,以去除殘餘的油脂,同時刀劍得到了回火從而更不易折斷。

淬火(油淬)

接著就是研磨師傅的工作了,研磨師傅會用一塊木頭蘸著油和鋼石粉末不斷的摩擦刀劍全身,然後用赤鐵礦粉將刀劍精細拋光,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劍身上的油跡。最後用沙格礦溶液(Zagh應該是一種鉛酸鹽化物,溶液顯弱酸性,據說用檸檬汁亦可。)塗抹刀劍,在弱酸的腐蝕作用下烏茲鋼獨有的黑白或灰白相間的花紋出現了,拋光完成將刀劍擦拭乾凈、上油即可。

烏茲鋼花紋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1、雪花紋 2、髮絲紋或波浪紋 3、網狀 4、也是最著名的烏茲鋼花紋--天梯紋,在刀劍的身面上橫亘數道波浪形花紋,使得整把刀劍就像一道登天的天梯一般。由於烏茲鋼花紋的繁複華麗,所以有人將烏茲鋼刀劍愛稱為「鋼鐵的絲綢」、「大馬士革的星空」。

大馬士革刀——識別

古今許多刀劍都標稱其採用「大馬士革鋼」。其實,真正的大馬士革鋼並不多見,通常所說的大馬士革鋼是將不同含碳量的碳鋼或純鎳等材料,經過多次摺疊鍛打而生成的。如此煉就的鋼,其表面形成不同的花紋和色澤。現在就讓我們甄別一下各種不同的大馬士革鋼吧……

玉馬首柄大馬士革刀

東方大馬士革鋼:東方大馬士革鋼是熔化、鍛煉和熱處理相結合的產物,是真正的大馬士革鋼。它使用單一的均質源即鋼錠進行製造。因其通過坩堝冶煉而成,所以又被稱為「烏茲」(wootz)鋼。處理後的晶體圖案存在著許多變化,刃上的晶體圖案經沖鍛後會有所改變。在刃上可用鈍刃鑿或沖模製成預先設定的設計樣式。東方大馬士革鋼最硬的元素是滲碳體,腐蝕和拋光後呈銀色或白色。珠光體(鐵素體和滲碳體的層狀形式)腐蝕後呈黑色。

鑄造型花紋鋼

層焊大馬士革鋼:層焊大馬士革鋼由不同質量的鋼和軟鐵組成,經錘打及焊接熔合令鋒刃堅硬,同時兼顧整體柔韌性。刃面的圖案除用酸蝕外,亦可用錘打、衝擊、銼和磨的方法製成。含有鎳的鋼可用來代替高碳鋼。在鍛煉中,古代鐵匠偶爾使用流星鐵來產生裝飾效果。水紋鋼使用含碳量不同的材料或利用其他元素如鎳製造而成,所以這種鋼又被解釋為本質上的異種鋼。經酸蝕後,鋼中最硬的元素由於耐腐蝕而顯示出白色或銀色。另一方面軟元素會受到腐蝕並改變顏色,通常變為黑色或棕色。(同現在的摺疊鍛打花紋鋼)

表面處理仿大馬士革鋼:表面處理仿大馬士革鋼是通過在刃面上塗清漆或使用抗蠟處理後,在防酸蝕的表面上雕刻出預定的圖案。這種圖案雖然清晰,但因看起來比真的還「真」,所以較容易識別。

機械加工仿大馬士革鋼:機械加工仿大馬士革鋼通過機械改變焊接鋼層,或通過各種程序合成,主要是通過扭轉後銼磨(切削)而成。

大馬士革刀——保養

不要長期的將大馬士革刀具放在皮鞘中存儲,因為皮鞘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不要使用其它刀鞘存儲刀具,每把大馬士革刀都擁有特別定製的刀鞘,這種極具柔韌性的皮革組件經過特殊處理,具有一定的防潮性,也能保障刀具不會在抽拔的過程中出現磨損。

另外,大馬士革刀具也需要採取一定的護理,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對刀具進行溫柔的研磨拋光並使用Renaissance Wax塗層,然後用柔軟的棉布磨光。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Boiled Linseed Oil(煮熟的亞麻籽油),約10分鐘後將刀身塗抹一遍然後用乾淨的無絨棉布將多餘的油擦掉,然後晾乾至少48小時,就能在刀身上形成一層保護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課堂 的精彩文章:

原來日本武士刀的是這樣製作出來,怪不得那麼受歡迎!
不知道這個怎麼能說你了解刀!——刀劍性能取決於什麼?
世界上最快的刀劍有多快?一口氣連斬4頭生豬!
簡約卻有卻又不簡單的新型刀具——酷感十足的颶風剃刀
實戰實用的軍用匕首哪些比較好用?太多經典款了

TAG:中華冷兵器課堂 |